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人民出版社诞生记

作者:王志明

2011年9月是我党第一个人民出版社诞生90周年。这个出版社是中央局负责宣传的李达创建的。
  李达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重要成员,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以及介绍列宁建党学说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1920年9月,《新青年》从第八卷第一号开始,改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开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全面介绍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新青年》还发表了部分列宁著作的译文和列宁的生平简介。
  李达除了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以外,还经常为《新青年》写稿。据统计,李达以本名或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重要文章有《劳工神圣颂》、《马克思还原》、《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马克思派社会主义》、《评第四国际》等。这些文章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重头文章。此外,李达还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多篇重要的译著,如《俄国农民阶级斗争史》(左野学著)、《从科学的社会主义到行动的社会主义》(山川均著)、《列宁的妇人解放论》(译自列宁所著《劳农俄罗斯劳动的研究》之一节)、《劳农俄罗斯底妇女解放》与《劳农俄国底结婚制度》(山川菊荣著)。茅盾回忆说:“那时候,主张《新青年》不谈政治的北京大学的教授们都不给《新青年》写稿,所以,写稿的责任便落在李汉俊、陈望道、李达等人身上。”
  1921年3月,李达还同陈独秀、李大钊、李汉俊、陈望道、沈雁冰、夏丏尊等15人创办了“新时代丛书社”,编辑出版新时代丛书。
  李达还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张东荪现原形》,初步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原理,批判了假社会主义。还发表了《“五一”运动》、《神秘》、《神秘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象征》、《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等文章,专门介绍了俄国的十月革命的情况。
  为了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了专门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劳动界》。李达积极为《劳动界》撰稿,发表了《劳动者与社会主义》等文章,以通俗易懂的道理,向工人们宣传社会主义的科学原理。
  为了扩大共产主义的影响,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代理书记李达的主持下,于1921年农历新年,铅印了几万张实际上是革命传单的贺年片。正面印着“恭贺新年”四个醒目的大字,背面却印着一首进行共产主义宣传的《太平歌》。歌词是:“天下要太平,劳工须团结。万恶财主银钱多,都是劳工汗和血。谁也晓得,为富不仁是盗贼。谁也晓得,推翻财主天下悦。谁也晓得,不做工的不该吃。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这才是共产社会太平国。”这些传单分发给工人群众,在市内最热闹的大世界和南市等地散发。李达、陈望道和沈雁冰等人都积极参加了这一活动。帝国主义反动派和租界巡捕见到了贺年片以后惊恐万分,惊呼:“共产主义的幽灵游荡到上海来了。”工人们拿到贺年片后非常高兴,感到贺年片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正如北京《工人周刊》登载这首《太平歌》时所指出的那样:“希望工友们时时吟诵,身体力行,那国家就真会‘太平’哩!”
  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以后,迫切需要党中央创办一个党的机关刊物,以统一党员的思想。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继《新青年》改为自己公开的机关刊物后,又于1920年11月7日创办了半公开的、政治性更强的党刊《共产党》月刊,由李达任主编。这是党在创建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理论刊物,也是建立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实际步骤”。这个刊物第一次在中国树起了共产党的大旗,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主张。
  根据建党工作的需要,《共产党》月刊着重宣传列宁的建党学说和共产党的基本知识,介绍俄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建党经验,并旗帜鲜明地批判无政府主义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探讨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据统计,《共产党》月刊发表了53篇文章,其中,有关探讨建党思想的占了38篇。发表了国际和国内消息、短讯78篇,其中,有关各国建党的现状与动向的占了52篇,两项合计,长短文章共有131篇,其中,与探讨建党思想有关的90篇,占了三分之二以上。李达个人在这个刊物上发表的长篇文章有《社会革命底商榷》、《无政府主义之解剖》,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建党经验的短讯、消息有30篇,参与撰写或亲自执笔的带社论性的《短言》有6篇。以上累计长短文章共38篇,约占该刊全部文章的三分之一以上。出版《共产党》月刊,在经费问题上也遇到很大的困难。李达和在商务印书馆当编辑的沈雁冰商量,大家写稿子卖给商务印书馆,以所得的稿酬充作党刊的经费。在最紧张的时候,从写稿到发行,全部工作几乎都由李达一个人承担。
  《共产党》月刊从1920年11月创刊到1921年8月以后停刊,虽然只出了6期,但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指导和推动的作用。作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代理书记兼《共产党》月刊主编的李达,为此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会后,中共中央局决定,建立我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列著作和康民尼斯特(共产主义)书籍,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李达担任人民出版社社长。“一大”北京代表刘仁静是参会代表里最年轻的,积极性也高,会后留在上海筹办中央工作部,顺便协助李达筹建出版社。1921年9月1日,人民出版社正式成立,出版社设在李达的寓所——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成都北路7弄30号,也是中共“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的地方)。在李达家的灶间(厨房)里有一个烧饭的灶头,灶头旁堆满了木柴,人民出版社的印刷器材和出版物就藏在木柴堆里。据李达回忆:中央工作部“并无工作人员。只有宣传工作方面雇了一个工人作包装书籍和递书籍的工作”。出版社的编辑、校对、发行实际上就他自己一人。经费不够,靠给商务印书馆写稿拿点稿费来补贴。因为是个秘密的出版机构,为了避免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搜查和破坏,所以人民出版社在出版物的封面及版权页上的出版社名都是印的“广东人民出版社印发”,社址则是印的“广州昌兴马路26号”。
  1921年11月,为筹备中共“二大”的召开,陈独秀签发党的第一个通告,对开大会前,党、团员发展工作、工会工作、妇女工作、青年工作和宣传工作都作了部署。明确提出“中央局宣传部在明年七月以前,必须出书(关于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二十种以上”。
  人民出版社的主要任务是出版发行马列主义的理论著作。1921年9月1日,在《新青年》第九卷第五号上刊登了《人民出版社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说明了人民出版社出版各种书籍的目的、出版物的性质以及对编译者的要求。《通告》指出:“近年来新主义新学说盛行,研究的人渐渐多了,本社同人为供给此项要求起见,特刊行各种重要书籍,以资同志诸君之研究。”“本社出版品的性质,在指示新潮底趋向,测定潮势的迟速,一面为信仰不坚定者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一面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各书或编或译,都经严加选择,内容务求确实,文章务求畅达,这一点同人相信必能满足读者底要求,特在这里慎重声明。”
  《通告》还列出了已经出版和计划出版的书目,一共是49种。有马克思全书15种,内有《马克思传》、《工钱劳动与资本》(现译《雇佣劳动与资本》)、《价值价格与利润》(现译《工资价格与利润》)、《哥达纲领批评》(现译《哥达纲领批判》)、《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乱》(现译《法兰西内战》)、《资本论入门》、《剩余价值论》、《经济学批评》、《革命与反革命》、《自由贸易论》、《神圣家族》、《哲学之贫困》、《犹太人问题》、《历史法学派之哲学的宣言》。列宁全书14种,如《列宁传》、《国家与革命》、《共产党星期六》、《劳农会之建设》、《讨论进行计划书》等。此外,还出版康民尼斯特(共产主义)丛书11种,其他理论书籍9种,包括恩格斯的《空想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现译《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
  从 “马克思全书”和“列宁全书”看,显然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内容,既有马克思、恩格斯成熟时期的著作,又有他们的早期著作,还有新的历史时期列宁的著作。由此可见,李达的意图是想通过出版“马克思全书”和“列宁全书”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出版康民尼斯特(共产主义)丛书的目的,则是为了对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教育。
  由于反动派的迫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个出版计划没有能够完全实现。到1922年6月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克服了种种困难,人民出版社一共出版了15种革命书籍。其中,马克思全书3种:《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工钱劳动与资本》(袁让译)、《资本论入门》(马尔西原著,李漱石即李汉俊译);列宁全书5种:《劳农会之建设》(李立译)、《讨论进行计划》(成则人、沈泽民译)、《共产党礼拜六》(后译《共产党星期六》王静译)、《劳农政府之成功与困难》(墨耕,即李梅羹译)、《列宁传》(张亮译);康民尼斯特(共产主义)丛书4种:《共产党底计划》(布哈林著)、《俄国共产党党纲》、《国际劳动运动中之重要时事问题》、《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其他编著3种:《俄国革命纪实》(托洛茨基著)、《李卜克内西纪念》、《太平洋会议及吾人之态度》(李汉俊著)等。以上15种书各印了3000册。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除了《共产党宣言》是重印陈望道的译本外,其余都是第一次以单行本出版的新译本。这些经典著作在党的初创时期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启蒙读本,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为声援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上海英美烟草公司、浦东纺纱工人罢工,人民出版社还及时印发了大量文章、传单。这些宣传品战斗性很强,有力地配合了党的宣传工作。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104周年和声援各地工人群众和革命斗争,人民出版社还先后印发了大量纪念品和宣传品,并编辑出版了《马克思纪念册》。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纪念册,封面套红,印有马克思的半身像,内含《马克思诞生一百零四周年纪念日敬告工人与学生》,号召学习马克思,“做一个苦战奋斗的战士”;节选了威廉·李卜克内西的《马克思传》,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活动及事业;《马克思学说》简要叙说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学说。纪念册共发行了两万册,在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22年6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执委会书记的陈独秀在其给共产国际的报告“关于将来计划”部分的“政治宣传”中提出“发行《共产党半月刊》,专门讨论世界的及本国的政治经济问题”。原来是计划将《共产党》月刊继续办下去,并改成半月刊,但最终却未能实现。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李达对于党的这一方针策略的重大转变“想不通”。他同意联合国民党组成民主革命联合战线,共同进行民主革命;但是,不赞成国共实行“党内合作”的方式,“不愿意做国民党员”;同时,在“二次革命”等问题上与陈独秀也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这年秋天, 李达回到长沙,中断了与陈独秀主持的党中央的联系。不久,人民出版社与广州新青年社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