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览胜

作者:肖燕燕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翻开了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篇章,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创建。南昌因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被誉为“英雄城”。

1956年12月,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原江西大旅社(即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内开始筹建,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其所辖的五座旧址(总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1961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1967年起曾闭馆,1977年建军50周年之际重新对外开放,1987年、1997年、2007年均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贺龙、陈毅、彭真、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先后莅临纪念馆参观指导,对纪念馆的工作和建设给予了热忱关心和大力支持。建馆以来,纪念馆累计接待游客2400余万,并先后入选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文明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八一”是南昌的城市品牌形象。2017年,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进一步提升“一馆五址”的整体形象,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纪念馆精心策划实施了基本陈列的改陈,整个展览更为现代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目前,纪念馆所属五座旧址均维修保护完好如初,并对外开放。

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八一起义总指挥部位于南昌市中山路380号,原为江西大旅社,建于1922年。整栋楼房是一座“回”字形中西合璧砖泥建筑,外观呈银灰色,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共4层,整个屋顶是一个大平台,在平台的北端正中有一个二层的小楼和一根旗杆,可鸟瞰南昌全城。它是当时南昌最大的旅社,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

由于江西大旅社四方杂处、喧嚣复杂,有利于隐蔽行动和开展对敌斗争,因此1927年南昌起义前夕,贺龙的第20军第1师将江西大旅社包租下来,把师部设在这里。7月27日,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党的前敌委员会在大旅社内宣告成立,成为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起义军离开后,江西大旅社又恢复正常对外营业。

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交际处接管了江西大旅社,1954年将其移交给江西省博物馆。1956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筹备处成立并接管了该处。至今已恢复的旧址陈列,包括周恩来工作过的房间、林伯渠办公室兼卧室、会议厅、军事参谋团办公室,以及起义部队警卫连、卫生队住房等。

贺龙指挥部旧址

贺龙指挥部位于南昌市子固路165号,原为中华圣公会所在地,有前后两栋楼房,均为坐东朝西、西方风格的砖木结构小洋楼,建于1916年。当年,临街的一栋三层楼房为圣公会办的宏道学,一楼中间的大厅是学校礼堂;二楼是中华圣公会的宏道堂,即礼拜堂;厢房是学校教师、职员的宿舍;后院的小洋楼是中华圣公会会长的住房。

1927年7月下旬,参加起义的部队陆续开到南昌,贺龙部队就是其中之一。贺龙早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凭两把菜刀闹革命,组织农民武装,后历任湘西护国军营长、湘

护法军游击司令、四川“讨贼军”混成旅长、澧州和湘西镇守使。1926年起,他任国民革命军独立15师师长,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在北伐战争中英勇杀敌、战果辉煌,在湖北、河南屡战屡胜,后被提升为第20军军长。为了参加南昌起义,贺龙率领第20军来到南昌,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之一。

贺龙部来到南昌后,将指挥部设在宏道中学。贺龙、刘伯承、周逸群都曾在此居住,并在此举行过多次重要会议。7月30日下午,贺龙在这里召开军官会议,发布起义命令,下达作战任务。8月1日凌晨,贺龙、刘伯承、周逸群站在小楼前的台阶上,指挥攻打敌军总指挥部的战斗。大楼三层临街窗口至今还留有当年敌人炮弹的弹痕,是当年激烈战斗的历史见证。

1977年,该旧址恢复原貌,并对外开放,同时复原陈列有贺龙、刘伯承的卧室,20军军部会议室、会客室等。

叶挺指挥部旧址

叶挺指挥部位于南昌市苏圃路l号的心远大学(今南昌市第二中学)内,是一幢“工”字形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该楼建于1925年,是当年熊育锡开办的心远大学校舍之一。

1927年7月下旬,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陆续开到南昌,叶挺部队就是其中之一。叶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曾任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营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学习,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叶挺独立团是由原铁甲车队成员为骨干扩大组建的。

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4师从九江来到南昌后,正值学校放暑假,便将指挥部设在这里。

1977年,该旧址恢复原貌,并对外开放,同时复原陈列有二楼会议室,并辟有一间辅助陈列室,展示叶挺在南昌起义时的历史功绩。

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

军官教育团设在建于清末民初的江西讲武堂所在地,现为南昌市八一大道376号。房屋坐北朝南,是园林式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旧址内,中间一排房屋,将院落分为前后两个小院,各部分有走廊相连。

1927年春,朱德在南昌创办军官教育团,是我党创建时期的一件大事。当年6、7月间,面对反动当局策划解散教育团、“礼送”共产党员出境的阴谋,朱德毅然决定将两营学员提前结业,并作了周密的安排,有的回到原部队,有的则分到江西农村或南浔铁路沿线做基层群众工作,留下的一营学员,由朱德率领,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转战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为中国红军的一个组成部分。

1954年,朱德曾亲临旧址视察,并在当年使用过的办公桌上挥毫题写了“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6年,该旧址恢复原貌,复原了朱德团长的办公室兼卧室、军官会议室,并对外开放。

朱德旧居

朱德旧居位于南昌市花园角2号,坐西朝东,老式青砖外墙,内有前后两个天井,是两层砖木结构的传统江南民宅。该处原为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座私人住宅,1927年初,朱德任南昌军官教育团团长时,包租了这栋房子,居住于此。

1927年3、4月间,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曾在这所住宅的楼上住过。7月下旬,朱德重返南昌,再次租住于此,利用与第3军上层军官的旧情,探明了敌方兵力部署,为起义军迅速准确地出击,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起义当晚,朱德遵照前委的决定,巧妙而有效地牵制了敌团长,削弱了敌军的指挥力量,保证了起义的顺利进行。起义胜利后,朱德对几个敌团长又做了动员工作,动员他们参加起义部队,其中的卢泽民团长跟随朱德部队南下,在朱德所在的第九军任副官处长。

同年7月下旬,周恩来从武汉秘密来到南昌的第一天,也住在这所住宅的厅堂里。

1970年代,政府将这栋房子买了下来。1977年该旧址恢复原貌,并对外开放周恩来住过的厅堂和朱德卧室等。2002年,朱德旧居重新对外开放,同时开放的还有辅助陈列 《红土地上的朱德》,展现了朱德在江西工作战斗的历程。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一馆五址”的实际展陈中,注重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把宣传、教育、缅怀等功能融为一体,使纪念馆成为观众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精神圣地,让观众正视历史,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缅怀为共和国献身的英烈,为后人留下永恒的记忆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