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期●缅怀篇●

我们后辈心中的英雄——杨洪才

作者:肖燕雯





他们的生命没有超过一个世纪,但他们的故事,会被后人永远传颂下去!这些事迹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是镌刻在我们心中不朽的丰碑!
  杨洪才老前辈,一位从土地革命战争初期走进红军队伍的老战士,在战火中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军旅生涯。他一生征战三百余次,身负重伤,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今年,是这位老前辈诞辰110周年。
  时光流逝,沧海变迁。祖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追忆已故的老前辈们,使我们感慨万千!我们出生在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年代,对革命前辈有着特殊的感情,传承红色基因、追溯革命英雄和红色历史的根源,是我们毕生的责任和义务!

  1929年,当土地革命的风暴席卷南方各省时,年仅17岁的杨洪才在家乡湖南浏阳参加了赤卫队,每天站岗放哨。1930年7月,他自愿报名参加由彭德怀率领的红军第三军团,随即参加攻打长沙的战斗,成为辎重队的一员;同年又作为特务团的战士,参加了攻克江西吉安的战斗。1931年春天,在攻打江西赣州的战斗中,杨洪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班长;同年秋,他在江西南丰战斗中担任排长。
  在中央苏区进行的五次反“围剿”战斗中,杨洪才参加了一至四次。在战火的锤炼中,他成长为红军的基层指挥员。1932年冬天,他进入苏区瑞金红军学校,成为第三期学员,学习六个月后,于1933年春分配至红三军团二师五团任连长。第二年春天,在第四次反“围剿”的黄陂战斗中,杨洪才腰部被敌人手榴弹严重炸伤,昏迷一天后才被战友抢救回来。因为医疗条件有限,弹片一直无法取出,在红军第五后方医院疗伤后被定为残疾军人,同时被任命为医院第三休养所所长。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率主力红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走上了西去的漫长征途。第三休养所根据上级的指示,把重伤员全部分散安置到群众家中,一些较轻的伤员就地参加游击队。1935年2月,杨洪才独自一人寻找到瑞金红军游击司令部,找到了瑞西特委书记赖昌祚,从此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接待杨洪才的参谋长得知杨洪才曾是红三军团的连长,并且是瑞金红军学校第三期学员,只是因负重伤而被留下时,问道:“你能不能跑路?现在游击司令部缺个侦察排长,愿意干吗?”杨洪才坚定地回答:“腰部虽有残疾,但腿是好的,跑路没问题!只要能留在部队,当战士也愿意!”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程度不亚于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极其悲壮的一页!游击战争之初,中央分局曾传达了中革军委的指示,“一定要坚守原中央苏区腹地即瑞金、瑞昌、于都”(被称为三角阵地)。这是苏区沦陷后的重灾区,敌人叫嚣“石头过火,人要换种”,环境极其严酷。1935年2月,中央分局接到党中央从遵义发来的电报:“要改变你们的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使之与游击战争环境相适应……”随后,以项英、陈毅、贺昌等为领导的中央分局和南方游击区领导机关,分九路突围至外线,转移到赣粤边。从此,瑞西特委与中央分局及南方游击区的联系完全中断。瑞金红军游击队处于消息闭塞、失去上级指挥、各自为战的绝地环境中。
  杨洪才所在的游击队经过多次恶战苦斗,幸存的队员只有二十余人,但就是这些九死一生拼杀出来的红色战士,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坚守在原中央苏区的“三角阵地”上,并有所发展。瑞金游击队以赖昌祚为领导,钟德胜任大队长兼政委,分成3个分队,杨洪才任一分队分队长。
  自1935年春至1937年,瑞金红军游击队紧紧依靠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极严酷的环境开始了新的战斗。他们克服不可想象的困难,不畏艰险,主动出击消灭敌人。游击队两次攻打乡公所,两次在宁都、瑞金公路上伏击敌人的汽车,打死了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书记谢××、国军团长王××,缴获了一大批枪支弹药和物资,使队伍得以生存和发展。在攻打乡公所、镇压罪大恶极的反动土豪恶霸时,他们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瑞金游击队”的旗帜,这些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区人民。“红军还在,红军游击队没有被消灭!”苦难深重的苏区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1937年初,瑞金游击队转移至福建一带,与彭胜标、胡荣佳领导的桃古游击队会合,不久又与武阳的刘国兴的游击队取得联系。三支队伍合并,共有八十多人,力量壮大了,活动的地区扩大了。1937年6月开始,以闽赣边红军游击队的名义,进行了三次有影响的军事配合行动,分别是智取青山铺、巧夺武阳区公所和山箭脑伏击战,在当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杨洪才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带着腰伤,与战友们坚持战斗在最为艰险的中央苏区腹地“三角阵地”,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战绩。到红军游击队胜利下山改编时,他已担任了瑞金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
  1938年春天,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奔赴抗日前线。杨洪才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二支队三团二营营长。7月,二支队从皖南泾县出发,进入苏南敌后,担负起打击日寇和保卫、巩固抗日根据地的重任,在敌、伪、顽纵横交叉的复杂艰险环境中开始新的战斗!为适应抗日救国的新形势,杨洪才和一批经历了三年游击战争考验的红军干部,被送到新四军皖南军部高干队学习。1940年上半年学习结束,他们返回原部队。
  1940年9月下旬,杨洪才受新四军二支队派遣,率二支队四团五连由苏南茅山地区出发来到太滆地区,开辟太滆抗日根据地。太滆地区处于京沪线以南,西面是滆湖,东面是太湖,构成了三角区域,水陆交通都很发达,是日伪极为重视的战略要地,杨洪才紧紧依靠当地的党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各种抗日群众组织,把愿意抗日的地方武装合并起来,壮大武装力量,为太滆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打开了新局面。他所率领的二支队四团五连在战斗中发展壮大,升为新四军苏南独立二团。在长达六年的艰苦抗战中,在敌伪统治的心脏地区,他率部在太滆地区经历了大小战斗上百次,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创造了数次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在日寇疯狂的“清乡”、“扫荡”中,部队多次被围、陷于绝境,杨洪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当机立断、从容指挥,多次使部队奇迹般地突出重围,转危为安。新四军苏南独立二团犹如一把插在敌伪心脏的钢刀,使日伪军无一日安宁,而太滆地区的抗日军民倍受鼓舞。
  1944年初,杨洪才兼任苏南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1945年初,抗日战争将进入全面反攻阶段,粟裕率部南下建立苏浙军区,太滆地区成为苏浙军区第二军分区。杨洪才被任命为苏浙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空缺)。在此期间,他率部参加了天目山三次反顽战斗,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他又率部参加了收复失地的战斗。
  在解放战争中,我华中野战军打响了著名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杨洪才奉命指挥的邵伯保卫战是其中的一次重要战斗。进犯邵伯重镇之敌,系国民党整编二十五师(加强师),师长黄百韬。这个师全部日式装备,与我二分区四、五团的装备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加上该师久经沙场,战斗力很强。时任苏中二分区副司令员的杨洪才坐阵邵伯,指挥迎战来犯之敌。自8月23日拂晓开始,敌军在两架飞机、两艘钢甲艇和大炮掩护下,沿运河向我发动进攻。我军战士以英勇顽强的精神,利用有利地形,依托工事,以密集的火力奋起还击,第一天打退了敌人3次进攻,初战告捷。
  8月24日战斗进入白热化,敌人调动了4架轰炸机向我军阵地轮番扫射、猛烈轰炸。我军阵地上战壕被夷平,碉堡被摧毁,工事全部失效,整个阵地几乎被炸翻。当敌人以为我军失去抵抗能力而进行集团冲锋时,我军坚守在前沿阵地的战士,用机枪和手榴弹还击,甚至展开了白刃战。敌我双方拉锯式地反复争夺阵地,战士们甩出了大量的石灰手榴弹,使敌人无法睁眼、呼吸,以阻遏敌人进攻,坚守阵地。至8月25日晚,我军先后击退敌人11次冲锋,寸土未失。整整四个昼夜,指挥作战的杨洪才没有合过眼。
  1947年5月,杨洪才奉调胶东军区,任西海军分区副司令员。上任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艰巨的胶东保卫战打响了,这时的杨洪才又一次临危受命,担任刚刚组建、战斗力薄弱的华东野战军13纵39师副师长(无师长,后任代师长)。原13纵司令员周志坚在回忆录中写道:“39师的战士大多是刚穿上军装的农民,连手中武器都不会熟练应用,更不消说什么‘大规模防御战’。”
  13纵含37、38、39三个师,此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37、38师在掖县集结,39师受命在平度执行阻击任务。在杨洪才和政委梁辑卿的指挥下,面对数倍于已的敌人,坚决果断,毫不畏惧,以自己丰富作战指挥经验,鼓励战士们奋力杀敌,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歼敌1790余人,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这是13纵队组建后的第一次战斗。初战告捷,39师打出了士气。之后,杨洪才又率39师在莱阳西南阻击敌军两个旅的进攻,歼敌2500余人后顺利转移。
  在敌军的包围圈中,周志坚司令员突然又接到命令,率13纵37、38两个师随东线兵团突围,只留39师及地方武装继续在内线坚持。杨洪才坚决服从命令,率孤师奋战在敌人5个整编师的重重包围之中,执行牵制敌人、配合主力部队行动的艰巨任务。东线兵团跳出重围后,利用敌人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弱点,实施重点击破,开始了胶河战役。13纵以37师为主攻,38师协同,于10月4日凌晨发起总攻,全歼敌军第5团,一举拿下掖县县城,随后杨洪才率39师成建制归队。15日,39师随全纵队又歼灭了莱阳西南的敌57旅170团。至10月10日止,东线兵团歼敌1.2万余人,给予敌军沉重打击,胶河战役取得了胜利。
  持续4个月的胶东保卫战,东线兵团共歼敌62720人,其中13纵参加大小战斗47次,歼敌2万余人。39师在杨洪才率领下,从平度阻击战开始,到内线牵制敌人,连续艰苦作战,完成了难以想象的艰巨任务,在战火的锤炼下脱胎换骨,成为华东野战军的一支劲旅。
  杨洪才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一直战斗在风口浪尖,每次都能克服种种艰难困苦而完成上级的任务。这是他革命一生的亮点!当新中国在炮火中诞生之际,杨洪才带着重伤留下残疾的身体,告别了近二十年的军旅生涯,参加了接管刚解放的上海的工作……
  杨洪才于1989年10月因病去世。他永远是我们后辈心目中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