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腾冲踏寻抗战将士足迹

作者:沈熙俫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6周年的日子里,我怀念那些为抗战作出贡献的人们,包括我的父亲。去年深秋季节,我和我的家人来到云贵高原深处的腾冲,踏寻先父在滇缅公路抗战前线的足迹。
  我的父亲在抗日战争前曾供职于上海的京沪、沪杭甬铁路局(那时候简称为“两路局”),管理铁路局的铁路运输工作。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上海铁路北站和两路局的机关大楼惨遭日寇飞机轰炸,变成了一片瓦砾。铁路局机关大部分员工撤往云贵川大后方。
  1942年,日军占领广州,封锁了中国沿海最后一个出海口。从此,中国的海上通道全部丧失。同年5月,日军侵入缅甸,切断了滇缅公路。中国政府为保卫滇缅国际通道和西南大后方安全,派遣了10万名远征军出国抗战。我的父亲也随远征军前往缅甸,参加滇缅公路的修建。70多年后,我和家人来到腾冲古镇和顺。那里有座滇西抗日纪念馆,馆址是当时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的指挥所。
  纪念馆气势宏伟,大厅内有士兵威武的雕塑,里面有六个展室,每个展室都根据时期分布,有图片、文字、实物、模型等,并配有声、光、电等多媒体装置,展示了当时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情景。我特别留意到,修建滇缅公路时,筑路员工顶着日寇飞机狂轰滥炸而奋战拼搏的场面。看到当时父辈们在筑路时使用的简陋工具,看着这些实物展示的物件和动人的画面,我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这是一条用血肉筑成的运输线和生命线,更是中华民族以不屈意志铸成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在纪念馆内,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密支那-腊戍战役中激烈的战斗场面,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据我父亲生前的回忆,日军连续不断的轰炸,造成了中国远征军战士和筑路员工死伤无数。但是,滇缅公路依然在浴火中重生。我仍然记得在那次轰炸中父亲被炮弹片击中,头上一直留有一块很大的伤疤。
  走出滇西抗日纪念馆,我们又来到了腾冲城西南约1公里、叠水河畔小团坡下的国殇墓园。1944年5月起,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向腾冲发起战略反攻,最终使腾冲成为全中国第一座光复的县城。经过四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全歼日军600O多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9618条宝贵生命的代价;盟军官兵也有19人阵亡。这座墓园是为纪念攻克腾冲的第20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的,于1945年7月7日落成,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军抗日烈士陵园。墓园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又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墓园内苍松翠柏参天蔽日,庄严肃穆。从山底拾级而上,每一级台阶的上下左右全是远征军士兵的墓碑,计有3000多座。它们排列得整整齐齐,仿佛一个整装待发的军阵,在等待出击的号令。国殇墓园是中国远征军将士以鲜血写成的一部史书,不仅是属于腾冲的、云南的、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全人类的。此次我们全家的腾冲之行,不仅是寻觅先父的抗战足迹,更接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