2021-06期●专 稿●

为了留住抗战最后一役的记忆

作者:洪军


1945年12月,由新四军七纵、八纵和苏中军区各团一起发起的高邮战役,一举歼灭日军1200人左右、伪军10000人左右,收复了高邮城,攻克了邵伯镇,拔除了扬泰线上的20多个日伪军据点,史称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为了铭记这段历史,高邮市建设、开放了抗战最后一役纪念馆及历史文化园,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扬州市新四军研究会的会长,我曾经参与过相关工作,贡献过绵薄之力,所以每当我走进这个纪念馆、文化园,总是心潮澎湃,感慨良多,往事历历在目。

严谨的论证

在建设高邮战役纪念馆的过程中,对该馆能否冠以“抗战最后一役”,不是随意而定的,得尊重历史,需要得到党史、军史、学术界的认可。高邮市和扬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共同邀请国家、省、市党史军史专家进行论证。我们先后召开了两次专题座谈会。
  第一次论证会于纪念高邮战役胜利65周年之际,即2010年10月16日在高邮举行,会议由我主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一部黄德容主任、南京大学党史和新四军史专家马洪武教授、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费迅教授等参加并作专题发言。当年代表新四军与驻高邮日军谈判的新四军八纵政治部主任韩念龙的女儿王琨还向高邮捐赠了相关资料。在会上,专家们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从作战对象看,高邮战役消灭的是拒不投降的日伪军。1945年9月2日,日本虽然无条件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宣告了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但驻高邮的日伪军却负隅顽抗,拒绝向新四军投降。我新四军对驻高邮日军劝降未果后,果断执行上级命令,于12月19日同时发起了进攻高邮和收复邵伯的战斗。毫无疑问,高邮战役属于中国人民对日作战范围,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从作战规模看,这场战斗是经新四军华中军区精心策划、集中了新四军和华中地方武装15个团的兵力、沿运河线和扬泰线800平方公里范围内展开,高邮城成了抗战中全国最后一个光复的县城。整个战斗围绕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形成了包括破击、打援、攻坚等一系列战斗的有机组合。因此,它完全具备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性质,此后,在中国再没有发生过这种规模的对日作战。三是从作战时间看,高邮战役历时8天,至26日结束,处于抗日战争的扫尾和向国内革命战争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抗日军民的反攻作战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扫除拒绝投降的日寇残余,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另一方面是保卫抗战的胜利成果,为后来的国内革命战争作准备。马洪武教授在会上说:“中国共产党抗日武装第一场对日军大规模战斗是八路军发起的平型关战斗,最后一役则是新四军发起的高邮战役。”
  第二次高邮战役理论研讨会于2015年8月22日纪念高邮战役胜利70周年时在高邮举行,会议仍由我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江苏省委党校、省党史办、省党史学会、南京大学的相关党史、军史研究专家教授及高邮战役亲历者代表计70多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曾任粟裕同志秘书、原军科院办公室主任朱楹少将,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张伊宁少将等作了重点发言。大家本着实事求是精神,围绕高邮战役的发动背景、战略特点、战术运用、战略意义、历史地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许多同志在发言中肯定高邮战役是新四军在抗战中消灭日伪军最多的一次,并且正式举行了新四军唯一一次日军受降仪式。通过高邮战役,使华中解放区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地区完全连成一片,具有战略意义。虽然在华中地区,1946年1月粟裕曾指挥了陇海路东段破击战,但其规模与过程均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战役。李忠杰认为,新四军在高邮组织这么大的战役,“当时在全国是很少的,9月2号以后没有超过高邮战役的”。朱楹少将说:“高邮战役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划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张伊宁少将指出:“从军史和战争史的角度看,高邮战役作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是没有疑义的。”在这次研讨会的纪要中,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高邮战役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后,对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动的最后一场战役,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是不可磨灭的,对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郑重的建议

在运河大堤东侧高邮老城区熙和巷70号,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西式建筑,南北呈长方形,南门厅入口处,有两根罗马柱,总面积约400多平方米。过去是教堂,日军占领高邮后成为日军司令部,称“洪部”。1945年12月26日,当年新四军八纵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代表我方接受日军投降的仪式就在这里举行。解放后改为高邮县人民政府开会的礼堂,自从高邮市政府办公搬迁到东部新区后,市政府打算将这个礼堂改建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我和市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荣坤多次踏访现场,提出“修缮要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不能破坏原有历史风貌;展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完整反映高邮战役的历史全貌”。修缮和布展工作结束前,我们又前往检查并提出修改调整意见。
  抗战最后一役纪念馆于2014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2015年8月,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专题片《东方主战场》中,专门介绍了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的高邮战役,展示了纪念馆中新四军接受日军投降的场面,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高邮抗战最后一役纪念馆的建成、开放和产生的影响,引起了时任扬州市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并于2015年6月22日前往调研,我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卢桂平一道陪同。大家先参观了最后一役纪念馆,接着考察了周边环境。纪念馆毗连高邮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北侧为人民公园,东侧为烈土纪念塔、烈土纪念馆,南侧为老政府大院,西侧为居民住宅区,整个占地面积约120亩,整体布局比较凌乱,通道不畅。高邮同志介绍了相关情况,市委主要领导现场提出,要整治环境、全面规划、提档升级。鉴于此事涉及到高邮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搬迁等重大问题,怎样落实市委主要领导的意见,做好提档升级工作?三天之后,我们市新四军研究会和市委宣传部、市党史办相关同志来到高邮召开了专题座谈会。高邮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以及宣传、党史、规划、建设、民政等部门负责同志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发表了意见,大家一致强调要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之上认真安置好搬迁单位和拆迁户,对整个片区进行统一规划。回到扬州后,我们市新四军研究会专题进行了讨论,起草了关于对“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进行提档升级的建议,提出:目标定位“以高邮战役纪念馆为依托,整合周边现有资源,建设抗战最后一役历史文化园”。规划建设“三馆”“三场”,“三馆”即“抗战最后一役纪念馆”(已建成)、“高邮市革命烈士陈列馆”(待提升)、新建“高邮市革命斗争史陈列馆”;“三场”即抗战胜利广场、革命英雄广场、市民活动广场。建议还提出了三条整治措施,特別强调要进一步征集抗战史料实物、打通进出通道、保护古建筑和古城历史风貌。“建议”经卢桂平部长批示转给了高邮市委、市政府,时任高邮市委书记韩方非常重视,及时批转给了相关领导参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高邮抗战最后一役历史文化园于2017年4月正式建成开放,其“三馆”“三场”的格局和主入口抗战甬道的大型浮雕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现在每年来此参观人数达15万人次以上。
  战场遗址是战争的历史见证,保护好高邮战役的遗迹是留存记忆的重要方面。我们对这个问题也早有建议,丁一同志任高邮市委书记时就非常重视。净土寺塔建于明代,塔高47.46米,为砖砌仿楼阁式七级八面塔,是高邮城区标志性历史文化建筑。在高邮战役中,有一个排伪军驻守在净土寺塔制高点上,架设了几挺重机枪,我新四军久攻不下,后来通过从伪军反正过来的司务长喊话,促伪军排长率其部下向新四军投诚。对这座见证了攻城战火洗礼的净土寺塔,高邮市专门拨款维修,丁一书记亲自抓。维修时从塔身发现并取出了三颗未爆炸的哑弹,经考证,确认该炮弹就是我军当年攻城时留下的。在修葺过程中,我们曾数次前往了解情况。现今净土寺塔及广场,已成为参观抗战最后一役历史文化园必去的地方。

积极的传播

十来年前,提起高邮战役,不要说在扬州,就是在高邮了解的人也不多,更不要提在全国了。许多党史、军史专家和有识人士呼吁,要加大对高邮战役的宣传力度,讲好抗战最后一役的故事,传播红色记忆。作为扬州人、作为扬州市新四军研究会,自然义不容辞。近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配合高邮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们动员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同志带头撰写文章,争当传播者。2010年下半年,我在广泛搜集高邮战役相关史料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对日最后一战在高邮》的文章,以纪实手法反映了高邮战役发生的历史背景、战前部署、战斗过程、受降情况和辉煌战果,重点突出了粟裕对高邮战役高屋建瓴的决策水平和靠前指挥的战斗艺术,着力揭示了取得高邮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及历史地位。2010年12月,我的这篇文章在《大江南北》杂志显要位置上一经发表,立刻激起了很大反响,因为这是在全国性报刊上首次发表的研究高邮战役的文章。许多读者纷纷打电话到杂志社,赞同高邮战役是中国对日作战最后一役的看法,有的直接给我打电话,说“我们过去只知道有高邮湖、双黄蛋,不知道还有个高邮战役”;当年参加过该战役的老同志,来电中肯定文章写得好,勾起了他们故地重游的念头,还有人约请我到上海与之当面交流。所有这些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此外,我还写过一篇散文《走进抗战最后一役纪念馆》,刊登在《扬州晚报》的副刊上。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其他同志也写了多篇关于高邮战役包括攻打江都邵伯、宜陵战斗的研究文章,这些文章先后被编入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高邮战役研究》专集和扬州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辑。
  为扩大影响,我们协调扬州市相关部门组织现场采风活动。2015年7月,市新四军研究会和市委老干部局、市诗词协会组织市直属单位及各县(市、区)部分老干部、诗词作者150多人到高邮釆风。我应邀介绍了高邮战役经过情况和最后一役纪念馆建设情况,带领大家参观了最后一役纪念馆和净土寺塔。通过参观展馆、游览抗战遗址,大家感慨万千,激发了创作热情。扬州文史专家朱福烓在最后一役纪念馆看见日军岩崎大佐向粟裕将军献刀称降塑像,现场感而赋之:“一战系全局,将军意气豪。闻名丧敌胆,呈上紫云刀。”扬州市政协原秘书长黄石盘参观后挥笔写道:“最终一役在高邮,抗战八年兵刃收。昨日张牙冈上虎,今朝束手瓮中囚。千人缴械齐稽首,万众挥旗同夺楼。新四铁军能打仗,光辉史册记名讴。”这次现场釆风,共收到诗作和楹联数百首,我们将其汇编成册印发。
  抓住青少年这个重点,组织到高邮寻访抗战遗址。为了让大学生们了解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在2015年“烽火扬州”暑期大学生实践活动中,我们市新四军研究会协助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大学生到高邮开展寻访抗战遗址遗迹活动。大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场馆、考察遗址、采访老人、追忆历史,回来后绘制抗战地图,走进社区宣讲高邮抗战最后一役的故事。在2018年暑假中,市新四军研究会和市教育局、市文明办等单位联合开展了“重走新四军路,传承红色基因”夏令营,来自朱自清中学、田家炳中学的200多名初中生参加了活动。同学们头戴新四军军帽、身穿新四军军服、佩戴新四军臂章,朝气蓬勃。在开营仪式上,市领导授予红色夏令营营旗,市新四军研究会赠送了红色书籍。在高邮,重点参观了抗战最后一役纪念馆,营员代表还分别走进新四军老战士袁其宏、刘玉坤的家中,看望慰问革命前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参观走访,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新四军战土们英勇顽強、不怕牺牲的铁军精神和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纷纷表示要传承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