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期●历史研究●

通州革命老区的精神华章

作者:姜兆军

南通市通州区(原南通县)是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老区,是江苏省建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历史贡献最大的革命老区之一。早在1926年春,这块红色热土上就开始建立共产党组织,翌年秋,中共南通县委成立。从此,通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不仅创造了惊天动地的革命业绩,而且谱写了跨越时空的精神诗篇。
  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在风雨如磐的战争年代,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指引着通州老区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前仆后继,踔厉奋斗。
  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腥风血雨中,南通县的党组织屡遭破坏,几经挫折,红十四军在连续苦战后遭致失败,三任县委书记陈国藩、黄家俊、顾臣贤,红十四军军长何昆、继任军长兼政委李超时等领导人先后遇难。然而,理想如炬,信念如钢,通州老区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勇往直前。1934年4月,全县仅有26个党支部、360名党员,到1948年夏,增加到71个党支部、3436名党员。通州老区的党员群众坚信:只要跟党走,革命就会有前途;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到达。
  如今,通州区有蒋一、慎修、极孝、志田、文山、志浩6个行政村仍以烈士的名字命名。这6位烈士牺牲时平均年龄仅25岁,是通州老区3000多名革命烈士的杰出代表。他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昭示了共产党员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
  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通州老区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怕牺牲,忠诚为民,无私奉献,无数党员干部抛家舍业干革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取得黄桥决战胜利后,组建江苏省第四区抗日游击指挥部,于1940年11月中旬召开通如海启各界代表会议,任命政治部主任梁灵光为南通县县长,接管国民党南通县政府。当时,退守北兴桥的国民党南通县县长何润章兼任南通保安旅旅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磨刀霍霍,企图以武力抵制新四军接管。陶勇准备派一个侦察连护送梁灵光上任。但梁灵光为了抗战大局、避免产生误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仅带了秘书吴天石和警卫洪刚来到北兴桥。他巧妙利用何润章与下属的矛盾,解除了保安旅旅部的警卫武装,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开创了团结抗战的新局面。至今北兴桥还流传着梁灵光大智大勇、单刀赴会接管县政府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南通县沧南乡开明人士刘剑人在党组织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他动员两个儿子参加民兵奋勇杀敌,长子刘永芬、次子刘永芳先后喋血沙场,日伪还抓走刘剑人的老伴和大儿媳,施以酷刑,逼她们说出抗日武装活动情况。婆媳俩守口如瓶,坚贞不屈,后经多方营救脱险。之后,刘剑人又把三子刘永蔚、四子刘永健送到部队,自己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在党的领导下,通州老区的军民在困境中不退缩,在逆境中不屈服,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1942年秋,南通地区的抗战进入最为艰难的阶段,日伪军加快进犯苏中四分区。9月25日,日军第12混成旅团第52大队大队长保田中佐率数百名日伪军,趁中秋节之机分两路偷袭二窎地区。面对强敌,新四军第1师第3旅第7团在团长严昌荣指挥下,与敌激战一昼夜,在谢家渡一带歼灭保田以下日军85人、伪军300余人。战后,第7团获得了新四军军部授予的“老虎团”称号。
  1943年春,日军第61师团师团长小林信男调集日伪15000多兵力,分多路向苏中根据地疯狂推行“清乡”,沿着南通抗日根据地边缘构筑起300多华里的竹篱笆封锁线,并设置了众多碉堡和检问所,企图聚歼该地区抗日武装。针对敌人的“囚笼战术”,新四军第1师第3旅旅长兼苏中四分区司令员陶勇、苏中四分区政委姬鹏飞组织4万多军民,于7月1日夜发起火攻。不到两个时辰,蜿蜒数百里的竹篱笆封锁线灰飞烟灭。7月2日,延安 《解放日报》 在重要版面报道了苏中四分区火烧竹篱笆300里的要闻,把这一斗争称为华中军民创造的“辉煌的英勇奇迹”,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通州老区的党组织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老区人民深切感受到,没有共产党、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他们倾其所有,把粮食、衣物、房子甚至生命都贡献出来。
  在通州老区发生的数百次战斗中,他们为部队筹粮筹款、烧水送饭、收集情报、救护伤员,与子弟兵生死与共。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通州老区人民在连年战乱、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先后出征4期常备民工12000多人,携带小车477辆,挑子6927副,随军4个多月,转战江苏、安徽、河南3省,支援淮海战役。在渡江战役期间,全县组成浩浩荡荡的民工队伍,车载船装,手提肩挑,日夜兼程运送粮食50980担、柴草34500担、棉花13100斤等解放军急需的物资。在解放战争中,通州老区有5000多名英雄儿女参加了人民军队,并陆续有一批批地方武装上升为主力部队。
  在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通州老区流传着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1929年秋,南通县委书记刘瑞龙带领红十四军游击队,攻打东五区地主老巢汤家苴,处死了恶霸地主汤廉臣。第二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地主民团武装下乡搜查,直奔农民季国富家,刚好那天刘瑞龙住在他家里。季国富远远发现敌情,一边对屋里发出信号,一边跨出门向东狂奔,吸引敌人追赶。他老婆迅即让刘瑞龙戴上草帽,扛着锄头,装着下田除草的模样,出后门藏身在芦苇丛中。事后,季国富家的5间草房被敌人烧毁,夫妇俩也同时遇害,他们尚未成年的长女季雪兰带着3个弟妹四处讨饭度日。不久,刘瑞龙找到孩子们,从身上取出3块银元给季雪兰,并交代当地农抗会干部照顾好她们。2014年10月至2018年初春,刘瑞龙的长女刘延淮遵照父亲生前嘱托,3次专程来通州看望季雪兰。季雪兰取出珍藏80多年、一直没舍得花掉的3块银元交给刘延淮。2018年5月12日,刘延淮把见证着共产党人和通州老区人民血肉联系的三块银元,捐赠给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用以传承老区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教育后代。
  通州老区精神是革命前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成为激励后来人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如今,通州老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正以老区精神补思想之钙、聚笃行之力、尽为民之责,带领人民群众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