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期●老区采风●

黄桥老区加紧开发的大好机遇

作者:施光华

黄桥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十年来,我五次走访了黄桥,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黄桥和苏中苏北人民养育我们发展壮大,用鲜血和生命支援我们直到进军江南。每当车子从高速公路驶上越江大桥时,我总要急忙眺望几眼浩浩长江,脑子里总要涌现出渡江战役的壮烈情景。比起十年前,黄桥面貌已有明显改观,街道更加繁荣、整洁;位于丁家花园的黄桥战役纪念馆已经过整修,当年风云叱咤的画面呈现在前后各展厅。花园内紧傍纪念馆有爱国科学家丁文江陈列室,经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和泰兴、黄桥共同努力,陈列室内容也很丰富,成为黄桥纪念馆的组成部分。纪念馆同志说,近几年,参观游览黄桥人数逐年增加,各地老同志及其亲属子女明显增多,他们要亲眼看一看久已闻名的革命老区,品尝一下真正的黄桥烧饼。
  黄桥的同志向我介绍了黄桥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今年纪念活动计划,江阴、张家港的同志也向我寄来了两江联动开发的有关情况等资料,使我益发增强了黄桥老区开发的希望和信心。
  长江三角洲的开发,已发展为新长三角和泛长三角。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一步从苏南向苏中苏北拓展。江阴、靖江沿江联动开发,6年来已形成了一条“重特色、重集群、重科技”的高效发展之路,成效日显,规模日盛。靖江经季家市到黄桥,只有30来公里。黄桥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第5条线的起点,连接泰州、盐城和淮安、徐州。黄桥是苏中交通要冲,有高速公路、新长铁路、通扬运河等贯通畅达。黄桥人文荟萃,商贾云集,年出栏生猪25万头,是生猪之乡,也是银杏之乡、生产牛仔布名镇,是长江北岸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黄桥人历来尚文重教,全镇人口不到10万,即有来自四邻八乡的中小学生两万,有国家级的黄桥中学、省级的泰兴第四中学,邻乡不少学生家长住在镇上陪读。解放前,黄桥镇上即有留学日、英、德、法、美的专家博士16人,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是朱履先老先生、丁西林同志和丁文江博士。
  朱履先是清末举人、清军管带(营长),是孙中山委任的南京城防司令、国民党中将师长。他一生刚正不阿、追求光明,黄桥战役时临危不惧,协同新四军挨家挨户动员13家磨坊、60多家烧饼店昼夜磨面烤饼,并组织80多辆独轮车将烧饼运送至火线。在他的影响推动下,苏中地区200多名中上层人士拥护抗日统一战线。他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思想日趋进步,晚年由叶飞等同志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他常对人说,“这个主义那个主义,都不如社会主义”。丁西林同志是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副部长,是喜剧大师,对新中国文化事业有许多重要建树。丁文江是著名地质学家和教育家,人称“中国地质学之父,20世纪的徐霞客”。他是第一个用现代地理学观点研究、介绍徐霞客游记的学者,而且非常重视研究在《徐霞客游记》中展现的徐霞客这位历史文化伟人的品德,力求读其书、识其人、学其为人。人们一致认为,如果没有丁文江呕心沥血收集编订《徐霞客游记》、制定《徐霞客先生年谱》、组织绘制30多幅《徐霞客旅游分图》,读者也就不能看到今天这样完善的徐霞客的书,也难以形成今天徐学的局面。他第一个建立中国地质所和地质博物馆,富有渊博知识和领导才能。学界泰斗蔡元培等称他为“能办事、能领导人、能训练人才、能建立学术的稀有人物”。黄桥的历史人文资源,尤其是红色资源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发。
  黄桥对红色资源的继续开发,规划分两大部分:一是新建黄桥战役纪念馆。原馆拟从丁家花园迁出,以东进中路和如泰运河为主控线,以新纪念馆、纪念塔、指挥部旧址、烈士陵园等为主要景点。如果这一规划能实现,丁家花园可考虑建为丁文江纪念馆。二是开辟黄桥战役主题公园,利用战场遗址——黄桥到野屋基、挖尺沟附近湿地,分期完成。我们到黄桥前,也曾经设想,黄桥是否可在挖尺沟一带建立湿地公园,集休闲、旅游、教育为一体,逐步形成规模,称“黄桥新四军园林”。我们盼望早日看到这个以新四军命名的、具有黄桥乡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的新园林。黄桥同志的口号是:“传承红色经典,共建绿色家园。”开发黄桥经济文化资源,有赖于当地党政领导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全国各地有关方面和老同志的共同关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这一规划能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