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一生没有离开过乡村。他既是教师、兽医,又是农民,勤勉良善,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四不”生活理念。
一是怒不过度。高中学历的父亲与小学肄业的母亲每次吵架,都以父亲偃旗息鼓结束。父亲能说会道,却诸事不占上风,有时明明是母亲无理取闹,他也“逆来顺受”。我问父亲为啥“纵容”母亲,父亲说,夫妻之间哪有深仇大恨?火冒三丈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气大伤身。怒要有“度”,才是智者所为。
二是利不过贪。父亲与宦海无缘,辛勤种地、认真教书、竭诚出诊,从不在“利”字上“动歪脑筋”。偶有学生家长带着“心意”来访,皆被父亲拒绝。父亲对学生从不“厚此薄彼”。给禽畜看病时,常有不良兽医用减少药量、增加诊治频次的方式赚取不义之财,父亲对此嗤之以鼻。父亲说,不该挣的钱就是堆成山,也不能贪。
三是劳不过累。父亲一生想方设法赚钱养家,但不会为了钱财透支身体和健康。即便农忙时节,他带着母亲和我下地干活,也劳逸结合。父亲常说,不会休息就不会生活,农活是永远干不完的,健康却有极限。一个不懂得休息的人,也定然失去了生活的趣味,任何工作都不能过度劳累。
四是逸不过安。安逸并非游手好闲,但一味贪图安逸、追求享受,也难成大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劳动让人与时代同频共振。如今父亲虽年近七旬,但在家乡仍保持劳作。每次我劝他将土地转包出去、安享晚年时,他都说:“看见庄稼地我就看见了美好的未来和生活的底气。劳动是千金难买的保健‘药方’,是我强身健体的‘秘籍’。”
父亲的“四不过”理念,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