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的父亲彭立富去世。我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他1948年写的入党志愿书。这份入党志愿书已经泛黄变脆,稍一触碰就会碎。上面入伍前经历栏内填的是“十三岁放牛,二十岁参加部队”;支部介绍人意见栏内“战斗勇敢”4个字清晰可见,还有部队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同意入党,候补期三个月”的签字和红印章,背面有入党介绍人3个月后向上级党组织出具的“我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大家同义(意)该同志转为正式党员”证明,所有文字均为手写,“同意入党”4个字写得十分工整并加黑加粗。
父亲是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参军上前线的,在淮海、渡江战役中参加战斗70余次,负过伤立过功,当过班长、代理过排长,1953年复员回乡务农。这些他从来不向他人炫耀,也没向我们子女讲过。父亲说,打仗是随时有牺牲的思想准备的,最伤脑筋的是淮海战役俘虏太多,他当班长时,班里就有几个从国民党部队里俘虏的士兵,一边行军打仗,一边还要做这几个兵的思想工作,夜间都不敢睡觉,生怕俘虏开小差或者哗变,给部队带来损失,对不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上世纪60年代,父亲几次被我读书的村学校请去讲军史。他讲孟良崮战役中,我军全歼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整编74师;讲淮海战役解放军以60万兵力,打败国民党80万军队。父亲说,解放战争开始时,我军装备非常差,每次战斗每个战士只发3颗子弹,连长严令:“每一颗子弹要消灭一个敌人。”后来子弹多了,战斗激烈时枪管烧红了,就用湿毛巾裹上继续打;冲锋时没有钢盔帽,就把行军被浇上水(可减缓子弹穿透力),顶在头上往前冲。
他还说,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主要是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解放军纪律严明官兵平等团结一心,打仗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国民党军队虽然装备优良,但纪律松弛、老百姓不拥护,官兵也不平等,军官贪污,部队派系林立,蒋介石指挥失灵……淮海战役后期,国民党士兵没吃没喝,飞机空投失去导航,许多物资都投到解放军阵地上。冰天雪地里,解放军敲着洋瓷碗喊话,国民党士兵就成群结队地来投诚。淮海战役胜利后,父亲所在的部队在徐州以南担任警戒,见到国民党的败兵像潮水一样沿津浦线向南京方向溃逃,那真是兵败如山倒……
父亲当年在学校讲军史时,讲到解放军取得胜利时总是一脸 自豪,仿佛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他对人民军队的感情那么深,应该和那份入党志愿书有密切的联系。他一个班排长回乡务农后,还能讲出国民党部队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可见党在人民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多好!
父亲在世时,对我们讲得最多的,就是我们家祖辈不识字,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打下了江山,你们兄弟姐妹才能上学读书,还有人成为国家干部,永远不要忘记党的恩情,不要忘记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要永葆劳动人民本色,当干部的要眼不贪嘴不馋手不伸,做工务农的也要堂堂正正。父亲去世后,我们子女的挽联是:“投身军旅战淮海渡长江九死一生不居功,复员回乡当农民务桑麻永葆本色传家风。”
父亲的那份入党志愿书为什么那么小,又一直在他本人身边?父亲的老战友说,战争年代物资十分匮乏,找一张纸十分困难,大了也不方便携带;至于保存在党员自己身上,是因为战争中,保管资料的人随时有可能牺牲或遗失资料,自身携带可以随时向组织证明党员身份;而且父亲是火线入党,志愿书还没来得及上交,又投入了战斗……
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又一次取出珍藏的父亲那份入党志愿书。这份73年前的入党志愿书,仿佛在静静地讲述那一场场惨烈无比的战斗,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斗争、建立新中国的不易,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们可以告慰无数先辈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走过第一个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并开启更加辉煌的第二个百年新征程。
经历过解放战争的战火洗礼,父亲73年前的入党志愿书,永远是我们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