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期●卷首语●

读好延安这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作者:刘芳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专程赴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指出:“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延安之书所以读不完,常读常新,就在于延安是一个不朽的传奇,闪耀着光照千秋的精神之光。
  一、 《红星照耀中国》 出版:向世界真实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故事。美国记者斯诺经过三个多月采访写出的 《红星照耀中国》 (又名《西行漫记》) 一书,使世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有了真实的了解。抗战期间,南洋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抵达充满生机的陕北之后,在重庆与延安的强烈对比中,发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感叹,得出了“共产党一定会在中国扎根,中国的命运不决定于蒋介石,而决定于他们”的结论。
  二、革命熔炉“抗大”:一批批学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坚力量。1937年初,“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并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从“抗大”走出的一批批学员,“革命理想高于天”,坚韧不拔,文武双全,在抗战及后来的革命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 《矛盾论》 《实践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就在延安的土窑洞里,毛泽东同志先后写出了《实践论》 《矛盾论》 《论持久战》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论联合政府》 《新民主主义论》等光辉著作。据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老师介绍,收入《毛泽东选集》 (四卷本)的159篇文章中,有112篇是在延安时写就的。因而,延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正诞生地。
  四、一曲《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倾情颂歌。一首歌曲,家喻户晓,感人肺腑。党中央和红军安家延安后,由于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条件十分艰苦。延安军民积极响应毛泽东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有力支持了抗日前线。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一直是党和政府鼓励人民生产自救的行动号令。
  五、发自肺腑的“为人民服务”讲演:恒定为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1944年,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正是由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水乳交融、情同手足,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义无反顾的支持,革命队伍更加发展壮大起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六、“窑洞对”:给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科学答案。1945年夏天,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杨家岭“窑洞对”的要义,是回答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避免人亡政息、确保政权长期存在的问题。毛泽东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监督政府”。从孕育于延安窑洞里的“人民监督”,到立足长期执政提出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相互辉映。

七、党的七大胜利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思想的地位。1945年,党的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在政治上,党通过延安整风,实现了党的空前统一和团结;在思想上,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思想的地位,把毛泽东思想写入了党章;在组织上,党形成了一支高举毛泽东旗帜的久经考验的政治家集团。

延安,是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试验区”,也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党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代代传承和优化这块红色沃土上承载的红色基因、精神密码,委实是我们读好延安之书必须时刻领悟的真谛和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