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期●老区采风●

通州:寻访革命遗迹 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姜兆军


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不断加强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组织干部群众学习红色文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认真开展红色资源调研普查。通州区是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老区,早在1926年就开始建立共产党组织,革命传统历史悠久,在这片热土上,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2021年9月以来,通州区老区开发促进会根据省老促会和南通市委办公室有关通知要求,协同宣传部、党史办、文广旅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局、档案馆等部门,研究确定红色资源调研普查工作方案,有序展开普查登记动员、业务指导、拍摄影像资料、汇总统计、实地查看、撰写普查报告等工作。在普查过程中,充分利用以往开展革命遗址及纪念设施复核工作的成果,认真组织查缺补漏,特别是做好对散存革命文物和文献史料、口述资料等的征集研究。如为了收集完善渡江战役中东线渡江第一船、第24号船王金文排长的战斗故事,区老促会想方设法收集资料,走访故事主人翁的长子,现场拍摄了新四军第20军历史研究会敬立的王排长纪念碑图片,写成3000多字的《24号战船上的王排长》一文。对全区的红色资源,区老促会采取多种资料互证,实地调查与档案资料、图书资料、报刊资料、口述资料等互证的办法,对每处遗址的有关信息严格调查并核实,力求准确无误。
  与此同时,凡近几年来新增、新建的纪念馆、纪念碑等,如通州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共江北特委纪念碑、十总镇念军亭等,全部列入调研普查范围。通过调研普查,摸清了全区红色资源的基本情况:现存革命领导人故居1处,革命历史事件和活动遗址、遗迹6处,烈士陵园、墓碑及纪念设施32处,综合性的革命历史纪念馆1座,现有以烈士命名的村6个。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通州区红色资源调研普查报告,并做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工作,与有关单位协作,编著出版了《通州红色故事读本》。该书共40万字,86个革命故事,100多幅历史图片,反映了从20世纪20年代初至新中国成立各个时期,通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的历史。执笔者是市新四军研究会通州分会秘书长陆子森,他潜心研究通州红色历史,追寻革命前辈的战斗足迹,采访了近百位离休干部及其亲属,精心编撰成书。《读本》共印制3000多册,发至区级机关、各镇村和中小学校,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学习“四史”和通州革命发展史提供了一部生动的辅助教材。
  切实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建设。通州区委区政府对革命历史纪念场馆和革命先烈纪念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高度重视,近年来总投资2500万元,实施区烈士陵园改造工程,新建3000平方米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厅内有主题人物浮雕,红军攻打地主庄园、抗日战争时期谢家渡战斗、黄海滩围攻日军飞机等场景,还有江海烽火纪录片以及部分革命烈士遗物等,以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史资料和现代多媒体表现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了通州革命老区发展史;修建镌刻着3000多名烈士名字的40米长的英烈墙,缅怀通州优秀儿女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事迹。修缮一新的区烈士陵园和新建的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于2022年初竣工并投入使用,为人们感悟老区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提供了良好平台,为党员干部、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基地,为传播红色文化创建了新的场所。各镇各街道也对遗址保护十分重视,意义重大的纪念设施和机构旧址保存完好。

充分运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区老促会把利用红色资源进行革命老区发展史学习教育作为宣传老区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品牌工程来抓,发动各镇各街道老促会广泛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村居、进企业、进机关活动,组织老干部、老军人、老党员、镇村干部、团员青年和中小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讲好革命故事。2022年7月,在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上,区老促会获得中国老促会表彰,再次蝉联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老区宣传工作特等奖。兴仁镇党委追寻革命前辈足迹,将镇域内的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开辟了一条包括韬奋纪念馆、江北特委旧址纪念馆、战斗英雄和革命先烈纪念碑的红色教育路线,组织党员群众在实地参观中铭记历史,感悟革命传统,不忘初心使命。中宣部9月5日的“学习强国”(信息化平台)以《传承红色基因,激活岁月沉淀的老区精神》为题,介绍了兴仁镇的做法。石港镇老促会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辖区内3所小学的师生诵红色诗词、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写红色诗句,设置一二三等奖,获奖师生由石港镇老促会颁发奖状,这一活动历时4个月,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