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期●时事纵横●

开启新篇章 取得新成果

——二十大后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作者:易化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中国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风雷激荡、波诡云谲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启新篇章,中国展开了一系列大国外交活动:习近平主席出访印尼和泰国,出席20国集团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巴厘岛与美国总统拜登以及多国领导人会晤,在北京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纷至沓来,远赴沙特出席中阿、中海峰会……2022年岁末的大国外交忙而不乱,成果斐然。
  深耕周边:打造亚太命运共同体
  周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之首要。2022年9月的中亚之旅刚过不久,中国元首外交再度关注东南亚。11月14日至19日,习近平主席先后访问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和泰国曼谷,出席20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7次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习近平的首次出访。6天5夜里,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30多场活动,除了与美国总统拜登会谈外,还同印尼、泰国、法国、南非、塞内加尔、韩国、阿根廷、荷兰、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菲律宾、新加坡、日本、文莱、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智利等18个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会晤。既运筹多边外交,又引领双边关系;既密切大国互动,又深化南南合作;既阐释中国之治,又回答世界之问;既提出宏大倡议主张,又宣布务实行动举措,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11月15日,20国集团领导人第17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 的重要讲话。1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开幕前一天,习近平应邀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题为《坚守初心共促发展开启亚太合作新篇章》 的书面演讲,18日上午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作了专题发言。
  习近平此访在多边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同各国领导人双边会谈等场合,亲力亲为,系统、深入、精辟讲述二十大的故事、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故事,唱响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光明前景,传递中国一如既往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强劲信号。
  从巴厘岛到曼谷,中国代表团驻地来客络绎不绝、一派繁忙。“所有人都希望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见面”,国际媒体如是感慨。常常是:这一场会见仍在进行,参加下一场会见的领导人已抵达等候。习近平在密集会晤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时,都深刻阐明中国内外政策、战略意图、历史传承,坦诚深入交换意见:“中国党和政府的内外政策公开透明,战略意图光明磊落,保持高度连续性和稳定性”;“和平是中国最执著的追求,中国历史上没有、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谋求霸权”;“坚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开放包容,不针对第三方,也没有兴趣搞地缘争夺”……中国的光明磊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习近平还直面世界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和挑战,鲜明指出化解矛盾、克服危机的正确之道,站在历史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团结就是力量,分裂没有出路”;“这个世界是一体的,各国应该相互合作,而不应该寻求‘脱钩’”;“亚太地区不是谁的后花园,不应该成为大国角斗场”;“阻滞甚至拆解亚太地区长期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只会使亚太经济合作走入‘死胡同’”……
  在与印尼、泰国领导人分别会谈时,习近平强调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中方愿同印尼、泰国等东盟国家一道努力,聚焦发展和合作,推进“五大家园”建设,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双方共商推进中印尼、中泰以及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印尼、中泰构建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双边关系高水平的发展,表明构建命运共同体已不仅仅是理念和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政策和行动,将对中国同各国共建命运共同体产生示范效应,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更广泛的国际力量。习近平强调:“中国的发展受益于亚太,也用自身发展回馈亚太、造福亚太”;“我们必须以人类前途命运为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中国发出了团结合作、携手同行,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情呼唤。
  习拜会晤:中美关系能否走向缓和
  中美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中之重。2022年11月14日下午,由美方提议,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会晤。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会晤,是G20峰会期间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一场双边活动。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和平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沟通,富有建设性和战略性。会晤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超过事先商定的时长,而且使用的是同声传译。
  关于中美关系。习近平指出,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局面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期待。双方应本着对历史、对世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航向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表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大背景下,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在双边多边领域加强合作,同各国一道共克时艰,不仅符合中美两国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事实一再说明,不能简单用“竞争”定义全部的中美关系,合作始终是中美两国的最好选择。习近平表示,中美这么两个大国,没有一些大的原则性共识是不行的。有了原则,才有方向,有了方向,才能妥处分歧、拓展合作。
  关于台湾问题。习近平指出,中方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出现《反分裂国家法》 规定的三种严重情况,中方必将依法行事。习近平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美国不能也不应逾越的红线。中方要求美方言行一致,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履行“不支持‘台独’”的承诺,停止虚化掏空一中政策,约束制止“台独”分裂言行,不要让局势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关于民主人权问题。习近平指出,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美国有美国式民主,中国有中国式民主,都符合各自的国情。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体现了人民意愿。把本国定义为民主,把别国定义为威权,这本身就是不民主的表现。所谓“民主对抗威权”是个伪命题,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关于制度道路问题。习近平表示,美国搞的是资本主义,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双方走的是不同的路。这种不同从双方打交道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存在,今后还会继续存在。中美相处很重要一条就是承认这种不同,尊重这种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14亿人民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发展和稳定的根本保障。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那就踩了底线、越了红线,动摇了两国关系的根基。
  关于经贸问题。习近平指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惠互利,打贸易战、科技战,人为“筑墙设垒”,强推“脱钩断链”,完全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破坏国际贸易规则,只会损人不利己。中国有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一切打压和遏制只会激发中国人民的意志和热情。如果美方在“脱钩”这个问题上一条道走到黑,最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拜登表示,美中作为两个大国,有责任保持建设性关系。美国尊重中国的体制,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也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方也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
  拜登表示,美国将继续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并与世界各地的盟友及伙伴一致努力。他重申,这一竞争不应转变为冲突,并强调美中两国必须负责任地管理竞争,并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一个稳定和发展的中国符合美国和世界的利益。美中应向世界展示,双方能够管控分歧,避免由于误判或激烈竞争导致滑向冲突对抗。
  美国一向把美中关系定位为“竞争关系”,拜登只不过是老调重弹而已。中方提出中美应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才是中美关系的正道。
  两国元首还就包括乌克兰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在内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中美元首会晤,明确了一个方向,就是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确定了一个框架,就是共同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或战略性框架;启动了一个进程,就是要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落到实处,管控和稳定中美关系。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场“峰会中的峰会”开启了中美“搭建桥梁”进程,将深刻影响中美关系的走向,深刻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
  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让各方看到了中美两个世界大国间关系出现缓和的迹象。一时间,感受到风向有变的美国的盟友们也开始改变态度。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领导人在与中方会面时也再次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当局则再一次沦为“弃子”。台湾民众也看清了民进党当局的虚伪,这次台湾地方“九合一”选举民进党的惨败即是给“台独”势力的当头棒喝!
  接踵访华:掀起一波外交高潮
  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在北京先后接待了越南、巴基斯坦、坦桑尼亚、德国领导人的密集来访。习近平主席从印尼、泰国回国后,又在北京接待了古巴、蒙古国、老挝领导人和欧洲理事会主席。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中、越、朝、老挝和古巴。二十大后,越南、古巴、老挝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访华,一方面表明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国和这些国家不仅是国家间的关系,而且是兄弟党际关系,表现出意识形态上的团结一致和密切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宣示了社会主义发展史并没有断裂。
  中国和欧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欧关系保持向前向上势头,坚持互利共赢,符合中欧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分别来访,表明了德国、欧洲与中国发展关系的愿望。
  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德国总理朔尔茨作为首位访华的欧洲领导人,此行备受瞩目。11月4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同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会谈。
  李克强表示,中德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方高度重视中德关系,我们愿同德方一道,在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基础上,持续推动中德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为国际关系注入更多稳定性,为世界经济增添更多发展动能,更好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李克强指出,经贸合作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压舱石。中方愿同德方加强贸易投资、制造业、防疫等领域合作,积极推动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机制,有序增加两国直航航班,更好便利双方人员往来。
  朔尔茨表示,德中建交50年来,两国政治、经贸等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德方愿同中方在平等互惠基础上深化经贸、防疫、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促进人员交往,推动德中关系进一步发展。朔尔茨明确表示,德方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脱钩”,愿同中方继续深化经贸合作,支持两国企业相互赴对方开展投资合作。对于两国交往中出现的摩擦和分歧,朔尔茨表示,德方也愿同中方交换意见,增进了解和互信,努力稳定、巩固和发展德中关系。
  朔尔茨访华释放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关系的积极信号,为中德关系和中欧关系行稳致远奠定基础。
  12月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举行会谈。习近平就中欧关系发展提出了要秉持正确认知、要妥善管控分歧、要开展更高水平合作、要加强国际协调合作的四点看法。米歇尔表示,欧方珍惜与中方进行最高层次面对面会晤的机会,愿本着相互尊重和坦诚的精神,同中方就欧中关系各方面重要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对话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欧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干涉中国内政。双方就俄乌危机交换了意见。
  德国总理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相继访华,也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美国损害欧洲利益,“瘦了欧洲、肥了美国”行为的反思。
  沙特之行:中阿友谊开启新篇章
  2022年12月7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在完成东南亚之行后,又踏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东之旅,2天3夜时间里,出席首届中阿、中海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同近20位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外交行动,是党的二十大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又一轮成功实践,必将对国际格局和地区形势产生深远影响。
  习近平在首届中阿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方将同阿方一道推进“八大共同行动”,涵盖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诸多领域,充实完善了中阿务实合作的四梁八柱。中阿双方发表《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 ,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加强中阿团结协作,助力各自民族复兴,促进地区和平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海湾合作委员会是中东最具活力的地区组织,是联通亚非欧的地缘枢纽、供应世界经济的能源宝库、发展高新产业的沃土,在国际和地区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中海峰会是我国同海合会国家领导人首次齐聚一堂。习近平在首届中海峰会发表重要讲话,精辟阐释建立中海战略伙伴关系,强调中海要做共促团结的伙伴、共谋发展的伙伴、共筑安全的伙伴、共兴文明的伙伴。并且提出了未来3到5年中海合作五大重点领域。中国同海合会国家领导人发表《中海峰会联合声明》 ,宣布加强中海建立起来的战略伙伴关系,体现了中国同海合会国家的政治互信和深厚情谊,绘就了中国同海合会国家务实合作发展蓝图,增进了中国同海合会国家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共识,成为中海关系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峰会还发表《中海战略对话2023年至2027年行动计划》 ,就未来5年中海在政治、经贸、能源、文化和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合作作出规划。

沙特是最早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中沙两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深入对接。此访期间,两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共建“一带一路”、司法、教育、氢能、投资、住房等领域合作文件文本交换仪式。中沙两国签署了价值高达1100亿沙特里亚尔(折合292.6亿美元)的一系列合作协议。中沙两国的最新协议,不仅仅是经济合作协议,也是沙特代表海湾国家、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签下的一份远期战略协议,给其他阿拉伯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展示了在新时代与中国全面深入发展双赢关系的成功范例。沙特改用人民币为出口中国的石油计价,不仅会为其他中东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改革起到示范作用,还可能削弱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近年来,沙特对美国处理两国关系的粗暴做法深感不满,因此与许多海湾国家一道,加快同中国的战略合作,目标就是打造一个摆脱美国要挟的多边战略安全体系。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沙特,推动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了新台阶,必将成为中沙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