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期●读书杞记●

《袁国平同志在皖南》读后感

作者:唐炎 林晖



  91岁高龄的丁公量同志在《大江南北》2011年第5期上发表了《袁国平同志在皖南》一文,读后深深敬佩他过人的记忆力和缜密的思考力。尤其是他对袁国平同志为革命的正义事业毅然壮烈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表达了崇高敬意,我们作为新四军老战士,深有同感。
  袁国平同志在红军时期就是颇负盛名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他善于总结经验,例如在皖南新四军中,还可以读到他所著的《高虎垴战斗的政治工作》。他来到新四军后,为新四军的政治工作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丁公量同志以他在军部工作时的亲身感受,记述了袁国平主任创建军政治部时的用人原则性和对青年干部的培养教育。
  丁公量同志清楚地记得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和赞誉红军时期的袁国平同志是“我军著名的宣传鼓动家”。接着,丁公量同志以他在皖南三年的所见所闻,详细地介绍了袁国平主任所做的大量宣传鼓动工作。我们可以证实,他的记忆是准确的。我们也在皖南教导总队学习过,听过袁主任的多次报告和讲话。他的讲话内容丰富,用词准确、生动,记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可以补充的一点是:1939年初夏,在《新四军军歌》歌词、歌曲的创作和改写过程中,袁国平主任发挥了重要作用。歌词原稿是陈毅同志的《十年》,以后经项英、袁国平、朱镜我、李一氓、黄诚、冯定等集体修改。袁国平同志要求何士德在作曲时,最后一句最好能重复、而且要更加有力,使之增强鼓动性。《新四军军歌》能够久唱不衰,其中袁国平同志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应该说,军部在皖南三年时间内政治工作的成绩是很显著的。首先是保证了较顺利地解决军队的战略转变问题。因为新四军是由在南方八省十四个游击区坚持三年游击战8000余红军战士组编而成,面临着革命斗争任务、作战地区与作战方法、内部团结与建设、与友军关系等一系列战略转变重大问题,都在政治工作保证下顺利解决了。接着又培养了大批新生力量,广泛开展宣传、文化工作,密切了与驻地人民群众的关系。
  最后在皖南事变中,军队经受了极困苦的斗争考验,但没有动摇与变节的。被俘关押在集中营里仍然坚持长期不屈的斗争,真正投敌叛变的仅仅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这一切都证明了三年的政治思想工作是经受了考验的。
  难能可贵的是,丁公量同志虽然年过90,却仍然保持着实事求是和独立思考的优良素质。文中“我对‘错误决定’的理解”,所谓“错误决定”是指1941年1月中旬党中央有过一个对“项、袁错误”的决定。丁公量认为这个决定显得过早过急,有失公正。今年是袁国平同志105岁诞辰,我们和丁公量同志一样,深深地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