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月,阳和启蛰,万木迎春,生机盎然。
在春天里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聚民意民情,汇民智民力,为中国在新一年发展绘就新蓝图。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中国在2022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可谓举世瞩目。
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五千多名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说,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只要全国上下毕力同心、苦干实干,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就会无惧风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航程中行稳致远。
5.5%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
3月5日,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当天,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说,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超过预期,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为0.9%,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1.4%,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这些沉甸甸的数据,充分展示了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分析说,2020年,我国GDP规模101.4万亿元,2021年达到114万亿元。一年之间,我国GDP增加了13万亿元;如按美元汇率计算则增加了3万亿美元,相当于G20排名第6、7位国家的经济总量水平。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成绩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国内经济依然处于恢复发展的艰难进程中取得的。这是一份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好答卷。这再次说明,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强、发展后劲很足、市场可开掘空间很大,我们完全可以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究竟该如何看待今年的预期增速目标?李克强总理在大会闭幕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今年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和挑战,各种复杂环境在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增长5.5%的目标,即中国百万亿元量级以上的GDP,有一个5.5%的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实现5.5%左右的增长,这是在高水平上的稳,实质上就是进,是不容易的,必须有相应的宏观政策支撑,以及配套的金融、就业等多项举措。
在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财政部部长刘昆和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也用有底气的回答,给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带来了充足的信心。
何立峰说,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很多有利因素。党中央、国务院前瞻性地进行了透彻分析,并作出具体部署安排,将继续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针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先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已出台了支持工业发展18条政策、支持服务业发展43条政策。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之大空前,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推进“双碳”、企业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从今年1、2月份的情况看,发电量增幅在6.7%左右,铁路装车货运量较快增长,外贸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何立峰说,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刘昆表示,减税降费是近几年稳企业、保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减税降费措施,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退税减税的规模历史上最高,达2.5万亿元;二是支持方向聚焦制造业、小微企业;三是提前退还尚未抵扣的税款,直接为市场主体提供现金流约1.5万亿元,同时坚决制止乱收费;四是帮助地方缓解减收压力。
唐仁健表示:“目前我们粮食供给的总量是充裕的,没有问题。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现在已达到483公斤,比上一年增加了9公斤。所以,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而且饭碗能够越端越稳,也吃得越来越好。”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认为,把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为5.5%左右,是较为科学合理的。这符合现阶段我国潜在增长水平,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凝聚发展共识。他分析说,2020年,考虑到疫情冲击等因素,政府工作报告未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我国经济实际增速为2.3%。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6%以上的目标,最终实现8.1%的增长,两年平均增长为5.1%。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委员指出,今年在高基数上适当调整增速目标符合实际。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仍在5.5%~6%之间,今年的目标设定更接近潜在增长水平,既是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也体现了主动作为,坚持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我国仍然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委员认为,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城镇化和经济地理再布局潜力巨大,还有亿万憧憬美好生活并为之辛勤奋斗的人民群众。这是经济长期向好的最大底气。
依法治国决心力度凸显
“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是今年年初人民网开展全国两会调查时,500多万网友投票选定的关注度排名前两位的“两会热词”。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说,2021年,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25.6万件,判处罪犯171.5万人。八类主要刑事犯罪案件持续处于低位,占全部刑事案件比重稳步下降,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依法惩治腐败犯罪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2021年,秦光荣、王富玉等14名原中管干部受到审判。去年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3万件2.7万人,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加大职务犯罪赃款赃物追缴力度,实际追缴到位596.6亿元;首次适用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审理程三昌案,裁定没收外逃人员徐进、张正欣境内外巨额违法所得,对外逃腐败犯罪分子虽远必惩,让外逃腐败犯罪分子人财两空。
周强还强调,人民法院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对残害妇女儿童、老年人等挑战法律和伦理底线的犯罪,论罪当判死刑的,依法判处并核准死刑,坚决维护法治权威。今年将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全国人大有关部门已经起草并初次审议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对妇女权益保障中的突出问题深入调研,在预防性保障、侵害处置、救济措施、责任追究等方面完善相关规定。
加大惩治包括拐卖行为在内的残害妇女儿童犯罪力度,是全社会的呼声。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说,全社会都在呼吁严厉打击人贩子,甚至要求判处死刑。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她建议,买主量刑不应该低于拐卖罪,应该重于拐卖犯罪量刑。因为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实际上是绑架行为,同时还有虐待、非法拘禁、强奸等多种犯罪伴生,给被拐妇女儿童家庭造成了长期的精神伤害,所以应该最低参照绑架罪,至少十年起刑。她还建议,对新发案件拐卖犯罪分子(包括买主)应终生追责;对拐入地区相关部门建立考核机制,对于有新发生拐入案件的基层政府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基层政府主要负责人五年内不得提拔。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带来了《修改刑法第240条,提高拐卖妇女儿童罪收买者刑期的议案》 《关于推进全国多部门联合打拐行动及后续救助系列工程的建议》等。她建议,由中央政法委牵头,参照扫黑除恶专项整治活动,公安部打拐办负责组织打拐活动,建立纵向联动机制,推进全国打拐常态化。具体建议包括,完善以社区、乡镇为基础的预防拐卖人口犯罪网络,综合整治拐卖人口犯罪活动重点地区;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健全信息收集和交流机制,提高反拐工作信息化水平。
蒋胜男还建议,建立打拐行动后续联动机制,对受害者的后续救助不可放松,让查处的拐卖案件均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她建议规定,凡收买妇女、儿童产生的婚姻、收养关系无效,不产生任何与婚姻和收养相关的权利义务;还应该明确收买地政府承担救济责任,救济标准可参考国家赔偿标准,期限为自被拐卖、收买之日至被解救之日;当地政府怠于提供救济的,受害人或监护人可按照国家赔偿的申请程序主张权利。
优化生育政策成为热议话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优化生育政策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多位代表委员也围绕优化生育政策相关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张兆安说,当前年轻人婚育观念变化、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职场竞争激烈、孩子抚养成本高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生育政策的落地和人们的生育观念。
他建议,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支出中设立专项的生育奖励资金,对生育第二胎或第三胎的家庭给予一次性财政奖励;要加大减税力度,根据每个家庭孩子数量计算个人所得税免税额度,并适当降低税率或提高免税额度。他还建议增加学前子女抚养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减轻家庭养育压力,提高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实施生育补贴,给予生育二胎或三胎的生育激励;同时加大保障性补贴,探索建立对二胎和三胎递进式孕期保健补助、住院分娩补助、医疗津贴、托育津贴、教育津贴。
来自广东惠州市的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建议,托幼方面,可考虑实施入托儿所、幼儿园等费用由家长和政府财政各承担一半;医疗方面,可进一步提高婴幼儿入院治疗报销比例;还要加强对妊娠期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女职工应享受全额带薪产假,且重返工作岗位时累计工龄。”黄细花还建议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随着女性教育和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里的大龄未婚女性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能力和意愿去独立抚养孩子的未婚女性,为此,国家卫健委、妇联应出台政策允许单身女性享有与已婚女性一样的生育权利和福利”。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俊廷认为,目前国家放开三孩,但很多家庭考虑到培养一个孩子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经济成本,尤其是考虑到没人带孩子。对此,他建议各地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关政策,降低生育成本,倡导第三孩免费上幼儿园,同时鼓励一些大企业、单位提供免费的托育服务。
养老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朱晓进建议,加快建立与老龄化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老龄工作管理机构。他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8.70%;65岁以上人口为1.9亿,占比为13.50%。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老人占比14%-21%是中度老龄化,我国已经濒临中度老龄化的边缘,按照目前增长态势,到2030年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朱晓进指出,现行的老龄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与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不相适应,还未形成上下贯通、管理有序的格局,难以适应老龄工作发展的需要。比如,目前我国的老龄工作体制仍是延续1999年以来中央确定的体制,涉及老龄工作的很多职能都分散在老龄委各成员单位,目前有民政、发改、工信、金融等30多家组成单位,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看起来分工明确,但条块分割造成各职能部门对老龄问题许多新情况反应不敏感或不予重视,以致各级老龄工作机构还普遍存在工作成效不高的问题。他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老龄事业部,对老龄事务进行统筹管理。在国家改革启动之前,可鼓励一些发达省份试点先行,建立与老龄化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老龄事务管理行政架构,为人口老龄化公共治理提供经验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