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老骥伏枥 志在初心
——记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总策展人欧阳苏勤
作者:赵如
2021年6月,炎炎酷暑,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陈列布展大厅正紧张布展中。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削的老人,这里停停,那里站站,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凝视着展厅内的每一块展板和每一处场景,从清晨开始,直到夜晚才离开。他是谁?他就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重大革命历史主题展览《南国烽烟举红旗》的总策展人——欧阳苏勤。
欧阳苏勤是江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曾受上级委托主持实施江西省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建设及陈展策划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展陈工作经验。2018年以来,江西省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对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展陈大纲《南国烽烟举红旗》进行评审论证时,欧阳苏勤就曾两次担任专家评审组的组长,对展陈大纲提出了许多修改完善的宝贵意见。2020年8月,在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展陈项目研讨会上,中共大余县委、大余县人民政府特聘欧阳苏勤为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展陈项目总策展人。从那时起,欧阳苏勤就把他和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独具匠心策展红旗
展陈内容设计要契合建筑特点,这样才能给参观者带来最舒适的体验和最深刻的印象。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大厅高大狭长,如何在1000多平方米的序厅里展示中心主题,在革命史纪念馆里凸显自身的特点,这是欧阳苏勤所带领的团队遇上的第一个难题。
欧阳苏勤率领的专家团队在打磨出数十稿的版式图后,进行了反复讨论,提供三组红旗式样再进行挑选。最终定下为一面苏区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旗作为序厅的正面主浮雕。这面红旗远看像似一面,近看像似三面,再仔细看又似有无数面的红旗,绵延于群山之巅。它宽40米、高13米,是目前中国革命历史展馆中面积最大的一面红旗,象征着红军游击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信仰如山、初心如磐,在弥天烽火的南国大地上,在与党中央失去一切联络的极端困境中不屈不挠,始终坚持红旗不倒,从胜利走向胜利。独具匠心的红旗设计,让整个大厅气势恢宏,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如潮好评。
精心谋划另辟蹊径
欧阳苏勤带领团队突破传统的布展方式,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后,决定结合整个展厅“Z”字行展线和楼层不隔断的特色,打造一个沉浸式、体验式的展览。在设计中,通过情景化、剧场化表现形式,运用VR互动、3D投影、多媒体场景、微缩景观、视频动漫等陈展手段,营造一个可视、可听、可互动的步入式场景。特色场景“十杀条例”、“万人大搜山”、“血战怀玉山”、“山洞医院”、“密林深处”等不禁让人沉浸其中,切实做到了展览在景中、景在展览中。
如何从精神高度对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内容进行萃取,这是又一个困扰欧阳苏勤和他团队的难题,因为这个难题,设计工作一度陷入停滞。“这个不够新意,那个思想高度不够,这个不够全面,那个太过笼统”,在经过半个月的查寻资料、无数次的思想碰撞后,专家团队决定采用高科技手段打造一个精神演绎厅,采用雕塑、音乐、舞蹈、朗诵、光影等五维艺术一体化结合,多形式多语言向观众演绎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感人故事和革命精神,让观展者能有一个沉浸式、剧场化观展体验。为了使其中的诵读更为切题,欧阳苏勤还亲自执笔创作诗歌《不朽》。
大体方向的把握后,细枝末节更为打动人心。场景“红军山洞医院”太过寂静,缺少真实的氛围,欧阳苏勤在现场感受后,加了一段隐隐约约的《映山红》歌声,再补上一些泉水的叮咚声,把观众仿佛带回了当年游击队坚守的艰苦岁月;闽东游击区靠近海边,如何营造出海的氛围?仅是加上了港湾停歇的一尾小木舟而已……每一段文字经细细推敲,每一个雕塑经细细打磨,每一处场景经细细感受,展览是无声的语言,唯无声处最是动人。
不辞辛劳指导讲解
从南昌到大余500多公里的路程,欧阳苏勤不知道往返了多少回。在工程后期为了抢占时间,他更是一头扎在纪念馆,在大余住了一个多月。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他都在工地上。累了,他就在展厅找个地方坐坐;困了,他就回宾馆小睡一会儿又回来继续工作。展厅里空调没开的时候,酷热难熬,闷得衣服都湿透,一天下来走两万多步是常有的事。
为了帮助讲解员更好地把各个设计蕴含的深意表达到位,能更好地成为这段革命历史的讲述者,自起草打磨讲解词起,欧阳苏勤斟酌每一段史实、每一段文字、每一个用词,细致揣摩各版块的衔接过渡。他精心指导讲解员,带着她们熟悉展陈内容、展厅路线。
每当提起欧阳苏勤,纪念馆里的讲解员们都十分敬佩。她们说:“欧阳老师就像一个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管问什么,都能给我们答案。”“他对我们特别耐心,愿意反复给我们指导。”“欧阳老师不止指导我们讲解,还根据他多年的工作经验,指导我们要如何做好宣传。”“没有人能不喜欢这位可亲又可敬的老人!”……
守初心红色传承四十载殚思竭虑,担使命策展三年游击史呕心沥血。这就是年近七旬的老人——欧阳苏勤红色情怀最为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