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期●随感录●

帮扶志愿者机制亟需跟上

作者:王红峰

今年3月,上海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志愿者成为上海市民展示软实力的“金名片”,上海志愿者注册率达23%,超九成志愿者和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感到满意。
  志愿服务事业在解决了规模的问题以后,提高其质量与水平,让志愿项目可持续化,是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当务之急,是帮扶志愿者机制亟需跟上!
  做好事不图回报,是志愿者的品格。让志愿者“好人有好报”,则是党、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志愿者大部分是基层普通百姓,他们中有人生活艰难。建立和完善志愿者关爱帮扶机制,在发动全社会向志愿者学习的同时,积极倡导和树立“好人有好报”的社会风尚,能让志愿者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对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困难的志愿者,可通过扶贫解困、助学助业等方式,帮助他们;节日期间,可对优秀志愿者开展走访慰问;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志愿者的先进事迹;要健全志愿评级和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有的志愿项目不仅要求志愿者付出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给他们带来风险和创伤,因此要为他们购买志愿服务意外保险,等等。
  奖善与惩恶,是道德建设的两张王牌。不奖善无以立标杆,不惩恶无以明底线。有人认为,奖善会使道德庸俗化、货币化。殊不知,道德需要引导,善念需要培育。一味把道德建设理想化、教条化,觉得凡是好人就不能谈好处,凡涉道德就不能讲利益,只会让道德的空气越来越稀薄。这不是鼓励人们拿做好事去换好处,而是引导更多的人学好人、做好事。旗帜鲜明地让好人不吃亏,好人将会越来越多,所谓的“道德冷漠”、“道德寒流”才能减少。

有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的社会生态才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