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期●历史研究●

陈毅赴延安

作者:卞龙


1943年10月下旬,新四军军部机关按照中央要求开展整风运动。饶漱石借整风之机,私下以军部名义打电报到延安,罗列出陈毅反对党中央、毛泽东的十大错误(史称“黄花塘事件”)。11月7日,陈毅致电党中央,简述事件经过,并提出去延安学习的要求。8日,中央复电陈毅并告饶漱石,让陈毅到延安参加党的“七大”。
  接到电报后,陈毅立即开始交接工作,将妻儿3人托付供给部长宋裕和、卫生部长崔义田照顾。25日早晨8时,陈毅带赵副官和两名警卫员离开盱眙县黄花塘军部,踏上去延安的征途。临行前,陈毅与妻子张茜依依惜别,心情沉重地写下“我行访塞北,君留守淮南。彼此单形影,独自料温寒”的诗句。
  为了安全起见,陈毅化装成儒商的模样,夜行昼宿,沿途由新四军各部队接待护送。26日,他们到达新行圩子四师九旅驻地,受到旅长韦国清的热情接待。韦国清还把床让给了陈毅睡。27日晚上,他们离开九旅驻地,经皂河以西约10公里之王马路,于次日拂晓到达古邳以东3公里的淮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部驻地五工头。
  29日早饭后,听取了军分区司令员赵汇川、政委康志强的工作汇报,陈毅对该地区的群众工作、财经、敌军工作给予肯定,嘱咐道:“你们这里靠近徐州,北边是陇海铁路,南边是海郑公路,东边是运河的三角狭长地带,能巩固地向前发展是不易的。这里又是通往延安的交通要道之一,战略位置重要,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千万不能麻痹大意。要继续把各项工作搞得更好。”
  中午,赵汇川、康志强把过去在战斗中缴获的一些金条和一个金弥勒佛交陈毅转送中共中央,作为向“七大”的献礼。黄昏,陈毅一行随军分区机关移驻望山以西约10多公里的石匣,这是陈毅经邳(县)睢(宁)铜(山)去延安的最后住地。陈毅对赵汇川说:“你们要设法搞开这个地区,打通这个交通线。”
  在古邳镇,陈毅一行受到当地民主人士魏聚卿先生的盛情款待。魏老先生是开明乡绅,医术高明,扶危济困,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捐粮捐款,对抗战贡献很大。魏老先生说:“首长们晓夜行军,风寒浸骨,老夫略备水酒,为你们驱驱寒气。”陈毅见魏老先生情真意切,便爽快地说:“好!恭敬不如从命,咱们客随主便,就叨扰魏老伯了。”席间,陈毅一再感谢魏老先生对共产党、新四军的支持和援助,夸赞他深明大义坚决抗战的民族气节,强调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酒助话兴,陈毅容光焕发,解开衣钮,推开东窗,用宏亮的嗓音随口吟诵《泗宿道中》:“夜走泗宿道,晨过旧黄河。古邳解鞍马,煮酒醉颜酡……”
  12月1日拂晓前,陈毅一行到达运河支队驻地贾汪北许阳村。当天下午3点,运河支队负责人纪华、邵剑秋带领护送小分队护送陈毅过运河封锁线,一路上有惊无险,深夜两点多赶到交接点界沟村,由铁道游击队接力护送。陈毅马不停蹄,在游击队大队长刘金山、副大队长王志胜的护送下,连夜通过津浦铁路到达路西,又在鲁南军区独立支队副政委杨广立等人接护下,来到微山湖边的葫芦头。
  陈毅一行登上早已准备好的木船。当他得知由于敌人的封锁,游击队员生活困难,有时在湖上只能用草根、湖藕充饥时,无限感叹地说:“是啊,革命总是艰苦的。同志们听说过这首词吗?‘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抓蛇二尺长。’这是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的同志们的艰苦情景。”陈毅猛吸一口烟,接着说:“眼前的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有正确路线的指引,有毛主席的领导,革命一定能胜利,人民将来的生活一定会幸福富裕!微山湖历来为战略要地,现在更成了连接湖西和鲁南、华中和陕北的桥梁。同志们,保住这条交通线,对革命非常重要。希望大家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艰苦奋斗,革命到底!”
  陈毅又指着湖西的沛县说:“刘邦是沛县人,在这一带当过亭长。他的大将樊哙、周勃都是沛县人。刘邦同项羽争夺天下——那个项羽比不得刘邦,个人英雄主义,脱离群众,最后就落得乌江自刎喽。”
  因湖水干涸,不能行船,杨广立便带短枪队护送陈毅一行去湖西。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昼伏夜行:12月中旬,经过沛县、丰县,到达山东曹县南部地区;下旬,过旧黄河,抵达河南安阳附近。
  在延安的毛泽东一直关心陈毅的行程,12月25日,电嘱邓小平:“陈毅同志到时,请告他可在沿途略作休息,以免过劳,大会要在4月后开。”
  1944年1月上旬,陈毅穿过安阳,越过平汉铁路,沿着清漳河北行。中旬,抵达八路军前线指挥部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受到邓小平、滕代远的热烈欢迎。在太行山区,陈毅领略了太行山军民的精神面貌,有感而发,写下了长达130多行的杂言古体长诗《过太行山书怀》,以雄浑豪放的笔调赞美太行山的雄姿和根据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
  2月5日,陈毅在太行山接到毛泽东电报:“小平转陈毅同志:望动身来延,沿途请小平注意安全部署。”第二天,邓小平、滕代远特意为陈毅选配了骏马,并派出护送部队护送陈毅继续西行。
  从太行到晋绥,一路顶风冒雪,陈毅和其他走过这条路线的“七大”代表一样,穿汾河平原、越同蒲路封锁线、夜渡汾河。然而不同的是,陈毅是经过化装才顺利通过的。
  因为原定的路线有了敌情,护送陈毅的交通队只好临时绕道群众基础好的文水县云周西村,准备在此住一天后,晚上再走。不料,上午8点左右,出去侦察的交通员回来报告说:“文水、下曲、信贤、装家会的敌人出动了,像是来这一带活动的。”这样,天黑前必须出发,不能停留。陈毅一改原来的儒商打扮,脱掉长衫,换上山西农民的旧棉衣,头上包了块羊肚子毛巾,躺在马车上装病。云周西村党支部书记装扮成陈毅的儿子,送“父亲”到城里看病。警卫员也化装成农民的模样坐在车上。交通员化整为零,分散在大车前后保护。为应急,陈毅学了一阵山西话,但总学不像,只得装睡。倘若遇上敌人盘查,他就哼哼呀呀装哑巴。就这样,他们平安地过了太汾公路。赶路间隙,陈毅还不知疲倦地给护送的同志介绍华中民兵破坏敌人铁路、公路、电话通讯的方法。
  到达下石沙兵站后,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贵波率部前往清(源)、太(原)边山迎接,把陈毅接到关头村住了三天。在这几天里,陈毅给罗贵波谈了新四军在苏北破坏敌人交通运输、通讯联络的情况,对国民党军韩德勤部搞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皖南事变的教训,还讲了主力红军离开中央苏区进行长征后,他留在赣南油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的情况。
  1944年3月7日,陈毅抵达延安,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李富春等人的热情欢迎。在延安,陈毅见到了许多多年未见的老战友,有的分别已长达10年。抚今追昔,看到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陈毅感触极深,作诗《延安宝塔歌》以抒怀:“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塔尖喻领导,备具庄严相。犹如竖战旗,敌军胆气丧。已如过险滩,舵手平风浪……”

陈毅赴延安共134天,行程约3000里,对交通线上及所在区域的抗战工作都作了重要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