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期●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

全景式展现党的创建历史和伟大实践

——新落成的中共一大纪念馆

作者:顾一琼 陆益峰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于6月3日在上海正式开馆。这项庆祝建党百年的重大工程,经过600多个日日夜夜的精心建设,在中共一大会址得到全面修缮的同时,保留原有石库门建筑风格的新的纪念馆顺利落成。一大会址与新建展馆隔街相望、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中共一大纪念馆。
  新馆设有《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主题展览,这个展览严格按照中共中央批复的有关要求,充分吸收中央有关部门对纪念馆展陈工作的意见建议,根据纪念馆定位打造自身特色,突出展陈重点。相较原基本陈列,这次从三方面进行了拓展,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分别是主题内容、文物运用、空间形式。
  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介绍说,展陈特别注重挖掘思想性、理论性,特别注重挖掘丰富文物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间的深厚关联,特别注重创新展陈的形式,从而全景式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从中探寻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领导力量的历史密码,以此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建党百年,汲取力量,继续奋进。

  七个板块,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
  内容方面,中共一大纪念馆精心策划展陈的主题框架,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三个逻辑,深入挖掘展览的思想性。
  展陈大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注重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的结合,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以初心使命贯穿全篇,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放置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背景中,讲好建党故事,阐述建党精神,体现上海是革命精神谱系的源头根脉,凸显上海城市荣光。
  展陈基本框架清晰,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序厅名为“历史选择伟大起点”,序厅中有一组雕塑群像,是当时参加中共一大会议的13名代表走出石库门,给人的第一观感就是——迎面而来,青春勃发。展陈第一部分“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第二部分“民众觉醒主义抉择”,第三部分“早期组织星火初燃”,第四部分“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第五部分“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尾厅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一共7个版块,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聚焦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革命实践。
  特别是,整个展陈充分吸纳了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创建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运用高大、敞亮的全新展示空间,聚焦中国共产党从萌芽到成立,从孕育到诞生的历史进程,生动讲述建党故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深入细致。
  整个策展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包括上海市委宣传部在内各方领导的高度重视,比如其间三首主题背景音乐等,从《国际歌》到《走进新时代》,都有思想的跨越。
  遴选出612件文物展品,“一次红色文物史无前例的集结展示”
  展品方面,中共一大纪念馆深入挖掘馆藏文物和新征集档案史料,精心设计,生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此次展览系统梳理馆藏文物,从馆藏12万件(套)文物和近年来从国际、国内新征集的档案史料中,精挑细选出612件文物展品,比原有基本陈列117件扩容了三倍多。加上其他各类展品,比如各类图片、艺术展项、各类文表等,目前整个展项总数达1168件,有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珍贵照片、珍贵文物被直接展示出来。
  比如,第一部分,采用4.7米大型通柜,展示了大量近代精品文物。如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文本、宽约2.3米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旗、陈化成戎装像、邹容的《革命军》与签名照、鉴湖女侠秋瑾拟定的光复军军制军规手稿、章太炎为徐锡麟等四烈士所作祭文、袁世凯颁给孙中山筹建全国铁路的任命状、肇和兵舰炮弹灯等。
  第二到第四部分,关于党的创建历史的红色文物,更可称之为“一次史无前例的集结展示”。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中共一大会议及代表,乃至中共二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建党前后的珍贵文献、照片、实物,甚至不少平日难得一见的红色文物,都一一被挖掘展示出来。
  如20世纪30年代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独秀文存》、李大钊1920年的签名照、李大钊使用过的打字机、《守常文集》 《共产党》月刊创刊号、李汉俊结婚时穿过的礼服、曹靖华穿过的中山装、汪寿华使用过的线毯、《京汉工人流血记》 《二七工仇》。还有1922年6月30日陈独秀给共产国际汇报中列举的12种马克思全书、康米尼斯特全书、列宁全书,有11种此次全部展出,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一级文物,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献。
  此外,还从馆藏文物中挖掘出20多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珍贵文物进行展示。比如,周恩来题字的平型关战斗中缴获的日军地图、贺绿汀《游击队歌》手稿、中共地下情报通信领域革命烈士李白使用的工具、革命烈士秦鸿钧使用的收发报机等。可谓亮点频呈。
  在配置文物过程中,除充分展示国内已披露的权威文献资料外,也使用了不少近年来从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发现和征集的档案史料,如从俄罗斯找到的《俄文上海生活报》、尼克尔斯基的档案、霍多洛夫的护照、李汉俊签发的证明、共产国际相关机构批准证明等等。

  展览注重挖掘文物展品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之间的深度关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运用专题式、组团式的配置方法,将文物融入到历史场景中,运用鲜活的声像资料,立体化讲述文物背后的建党故事。例如,在“主义的抉择”版块中,精心选择100件五四前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报刊杂志,制作成大型立体式视觉置景,同时配合多媒体视频,详细讲述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反复比较、推求,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既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也延展了思考性。

  跨时空、跨场域地立体展示,讲述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形式创新
  中共一大纪念馆充分利用新建的展示空间,创新陈展设计,精雕细琢,也创新了观展的体验。
  空间形式上,由上海顶尖建筑设计团队倾力打造,既运用现代建筑理念又充分融合上海石库门传统建筑特色,追求现代一流博物馆空间规划标准,奠定了新旧交融、功能完备、品质领先的展陈空间基础。展厅面积由原来的1000平方米扩展到3400平方米,展厅高度最高处达7米,基础展示层高从原来的不到3米提升至4.7米,展线从240米增加到了1000米。
  进入纪念馆,前厅正面照壁及两侧墙面,结合展览主题设计三组大型陶板装饰浮雕,左侧为“中流砥柱”,右侧为“民族脊梁”,中间照壁为“日出东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历史组画,反映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征程。
  展陈精心设计30余处重点展项,20多项多媒体声像,综合采用文物实物、图片图表、动态视频、油画雕塑、实景还原等多种展示手段,设计过渡性色彩格调,突出红色主基调,体现庄严神圣的效果氛围,突出“党的诞生地”主题。通过各类艺术形式和最新展陈手法,步步有景,步步有故事,构建起庄重大气、明亮现代的殿堂级展厅效果,展示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极富鲜明特色的大环境历史氛围。
  比如,主题为“光荣之城”的大沙盘,也是第一次从一种空间视角、跨时空、跨场域地展示探索,展现了1920年到1933年间,上海这座城市中心城区的历史样貌。另外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将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创建,到开展城市斗争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在观众面前生动展现。这是讲述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一次形式创新,融合了各级领导和创作团队创意,也融合了很多城市历史研究专家几十年的研究成果。相对于以往大家更多地通过文字资料来了解那段历史,现在以沙盘中一个个点亮的小房子,以及多媒体手段,让参观者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城市中的孕育、成长及活动,并在公众面前展现出上海这座光荣城市的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