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广大文艺工作者怀着满腔热情,创作出一批红色题材影视作品。这些作品主题鲜明、内容扎实、艺术精湛,深深感染了数以亿计的观众,激发了他们心中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愫。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他还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觉醒年代》就是一部被无数观众追捧的电视连续剧。这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目,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观众从一开始就被深深吸引,跟随剧中所刻画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先驱的人物群像,深入探寻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思想密码。剧中,既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出的历史贡献,也有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更有陈延年、陈乔年等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作出的流血牺牲……他们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有探索,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着爱国情怀,传播着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精神。这部历史剧成功地吸引了当代青年人。笔者亲眼所见,在这部电视剧播映期间,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原本静寂的陈延年、陈乔年墓前,摆满了鲜花,站满了悼念的青年……
49集电视连续剧《大决战》,又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宏大制作,全景式展现了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全剧通过讲述战略、战术和战斗三大层面的故事,史诗般呈现波澜壮阔的中国命运大决战,深刻诠释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谛。剧中用生动的细节描述塑造了英雄群像,谱写了一曲恢弘的英雄史诗。30年前,电影《大决战》三部曲相继上映,至今都是观众心目中的经典之作。今天,如何以电视剧的形式把这个故事讲好?编导们在整个主题架构上做了两层:第一层是把“为谁而战”的问题说清楚说透彻,完整展现共产党为人民打江山、为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历史逻辑;第二层是把“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胜利”表达出来,人民的支持、人民的力量,是大决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观看此剧,能深刻感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朴素真理。
在国庆期间热映的影片《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血战为背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零下40℃的极寒天气里,忍受缺衣少食、补给艰难、没有制空权的重重困境,以半个月的阻击战重创美军东线作战的精锐部队陆战一师,这场战役让整个世界从此不能轻视“农民武装”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影片开头,奔赴战场的火车车厢门打开,年轻的战士们看到了万里长城,这个镜头寓意着他们要去守护的祖国大好山河,所以不顾任何困难甚至牺牲生命,也要去打赢这场保卫战。他们说:“这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正是这一代人的鲜血,换来了后代人的和平。英雄的形象、悲壮的情节、惨烈的镜头,让人多次热泪盈眶。英雄不死,浩气千秋;烈士永在,世代铭记。无数观众走出影院时在心底发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先辈们替我们负重前行。如今,硝烟远去,山河无恙,但世界并不太平,觊觎窥视我中华者仍在。愿吾辈之青春,护卫这锦绣山河!
红色题材影视作品提神鼓劲、激荡人心。以上仅是笔者亲睹的三例。在击打键盘草拟此文时,耳畔一直回响着《大决战》中那首名为《寸心》的主题歌:“你看,远方如昨,那些故事依然还记得。烽烟之下,千万里数不清的长路,谁曾跋涉。每一寸土都有人奔赴,每一寸天都以生死来守护,每一寸心都将人间正道浇铸,留下一页不朽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