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期●征战纪事●

广德抗日地方武装的建立和发展

作者:许国

抗战初期,共产党员许道珍、周嘉琳从延安抗大提前毕业,受党的派遣回到家乡安徽广德,进行党的组织发展、统一战线和抗日动员的工作,卓有成效。但是,他们经常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排挤、打压、迫害,最后被迫离开广德。日军侵占广德后,党的组织处于日伪顽的夹击之中,处境极为险恶。为了抗日反顽,保卫党的组织,中共广郎(广德、郎溪)中心县委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拿起武器,点燃了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

不畏艰险,坚持斗争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国民党顽固派公开反共,广郎中心县委与上级失去联系。加之党内又出现叛徒,苏村、誓节等地党组织遭到破坏,处境十分险恶。广郎中心县委由苏村转移到郎溪涛城上阳村和安庆滩,开展秘密斗争。国民党派遣特务,侦探中心县委驻地,搜捕县委人员。广郎中心县委书记张思齐及时率中心县委人员翻山越岭,转移到广德吴家冲山区。就在当天夜里,国民党地方武装包围了安庆滩广郎中心县委驻地,共产党员李邦达被捕牺牲。
  1941年4月,张思齐从周嘉琳处获悉苏皖区党委的地址,通过地下党员石云阶的帮助,和阮维良一道历经艰险,到达宜兴和桥,见到了苏皖区党委书记邓振询和新四军6师师长谭震林。张思齐汇报了郎广地区的斗争情况和目前的处境。谭、邓要他们根据“隐蔽巩固,保存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开展工作,并指示迅速建立一支地方武装,惩处叛徒,保卫党组织的活动。由张思齐推荐,经苏皖区党委同意,具有武装斗争经验、时任太滆中心县委宣传部长许道珍和他们同返广德,着手组建地方武装。

组建郎广游击队
  1941年5月,郎广游击队在广德誓节渡成立。开始只有队员6人,负责人许道珍,队员阮维良等5人,有短枪3支、长枪2支,不久发展到10余人。这是郎广地区在抗战期间党领导建立的第一支地方武装。1943年9月30日,日军兵分三路向苏浙皖边区大举侵犯。10月2日,广德第四次沦陷。张思齐、许道珍派人到芝山,见到新四军16旅旅长王必成和政委江渭清,汇报了日军侵占广德的情况。王必成、江渭清表示,部队即将南进郎广,并指示郎广游击队要立即下山,进一步扩大武装,并掌握敌情,了解敌伪顽和叛徒、汉奸的活动情况。11月,新四军16旅48团挺进广德北乡,开辟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同年底,郎广游击队下山,在广北与新四军会合,扩编为郎广游击大队,有两个排40余人。1944年5月,郎广游击大队发展到200余人。7月,郎广游击大队撤销,队员分别编入广德、郎溪两县的警卫连和新四军主力部队。

地方武装的发展壮大
  新四军16旅挺进郎广后,迅速同广郎中心县委取得联系,派出大量干部深入各地,在纸业工人和贫苦农民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43年12月和1944年1月,中共广德县委和广德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成立,广郎中心县委宣布撤销。根据苏皖区党委“巩固老区、建设新区、开辟边区、积极向南发展”的方针,郎广抗日游击根据地由北向南,逐步发展。到1945年上半年,广德先后建立了3个区委和区抗日民主政府,16个乡级政权。全县的党员由1943年的32人,增加到1945年的292人。随着抗日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广德地区的地方武装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区乡两级陆续建立了区大队和乡中队。广德最早建立的杭村乡中队有20余人;流洞乡中队开始只有5人,后来发展到40余人;花鼓乡中队袭击了国民党“忠救军”清乡队,缴枪12支,组建了花鼓乡中队;1945年1月,东亭乡政府和乡中队成立,在大地主黎亚豪家挖出步枪24支。根据《苏南行政区抗日自卫队组织暂行条例》 的规定,广德成立了县总队,张羽任总队长。
  1945年8月,为了适应抗战反攻阶段的需要,郎广地区出现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扩军热潮。“抢花”是当时报名参军的一种方式,谁抢到大红花就能入伍。许多党员、贫苦农民、纸业工人和青年积极分子,纷纷要求参军抗日,出现了很多父为子、妻为夫抢花,还有兄弟争花的感人场面。广北地方武装很快发展到6个连。

开辟广南,建立广德独立营
  为贯彻中共中央向东南发展的战略方针,1944年12月,新四军1师师长兼政委粟裕率部南下,与16旅会师。2月5日,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粟裕任司令。江南部队整编为3个纵队。2月,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奉命向浙西进军,开辟了包括广德南部在内的浙西地区,取得了第一次天目山反顽战役的胜利。1945年8月,广南地方武装发展到200余人,组建了广德(广南)独立营,阮维良任营长,李晓光任政委,下辖4个连。

抗日地方武装的历史功绩
  广德抗日地方武装在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斗争,抗日反顽,惩治叛徒,夺取敌人的武器武装自己,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收集传递情报,掩护突围的新四军。1941年5月郎广游击队成立时,广德是国统区,几乎遍地皆是国民党顽军,游击队只得隐蔽在山林里,吃、住、行都十分困难。烧饭怕冒烟,断粮吃野菜、野果;天当被,地当床,和衣睡在茅草、树叶上;雨雪天行走倒穿鞋,行路时后人踏着前人脚印走。游击队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斗争,将收集到的情报,及时派秘密交通员送到苏南的新四军16旅旅部。皖南事变发生后,他们还想方设法护送从泾县突围的江渭清等20余名新四军指战员,安全到达苏南抗日根据地。
  2、惩处叛徒,伏击顽军。按照上级的指示,游击队不失时机地惩处叛徒和伏击国民党顽军。1942年6月18日,郎广游击队将血债累累的国民党郎溪县党部书记乌牧村逮住,予以处决,为民除了一害。他们还惩处了何其雄、童尉新、张大德等叛徒。
  1943年秋,郎广游击队在誓节渡东面的九龙岗设伏,击毙顽固的国民党誓节乡副乡长,俘虏乡丁6人,缴获短枪3支、步枪1支,法币1万多元。
  3、主动出击,打击敌人。随着地方武装的建立和发展壮大,游击队神出鬼没、主动出击,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
  1943年12月,游击队积极配合新四军16旅48团一部,袭击了驻流洞大王村据点的日伪军,歼日伪11人、俘虏19人,缴获长短枪52支。1944年8月15日,日伪军60多人从广德县城窜至开化乡等地“扫荡”。广德县警卫连会同流洞、开化等乡中队阻击,迫使敌人丢下抢劫的粮食等物品,仓皇逃回县城。1944年冬的一天,凤井乡中队游击小组,在广泗公路活捉了4个拦路抢劫民财的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士兵,缴获长枪3支。1945年元月,三乡办事处武装和花鼓、凤井两乡中队200余人,突袭国民党广德县自卫队第二中队,俘50余人,缴长短枪50余支。同年3月13日,广南游击队袭击在开化乡夏家垱等地拉夫、抢劫的伪军,当场救下纸商30余人和30余担表芯纸。
  地方游击队的主动出击,迫使敌人白天躲在碉堡里,夜里才敢出来祸害老百姓。针对这一情况,1945年5月的一个晚上,西湖乡游击队埋伏在县城日军据点附近,活捉日军5人,缴获手枪1支。
  4、配合新四军开展抗日反顽斗争。1944年3月29日,新四军16旅48团在杭村慈姑山伏击日伪军,当地民兵及群众一百多人组成担架队,烧茶送水,支援参战的子弟兵。此战歼敌70多人,缴获日式九二步兵炮一门,以及大量枪支弹药,史称“杭村大捷”。这门日式九二步兵炮,现陈列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45年2至6月,在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中,广德(后改广北)、广南两县地方武装积极配合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掩护运送粮食、弹药至浙西前线,再把伤病员从前线接回来,确保了前线部队的粮食供应、伤员抢运等工作,为战役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组织起来的广大民兵也积极投入抗日反顽战斗。花鼓乡民兵队长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赤手空拳袭击敌人,共缴获短枪3支,中正式、汤姆生枪各1支,被誉为虎胆英雄、缴枪能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8日,广德光复。9月,广北、广南两县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在县城会合,合并成立中共广德县委。9月底,广德县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奉命北撤。广德县独立团编入苏浙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支队,党政干部编入干部大队,从镇江以西渡江,进入苏北解放区。同时,根据中央指示,留下部分干部和武装回原地坚持斗争。广德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