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期●缅怀篇●

真情为革命的士绅杨远源

作者:朱家托


杨远源,字救贫,1921年1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太湖县北中区玉珠乡将军村(今北中镇将军村)西畈组一个大户人家,幼年读过私塾,青年时期曾在将军山下杨氏宗祠办私塾教书。1931年到1949年的18年间,杨远源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军养伤员、写传单、送情报、筹军饷……一心帮百姓,真情为革命。解放后,他当选为太湖县第四、五、六届人大代表,2012年3月27日病逝,终年91岁。


掩护伤员
  将军山下的西畈大屋场,坐东南,朝西北,一进三重,大门上有杨远源自己书写的联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屋场东边是一片竹林,旁边还有一棵高大的皂荚树。这是距离将军山最近的独居屋场,只住着杨炳照杨远源父子一家。
  1943年7月下旬的一天子夜,天气还很炎热,22岁的杨远源睡在东厢房临窗的门板上,忽然感觉到身上凉凉的,伸手一摸,心头一惊:“沙子!”杨远源借着窗外的月光,仔细一看手掌心的“沙子”,立即破解了这无声的“秘语”:“李师长来了!”
  于是,杨远源立即起身打开大门。果然,李师长的警卫员出现在眼前。“李师长呢?”顺着警卫员手指的方向,杨远源看到竹林旁边的担架上躺着一个人。就赶忙走上前去,关切地问:“李师长,你受伤了?”杨远源口中的李师长就是新四军第5师师长李先念。
  “这里不安全,”说罢,杨远源便叫来堂弟杨远四,“我俩背李师长到百花洞去!”
  从西畈大屋场到百花洞十多里山路,陡峭曲折,沟壑阴森,荆棘灌木丛生,平时人迹罕至,即使白天行走,都十分困难,何况是夜晚。好在杨远源、杨远四年轻有力气,又熟悉地形,于是兄弟俩轮流背着李师长,终于在天亮前来到百花洞。这是三块巨石结构起来的一个天然石洞,形似百合花,洞内能容纳十多人,里面有3个出口小洞,洞顶端还有一个小洞口。周围树木稠密,地势险陡,易守难攻,不远处有山泉。
  洞里有李师长、袁立山(桐山地下医院医生)和警卫员等6人;远处,有国民党顽军的碉堡和瞭望哨。洞里不能生明火做饭,因为一旦升起炊烟,就会暴露目标。怎样在敌人的监视下完成送饭菜的任务呢?杨远源动起了脑筋。
  杨远源家养了好几头黄牛,每天要到山上放牛。上山之前,都要用一个“竹篼咀”罩住牛嘴,以防牛偷吃了路边田地里的庄稼蔬菜。于是,他把饭菜包装好,放在“牛篼咀”里,悠闲地赶着牛上山吃草,巧妙躲过一些暗藏的“耳目”,然后小心谨慎把饭菜送到百花洞里。
  杨远源的妻子还用油盐拌熟米粉,做成干粮,送给李师长他们。杨远源又巧妙地送去木炭、铁罐、米。这样如果遇到雨天,可以熬稀饭,没有明火,就没有炊烟,安全、实用。
  二十多天后的一个夜晚,中共浠水县委书记赵辛初带领手枪队,将伤愈的李师长接走了。临别时,袁立山将一本《中西良方大全》和一个檀木药箱送给杨远源作纪念。这已不是杨远源第一次掩护救治我军伤员了。
  当时,将军山、桐山、乌沙畈一带是医治疗养抗日伤病员的主要地区,最多时有500人。其中,将军山中的猴头树沟,四周茅草丛生,葛藤密布,遮天蔽日,沟深且窄,宛若天然地道,成为理想的伤员医治地,有不少伤员在此生活过。
  1938年5、6月间,游击队队长鲁教瑞和一名游击队员负伤后,来到西畈大屋场。杨远源热情接待,并迅速把他俩送到百花洞养伤。十多天里,杨远源以上山砍柴为名,暗中送去食物和水,直到两人伤愈归队。
  杨远源家还有一条30米长的秘密地道,里面比较宽敞,通风也好,进口与出口都十分隐蔽。有一次,蕲(春)太(湖)英(山)浠(水)边游击队队长刘治平负伤,被杨远源藏在地道内养伤,精心照顾90余天。临别时刘队长说:“救命之恩,日后定报。”杨远源指指大门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联语,然后抱拳作别:“刘队长保重!”
  新中国成立后,刘治平的儿子曾先后两次到将军山寻访杨远源,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书写传单
  1937年3月,国民党顽军3000余人,进驻三角山、仙人台、桐山、将军山,对蕲太英边区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军郑洞国和杨世鹿部400余人也进驻桐山、将军山,“围剿”我地方革命武装。为了反击敌顽的“围剿”,蕲太英边联防负责人来到将军山宣传共产党的政策,组织扩大抗日力量。
  其时,杨远源在将军山下的私塾教书。他擅长书法,派上了用场,按照联防负责人的要求,夜以继日地书写革命标语和传单。
  随着“打倒甘心亡国的蒋介石”、“粉粹国民党军事围剿”、“万众一心誓灭倭寇”等一条条标语、传单的张贴、散发,宣传了共产党武装的抗日主张,抨击了国民党顽固派,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国民党顽军看到张贴在屋场墙壁上、大道边、凉亭里的这些革命标语和传单时,眼睛都气绿了。他们从字的笔力、结构等特点分析,断定是杨远源书写的。于是冲进私塾,五花大绑捆住杨远源,押送到蕲春县檀林镇。他们当着群众的面,把杨远源吊起来鞭打,直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以此向群众示威。后来还是杨远源家人托时任保长的表兄陈胜东,花去50块银元,才把杨远源“担保”回家。
  1941至1942年间,蕲太英边便衣队教导员黄明清曾率队在将军山一带活动,也是杨远源私塾学校的常客,好几次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于是,国民党檀林顽军又把目光瞄准了将军山下的私塾学校。一次派自卫队来捉拿杨远源,杨远源闻讯后立即逃走了。自卫队扑了个空,恼羞成怒,就直奔西畈大屋场,把杨远源的父亲杨炳照捉住,带到檀林一番吊打。杨远源只好找到表叔陈廉帮忙救父,当时陈廉是国民党蕲春县第四区驻张榜负责人,曾与李先念、张体学签订过《互不侵犯一致抗日条约》。陈廉到檀林对自卫队说:“杨炳照交给县里处理,我带走。”杨炳照方才脱离险境。
传送情报
  1942年7月,李先念在五分区司令员张体学、边区独立团政委钟子恕的陪同下,带一个警卫排从湖北蕲春草坪来到将军山,实地察看边区和伤员救治工作。他们先在东畈吴炳言家住了3天,杨远源知道后,就主动担当起了侦察任务。
  一天,杨远源借给顽军送菜的机会,探知顽军即将来“扫荡”,立即返回报告李先念。因为时间紧迫,来不及转移,杨远源遂将李先念等人安排到百花洞。李先念看地形有利于游击,就对张体学说,现在国共合作,可与敌人亮明身份,如果敌人好战,即不惜一战,否则恐难以在将军山一带立足。张体学立即指挥警卫排进入阵地设防,并安排数人在大路边站岗。由于事先得到了杨远源的情报,新四军掌握了主动,最终敌人未敢轻举妄动。
  1946年7月,李先念、张体学率部到将军山休整,就住在杨远源家里。当时,驻扎在玉珠畈的国民党顽军与地方敌顽气焰嚣张,残害共产党员和老百姓,民愤极大。李先念、张体学打算由将军山出发进攻玉珠畈。这时,杨远源回顾游击队、新四军每每在玉珠畈打败敌顽撤走后,敌顽就会疯狂对当地百姓报复的事实后说:“你们走后,国民党顽军会卷土重来,报复将军山的百姓,最好改道进攻。”李先念、张体学采纳了杨远源的建议,改从湖北蕲春县牛头冲进攻玉珠畈,端掉敌顽碉堡,活捉顽军队长,全歼了顽军。李先念临走时,送了一个刻有自己名字的墨海给杨远源留做纪念。
  是年冬天,独立二旅旅长张体学、团长康洪山等100余人来将军山休整,部署新的作战行动。当时,玉珠畈上原有的三座敌顽碉堡被我军摧毁后,又在吴家大湾和江山岭路口建起了新的碉堡,张体学决定再把它摧毁。为掌握敌情,张体学就派杨远源前去侦察。一天早晨,杨远源挑着稻箩往碉堡走去,里面是送给碉堡的菜和米。同时,碉堡附近还有战士化装的农民,或在田里劳作,或摇着拨浪鼓挑着货郎担做小生意,为杨远源打掩护。
  经过杨远源的侦察,张体学掌握了碉堡的防御工事、建造结构及兵力配置等情况。第三天时机来了,碉堡里的敌顽中队长张开南带部分士兵到20里外的沙河、陈湾一带敲诈百姓去了,碉堡里只有少量敌人留守。独立二旅首先封锁住通往碉堡的所有道路,切断敌人可能的增援,然后兵分两路,对敌发起攻击,随着轰隆隆几声巨响,敌碉堡顿时变成了废墟。
  杨远源,这位真情为革命的红色士绅,值得后人永远缅怀和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