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期●征战纪事●

廖乾祥:抛家舍生死 矢志为国酬

作者:朱丹 张玲

廖乾祥(1908-1999),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太阳区溪口乡大岭下村,客家人。1929年5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参加革命70年来,廖乾祥经历了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考验,将一生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我们在采访廖乾祥的儿子廖方民先生时,谈及往事,他说:“父亲革命经历可谓九死一生,但他一贯低调,留下来的资料很少。”廖方民先生的叙述仿佛把我们又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革命启蒙跟着党走闹革命
  大岭下村分散在深山老林中,山多田少,农民生活十分贫困。廖乾祥幼年丧亲,由叔父抚养长大,依靠种田和做连纸维持生活,栉风沐雨,备尝艰辛。
  1927年9月,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经上杭,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播下了革命火种。1929年秋,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正是这一时期,已经秘密加入共产党的小叔廖海涛回到家乡,向贫苦农民宣传闹革命求解放的道理。廖海涛非常了解年龄相仿,从小一起长大的廖乾祥,常与他谈心:“别看我们现在一无所有,受人压迫,只要我们穷人团结起来,参加农会,就不会受有钱人欺负,将来就有希望。”廖乾祥早已对这个人吃人的不平等社会愤恨至极,小叔的话点燃了他心中的革命火焰。
  就在这一年,廖乾祥秘密加入农会,参加大岭下农民暴动,投入到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洪流中。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他又积极参与送信、贴标语。从昔日的贫苦农民到拥有一份自己的土地,不再受压迫和剥削的廖乾祥看到了希望,也更加坚定了革命立场。
  1932年2月,廖乾祥由廖海涛、江才端介绍,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在这年年底,国民党反动派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对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军事“围剿”。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廖乾祥积极响应号召,成为中央红军新12军34师100团的战士。
  第二年,廖乾祥跟随部队到达江西根据地,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在江西的东黄坡战斗。经过战斗洗礼,他逐渐从一个贫苦农民成长为坚定的红军战士。9月,蒋介石又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廖乾祥在江西草鞋岗战斗中英勇作战不幸负伤,左臂残废丧失作战能力,不适合留在主力部队继续行军打仗,廖乾祥忍痛告别部队,回到家乡上杭县闽西游击队(后为闽西南七支队)。经过两次反“围剿”战斗的洗礼和中央红军优良战斗素养的熏陶,廖乾祥成为游击队的骨干,他把自己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战斗经验传授给队员们。
  三年游击战争“莲塘惨案”遭灭门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国民党军对闽西苏区的进攻更加疯狂。他们为了消灭红军游击队,采取烧屋搜山、分散伏击、远袭夜袭、分进合击的方法,整营整连拉上山日夜守候,发现可疑目标,立即包围搜剿,游击队面临的形势十分险峻。
  奉命回到家乡上杭的廖乾祥,担任了谭震林的警卫员和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联系群众、购买粮食物品。妻子聂春娣深明大义,任劳任怨独自操持家务,默默地支持丈夫,抚养不满7岁的儿子。岳母虽是家庭妇女,但也同情革命,暗暗地支持女婿的行动。
  在国民党军重重包围封锁下,红军游击队被困在深山密林里,以野果、野菜、草根充饥,冬天寒风刺骨,夏天蚊虫叮咬,常常饥寒交迫,疾病困扰,野兽侵袭。在疯狂的敌人面前,游击队与当地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每到一地,主动帮助当地百姓开荒种植、救灾救荒;百姓也把游击队当作靠山,无私援助游击队,即使面对敌人的屠刀也不屈服。
  1936年8月15日,国民党军包围了大岭下和莲塘村。他们抓住了莲塘村百姓,廖乾祥妻儿及岳母一家也在其中。面对敌人威胁,村民宁死不肯透露游击队的一点消息。敌人恼羞成怒,相继残忍杀害了廖乾祥妻子、岳母和妻弟的一家三口及村里全部聂姓人口。廖乾祥的儿子因长得好看又可爱,被一户有钱人家买下做养子才侥幸活了下来。
  这一天,莲塘村被杀害42人,其中包括1名孕妇和出生仅96天的婴儿,18户被灭绝,聂、梁两姓在本村绝姓。大岭下村老百姓被抓69人,生还仅8人,房子被烧光,全村变成一片废墟。
  廖乾祥强忍着家破人亡的满腔悲痛,更加坚定地跟随游击队打击敌人。他所在的闽西游击队(闽西南七支队),采用奇袭伏击、声东击西等战术,取得了智取大洋坝反动民团炮楼、伏击坑口乡反动民团等战斗的胜利。
  1937年春节,廖乾祥所在的七支队以欢度春节为诱饵,在双髻山的杀人峡伏击闻讯前来“围剿”的国民党军队。游击队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向敌人射击,毙、伤敌军200多人,敌师长黄涛哀叹:“这是自进剿闽西南以来损失最惨的一次。”这次战斗的胜利,不仅打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更振奋了人心和士气。
  之后,游击队又先后摧毁了国民党洪山区公所、大池区公所、邱坊联保办事处,击溃了国民党军第三师一个连,击败了三区、庐丰、大阜、汤湖、中金等民团,烧毁敌炮楼两座。在攻打兰溪乡公所的战斗中,击毙保甲长、壮丁队等19人。
保障后勤肩挑木箱担重任
  全面抗战爆发后,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1月底,新四军军部将闽西、闽粤边、闽赣边、浙南红军游击队组成新四军第二支队,廖乾祥在二支队担任谭震林的警卫员,后随支队北上皖南到达岩寺地区。到皖南二十余天后,廖乾祥跟随谭震林调到三支队。谭震林非常关心廖乾祥的工作和前途,决定要他到支队司令部军需处做出纳工作。由于一直跟随谭震林有感情不愿离开,廖乾祥就以文化水平低,不会打算盘为由不想去。
  谭震林看穿了他的心思,就说:“你不能跟随我一辈子,你年纪已经不小了,总是要分开的,军需工作很重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钱物枪弹是部队的命根子,需要忠诚可靠的干部来管理。珠算不会不要紧,我来教你,只要耐心去学,就能学会。”
  当时,谭震林工作非常繁忙,常常工作到深夜后,依旧抽出宝贵时间,手把手教廖乾祥打算盘和记账。在领导和战友的帮助下,加之廖乾祥虚心学习,不久他就可以记账了。1939年4月,廖乾祥任三支队军需处会计,1940年2月又担任会计股长,全身心投入军需工作。
  1940年秋,三支队参谋长林维先奉命组建第三支队挺进团,廖乾祥任挺进团供应处主任,跟随林维先横渡长江,挺进大别山,开辟桐城、舒城、庐江一带根据地,恢复巩固巢(湖)无(为)敌后革命根据地,掩护新四军军部渡江。
  皖南事变后,廖乾祥跟随林维先率领的挺进团在沿江一带积极接应新四军突围人员,妥善安置伤病员。新四军第7师成立后,挺进团归7师建制领导,廖乾祥先后任7师挺进团供给处主任、沿江支队供应处副主任、19旅合作社主任,在部队后勤战线上为夺取抗战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廖乾祥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七纵教导团、25军教导团供给处主任,后转战华东地区,参加莱芜、孟良崮以及淮海、渡江等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经手无以计数的武器弹药、粮草衣物及钱款,账目清清楚楚,无一错漏,受到领导的赞扬和战友们的尊敬。

解放后,廖乾祥继续为新中国建设兢兢业业做好后勤工作,1954年3月转业到地方后,任上海市建筑工程局材料供应处科长,后转入工会,任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直至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