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不清的荣誉,成为秦怡艺术人生的座座纪念碑。生活中的她饱经风雨,是位坚毅而充满爱心的女性。
人生档案盘点:秦怡,著名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1922年1月出生于上海,1938年肄业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实习演员、中华剧艺社演员,上海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上海影视公司董事长、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艺术委员会顾问等,系中国影协第二至第五届理事、全国文联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曾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与“最美奋斗者”称号。
雍容、温婉、优雅、从容、淡定,端庄的外表与特别的气质完美地搭配在秦怡身上,难怪她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最美的中国女性”。而羽西曾评她为“亚洲最美丽的女性”,并说:“年龄并不重要。她经历过很多挫折,还能保持外表美和内在美,我感觉她是个很漂亮的女人。”
2022年5月9日凌晨,见证了中国电影一个世纪变迁的秦怡,于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100岁。一时间,全网爆屏,亿万民众追念这位人民艺术家。她的人生“谢幕”了,但她一世芳华背后的坚毅,为人们所记恋。
追求艺术上坚持“做主角”
秦怡在上海走上大银幕,参加了电影《忠义之家》 《母亲》 《无名氏》等片的拍摄。由陈鲤庭编导的《遥远的爱》成为她的成名作。她在影片中塑造了一个被大学教授从丫头“改造”成为其夫人,最后在抗日烽火中觉醒,成长为一位巾帼英雄的妇女形象。秦怡不仅成功地从话剧演员转行为电影演员,也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演出,让上海滩记住了她的名字。
1948年,正值新婚之喜的金焰、秦怡,在汤晓丹导演的《失去的爱情》中担任男女主演。“片子很感人,又有意义。”秦怡生前说,“可惜,只放了几遍就没了,现在连拷贝都找不到。我自己都没看过全片,只断断续续看过点样片。”秦怡猜测,当时国泰影业公司的老板在出国时把拷贝带出去了。这部影片是秦怡与金焰生平惟一一次合作主演的电影。
新中国成立后,秦怡进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这个时候秦怡的演技已经成熟,在20世纪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五六十年代,她在多部影片里均有出色表演。
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筹拍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在众多备选剧本中,挑出了《女篮五号》。谢晋导演挑选的第一位演员就是34岁的秦怡,让她扮演“女篮五号”的母亲林洁。
读完剧本,秦怡认为这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影片。它既有新旧社会的对比,又蕴涵着人生的淡淡哀愁;既有老一代运动员的坎坷,又有年轻一代的朝气。从戏份说,林洁虽不是女主角,却是串联着情节的一个重要人物。真正打动人的戏几乎都在她身上,演起来极具挑战性。
秦怡在片中因有不少赛球的场景,她必须学会打篮球,每天像运动员似的严格训练。秦怡对饰演林洁这角色却不觉费力。林洁凄楚惆怅的一生,秦怡并不陌生。她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遭遇,远比林洁的曲折丰富。秦怡对林洁心理变化把握得十分准确、层次分明,感情流露真实自然。1957年7月,《女篮五号》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了银质奖章,随后在开罗首届中国电影周上展映。
1959年,秦怡在电影《青春之歌》中的表演含蓄而凝重,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崇高境界。秦怡刚接到在《青春之歌》中饰演林红这个角色时,还有点儿不自信,觉得自己有点胖,而林红刚从监狱里出来,受尽敌人的折磨,不可能这么胖。导演崔嵬对秦怡说,让你演林红,要的就是你的那种气质。这使秦怡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她特地要剧组找了一件破旧的黑旗袍,以使自己显得瘦一些。秦怡还特地跟摄影师商量,把她的脸部轮廓拍得清晰些。在大家的努力帮助下,秦怡成功地塑造了这个角色。小说《青春之歌》原作者杨沫说:“秦怡同志表演的林红,是我最喜爱的。从她的表演,我才深深体会到演员的魅力。”一时之间,她成为当时中国最受欢迎的电影演员之一。秦怡说:“如果艺术家能将自己从心底流出来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在银幕上,那将是十分幸福的。”
《浪涛滚滚》是秦怡在“文革”前拍的最后一部电影。她扮演工地党委书记,比较深地挖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夏衍看了两场戏的样片就说:“有了,有了,秦怡掌握住这个人物了。”周总理看着样片,会意地笑了。他说:“精彩,很真实。”秦怡庆幸的是,她始终得到老一辈革命家和电影界老同志、老前辈的关心与支持,得到观众的厚爱。
进入花甲之年后,秦怡也没有放弃努力,她的演艺事业迎来了一番新的天地。1983年,她又接拍了《青山夕照》和《雷雨》两部电影。在《雷雨》的拍摄过程中,由于任务很紧,基本每个演员都是在加班中度过的,秦怡也不例外。她不仅顺利地完成了角色扮演,也再度向观众展示了她不同凡响的演技。
从大演员,到小配角,秦怡都是认认真真对待。她从艺、为人一个样。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赋予自己的性格因素,因而更显艺术魅力。乐于“跑龙套”、做配角的秦怡,在追求艺术时却毫不“谦虚”,坚持要“做主角”。某位电影学院的教授曾如此评价:秦怡演戏,一点都不“演”!她对表演艺术的不懈追求,她的谦逊和淡泊名利,她面对生活磨难的坚强和豁达,以及她的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大爱”,都深深地感动着人们。
最出色的角色是母亲
1957年,金焰应长影之邀拍摄《暴风中的雄鹰》,因西藏外景地天寒地冻,剧组人员只有靠吃烤羊肉充饥御寒。由于大量喝酒,引起胃出血,为了剧中“老巴尔”的角色,金焰带病坚持把戏拍完。次年,金焰在民主德国拍片时,身体每况愈下,待回国修改剧本时,在北京突然病倒。1962年,金焰做完手术,却留下了综合性倾倒症,倒在了病床上,一病就是20多年。
自此,金焰永远离开了银幕,秦怡在照顾他的日常起居的同时,还要抚养日渐长大的儿子。舞台、银幕上倾倒众人的秦怡,生活中却承受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与痛苦。1965年,读初中三年级、正准备考高中的儿子金捷突然发病,被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自闭症”的潜伏期已有一段时间。住院两个月,服药兼以电休克疗法,金捷的病情得到控制,症状有所缓解。从医院回家几天后,秦怡就不得不丢下金捷到郊区参加“四清”。半年后回到上海,她自己又被查出肠癌,立即住院手术。手术后没多久,她就动身赴干校参加劳动,一去就是两年。病情不仅没复发,而且奇迹般地痊愈了。
“文革”中,她因主演电影《北国江南》,成了文艺黑线重点批判人物,抄家、挨斗、关牛棚……这期间老母亲去世,金焰也被下放干校。缺少照顾的金捷,病情时好时坏,药也是吃吃停停。到1978年,金捷病情加重,从抑郁症转为狂躁症。于是,在拍摄《海外赤子》时,秦怡把金捷带在身边,来到海南兴隆农场,母子俩同住一个房间。发病时,金捷痛打让自己吃药的妈妈,1.81米的大个子,抓住秦怡不放,拳头雨点般砸下来。秦怡用双臂抱住头部保护自己的脸,转身让金捷打她的背和腰,她哀求儿子:“别打妈妈的脸,打坏了脸妈妈就不能工作了。”她知道儿子是被疾病折磨,所以不论怎样打,她都不还手。令她欣慰的是,金捷虽然得了病,但画画一直很有天赋。
丈夫金焰患病卧床20多年,1983年撒手人寰。2007年3月,59岁的金捷因尿毒症并发肺炎在医院病逝。一周后,秦怡将儿子的骨灰慢慢放到金焰墓前,点燃蜡烛,淌着泪水,向丈夫一一交待:“老金呀!你走的时候最不放心的就是小弟。现在,小弟到你那边去啦,你可要照顾好他呀!”这一番阴阳两隔的对话,令草木动容。
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秦怡,正如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说的:“因为她的性格和品质的美,她才能塑造那么多美丽的人物,包括伟大的母亲。”而金捷作为她的儿子,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不仅有一位出色的艺术家母亲,更有一位伟大坚强、充满爱心的母亲。有人说,秦怡一生最出色的角色是母亲。晚年,秦怡说:“生活,就要学会面对。心爱的儿子去世后,我几乎活不下去了,但再伤心也没有用,总要去面对现实、迎接新的工作与生活。”
秦怡出名很早,解放前就有商家请秦怡做企业代言人或为商品做广告宣传,她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样的邀请。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更有许多企业商家请秦怡拍广告、做代言。秦怡一律回绝,她的理由是“我怕担不起这责任”!
秦怡的知名度很高,然而她的生活过得却很节俭,事事精打细算。但每逢遇到需要她做慈善时,她都出手大方。
秦怡的一生经历丰富,却也坎坷。婚姻的挫折、儿子的病痛,命运似乎一直在家庭生活上对她不公。而她却用无微不至的爱融化着生活的不幸,用坚韧不拔的情执着着对艺术的追求。正因为秦怡这份深沉的爱,她被评为“中国十大女杰”和“十大感动母亲”。
想演的“角色”越来越多
秦怡进入暮年,但风韵犹存。见过秦怡的人都说她很美。即便是近百岁高龄,也没能夺走这份美丽。“在常人来看,七八十岁就该安安稳稳在家里,她完全不是这样,到现在她还常常在想:我年轻的时候游泳还没学好,我以后还要学电脑,还要看剧本。”女儿金斐姮曾这样说。
拥有健康的身体,跟从小的体育锻炼和乐观放松的心态是分不开的,青少年时代的秦怡喜欢运动,像打篮球、跳平台、吊单杠、爬竹竿这些男孩子的运动她都喜欢。谈到自己现阶段的健身之道,秦怡曾说:“我平时靠散步与快走来锻炼身体。外出办事时,只要距离不是很远,我一定步行前往。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补药。行走增强了我的体质,我感谢行走。”
秦怡是影视圈内率先下海者。1984年,上海电影家协会准备筹备影视公司,用电视剧赚来的钱为会员服务。协会的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选择秦怡担任董事长。秦怡事业心强,有牺牲精神,更重要的是她热心公益。她出任上海影视公司董事长后,组建了上海电影艺术沙龙,不仅拍出了众多叫好又叫座的影视片,还为电影界同仁提供了一个切磋艺术以文会友的优雅场所。
终于,正如拍戏进入角色一样,她开始了下海的独特生涯。几经磨砺倒也学会了夹缝中求生、逆境中办事的能耐。更令她欣慰的是,拍的片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不错,《迷人的路》 《云鼎山恩仇记》 《铁道游击队》 (续集)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晚年,秦怡一直关心着自己所属的上影演员剧团的发展,积极为上影集团的发展和电影创作生产出谋划策。上海电影演员剧团排演大型情景诗剧《军魂》时,秦怡主动担当起艺术顾问,她忍着病痛,为剧目质量把关,言传身教,令在场的同事们无不为之感动。
关心残疾儿童,去“阳光之家”进行慰问;关心慈善事业,捐献儿子的画作进行义卖;关心电影事业,经常奔赴各地与电影爱好者进行交流;出任上海世博会上海馆祝福大使和荣誉馆长,为世博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甚至在医院住院手术治疗期间,还给医护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所有这些公益活动,秦怡几乎从不拒绝,原因是“总觉得这些事都是比较有意义的”。接受了邀请,她总要精心准备,即使是在晚会上客串一段最熟悉的朗诵,她也要在家里一遍遍排练;如果是去开讲座上课,她更是要花上十几倍几十倍的时间去备课。秦怡晚年说:“我虽然演的角色越来越少了,但我想演的‘角色’却越来越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可以为我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加强学习创造条件,使我年迈的双足尽可能地去跟上时代的步伐。”
秦怡不喜欢被人称为明星。她微笑着说自己只是一个跑龙套的演员。“我一直以为演员的工作就是一个任务,导演叫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要是每一个演员都去争演主角的话,你说哪里有那么多的主角给你演呢?所以我的戏就是经常演一些配角了。所以说呢,我是一个跑龙套的女演员。”晚年,她以另一种方式“跑龙套”。“我觉得每一个节日都和我有关,母亲节、儿童节、党的生日、特奥会……哪一样都很重要,哪一样都推不掉,所以每天都很忙。既然我身上还有让大家高兴的功能,就用这种功能多为社会服务服务吧。”
她说:“只要有理想就会有追求,只要有追求,你就会永远年轻。”从这里,可以找到了秦怡永葆美丽的答案:相由心生。在秦怡的心底,有着一种永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一份伟大无疆的母爱。这种精神和爱不仅温暖了社会,激励了年青人,也滋养了秦怡。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秦怡身上散发出的魅力和余香成为她的特质,使每一位接触到她的人想到的是美好和善良。
这个中国百年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走完了整整一百年的光影人生路。她跨越时空的美丽,已然镌刻在中国电影史上。她留给时代、留给中国电影的美好形象,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