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问我:“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我回答说是画本《鸡毛信》 。
现在各种手机阅读风靡,动画电视盛行,小孙子的绘本能堆座小山,但我还是非常怀念童年时期读的小人书。我喜欢读书就是从《鸡毛信》 开始的。它是一本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连环画,俗称“画本”。
我读小学三年级时,一位同学手里一本精致的四方小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拿午饭(一块饼子)作为交换条件把书拿到手,可我没看完就被要走了。我只记住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要为八路军送一封十万火急的信,在路上遇到了日本鬼子。信究竟是怎么送去的,路上遇到什么情况?我没看到。于是我产生了买这本书的念头。但那时饭都吃不饱,掌管财政大权的母亲,是不可能让我买“闲书”的。
我问了同学,这小画本两毛多钱,公社供销社就有。为了买它,我从家里偷拿鸡蛋,一次换几分钱,攒着准备买书。第三次拿鸡蛋时,我被妹妹发现了。尽管我说了一大堆好话,她还是说漏了嘴。因“偷”蛋,母亲打肿了我的手心。我疼得叫唤:“我就想要那本书嘛!”父亲听完为我开脱,母亲才心疼我,同意让我买这本书。这是我买的第一本书,来之不易呀!我兴奋得两眼放光。
从供销社回家的山路上,我走走停停,就把画本看了一遍,对海娃的机智勇敢佩服得五体投地,对日本鬼子的惨无人道痛恨得咬牙切齿。我叔伯姊妹成群,回到家小妹一张扬,引来一群小伙伴,圆脑袋聚在一块。我蘸着口水翻一页,大家瞪圆了眼珠子,聚精会神地看。可笑的是,书在我手里,他们颠倒看图,竟也看得那么起劲。
其实我知道,他们在等我看完记住了,再给他们讲。
为了讲好这个故事,这册画本我不知看了多少遍,白天偷空看,晚上煤油灯下看,甚至上厕所时也一手捂着鼻子,一手拿着画本。我揣摩其中的人物,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神态动作。关键人物的细节,我一招一式地模仿。晚上熄灯闭着眼睛,我脑子里还想着海娃送信的画面,为他把鸡毛信藏在绵羊尾巴下叫好又担心,为他能否逃出鬼子的魔掌提心吊胆,为他粗心丢了信捏着一把汗……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程度。
我喜欢这本小人书,也崇拜海娃是一位抗日小英雄,遇到危险不怕,面对凶残的敌人会想办法。我告诫自己,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一定得好好读书。从此,我翻开了人生这本书的扉页。《鸡毛信》 启迪了我的心智,我的文学梦想也从那时扬帆启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