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江苏兴化是新四军苏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成立在抗日烽火中的兴化独立团,在中共兴化县委、新四军第1师师长粟裕等领导下,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协助建立地方武装,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和袭扰,为巩固和发展兴化抗日根据地,并最终赢得抗战全面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0年7月中旬,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泰兴县黄桥镇成立,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下设3个纵队9个团,共7000人。10月初,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命令顽89军、独立6旅等3万余人向黄桥进攻。新四军被迫自卫反击,共歼灭韩顽主力1.1万人,俘少将师长孙启人以下官兵3800人,取得了黄桥保卫战的重大胜利。此后,韩德勤收集残部退到兴化西北部及宝应的曹甸、陈桥一带水网地区。
随之,新四军主力第2纵队第4团进驻兴化戴窑、白驹、刘庄、安丰等地。10月下旬兴化第一个农村基层政权——兴化县戴窑区公署(即四区)宣告成立;11月,五区区公署在安丰成立,六区区公署在刘庄成立。经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批准,组建了兴化县各区联合办事处。12月,中共兴化县工委在戴窑成立。次年1月,撤销中共兴化县工委,成立中共兴化县委,李华楷任书记。2月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也在各区联合办事处的基础上宣告成立,朱廉贻任县长。
黄桥保卫战前后,兴化地区活跃着5支民众抗日自卫武装。第1支是中共地下党直接领导的、由中共党员盛坚夫在兴化圩里下河地区组织的民众自卫武装,开始有40多人、几十支枪,后发展到一个连,盛坚夫为连长。第2支是1940年10月由荻垛乡郜家村青年张镇组织的抗日自卫队,有50人左右,活动于梓辛河一带。第3支是1940年冬沈致祥在戴家舍、湖东口组织的民间武装,60多人。第4支是1940年冬由张铭组织的一支几十人的游击队,在大邹镇一带活动。第5支是老圩朱子丰领导的游击大队。该部于1941年3月兴化独立团成立时,被吸收为该团独立大队。除沈致祥、朱子丰后来当了汉奸外,这5支民众抗日地方武装大多数官兵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1年2月20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2旅团一部及伪军第197团,在飞机掩护下,水陆并进侵占了兴化城,成立伪县政府、警察局。3000多日伪军侵占兴化安丰、黄庄、新镇、刘庄、竹泓、沈伦、唐子、白驹、西鲍、大垛等镇村,构筑据点,并开展“扫荡”、“清剿”。兴化抗日军民进入异常艰苦时期,形势日益严峻。
1941年3月,以新四军1师2旅6团2营特务连为基础,吸收部分民众自卫武装并动员青年参军,在兴化合塔圩成立兴化县独立团。县委书记李华楷任政委,温凤山、彭寿生任副团长,柴荣生任参谋长,刘赤任政治处主任。
遵照上级指示,独立团肩负4项任务:(1)打击日伪,肃清土匪武装;(2)大力发动群众,开展“三五减租”和“分半减息”,并组建各区游击连和乡基干队;(3)开展统战工作,团结地方一切抗日力量,并设法打入敌人内部,建立情报组织;(4)掩护县委、县政府机关正常开展工作。独立团成立后,首先帮助六区、四区组建了游击连。
同年6月,为应付日益恶化的斗争形势,保存主力,充实地方武装,更好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清剿”,上级决定主力实行地方化。刘史明奉命率新四军2旅6团3营并入兴化独立团,全团从2个营扩建成3个营和1个特务连,刘史明任团长,李华楷、戴为然、张潮夫先后任政委。
独立团扩建后,抓紧帮助五区、三区、二区等各区组建了游击连,各乡成立基干队。兴化县党政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为在苏中地区长期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巩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继而,独立团直接投入对日伪的战斗。
1941年6月,独立团1营夜袭兴化与盐城交界的古殿堡伪军据点。该据点地处安丰、大冈、中堡、沙沟等镇之间,三面临河,易守难攻。伪军企图长期固守,既便于抢粮派款,又可分割、封锁抗日根据地。独立团参谋房铭德化装成罱河泥的农民,出没于伪军的据点、碉堡之间。在摸清了敌人的火力布防后,1营指战员在夜幕掩护下悄悄地向据点运动,突然发起冲锋,全歼伪军2个连,一举拔除了这个据点。
7月上旬,日伪军为进攻驻盐城的新四军军部,分多路向盐城方向集结。驻兴化城日军约100余人,分乘6艘汽艇经安丰向白驹方向开进。独立团特务大队1中队50多人,在中队长王治平、指导员盛仁勇的率领下,奉命在安丰东边的葛垛营伏击这股敌人,目的是拖住敌人,为新四军军部安全撤离争取时间。因敌我兵力悬殊,独立团的作战方案是放过前几艘汽艇,集中火力伏击后2艘,让前边的敌人回头增援营救,以达到拖延敌人的目的。战斗打响后,前边的4艘汽艇果然调头增援。但等敌人返回伏击地点时,1中队已安全撤出战斗。此次伏击战有力地阻滞了敌人的行动。
1941年12月19日,伪22师85团马佑铭带领1个营,“扫荡”永丰圩内塔垛、新刘、范家庄、杨家碾等村庄,一路上杀人放火,抢劫财物。独立团2营在群众支持下,一路乘船由水路迂回侧击,一路从陆上发起正面进攻,把陷入重围的伪军打得丧魂落魄、晕头转向,迫使敌人龟缩到杨家碾与范家庄之间一个四截垛上,激战一天,共歼灭伪军140人,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
兴化独立团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1942年2月,县委开展扩武参军运动,1000余名农家子弟参军,其中充实到兴化独立团的就有500多人,使全团的营、连、排建制基本健全。同年秋,为配合兴西地区的开辟,独立团政委张潮夫率1个营驻防苏宋垛,歼灭了下乡“扫荡”的日伪军。11月初,日伪大举“扫荡”苏中地区,占领瓦韩、伍蒋庙和何家桥三庄为临时据点,独立团配合苏中主力,经浴血奋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12月,县警卫团并入独立团,由彭寿生接任团长、李庭杰任政委,全团辖3个营,计1000多人。
1943年秋的一天,独立团接到东台地下党送来的情报,有一艘鬼子邮船将于当日从梓辛河开往兴化,3营营长张镇随即率部设伏。时近中午,敌船进入伏击圈时,被3营指战员事先布置的水草、鱼网、树枝等障碍物缠住,船上日伪军慌作一团。张营长一声令下,3营各种武器一齐开火。敌人慌忙钻进船舱,用几挺机枪通过射击孔向河两岸不停地扫射,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张营长命令由十几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在我方火力掩护下,泅水靠近敌船,将几捆手榴弹投进射击孔。“轰、轰”,敌人机枪哑了,人员死伤大半,残余见大势已去,乖乖举手投降。此战歼灭日伪军30多人,俘虏鬼子2人,缴获邮船一艘、枪支弹药若干。11月9日,刚调任不久的团参谋长茅建群率3连在刘家沟伏击伪22师沈致祥部,毙伤伪军副营长以下30多人。当日下午,日伪军300余人分乘3艘汽艇驶至塔儿头,企图对新四军进行报复,亦遭3连有力反击。我军击沉敌汽艇1艘,歼日伪军33名。12月20日,茅建群率两个连配合分区特务团3连,由草冯庄飞兵奇袭兴化城南郊高家荡伪据点,打得伪军措手不及,击毙伪军50名,俘伪营长以下200名,并解救了数十名被抓捕关押的群众。
1944年2月2日夜,独立团1营奔袭西鲍伪22师87团3营。午夜,在营长邓若波、政治教导员林平率领下,1营战士冒着漫天风雪,对伪军发起强攻,用手榴弹、刺刀击溃守军,占领全庄街道,毙伤伪军40余人,俘伪电台队长以下官兵60余人。6月至7月底,两个月中,独立团配合分区主力,在兴化、兴东地区主动对日伪展开强大攻势,打破了日伪对苏中二、四分区的分割和封锁,在兴东地区打破了敌人的屯垦计划,保卫了兴化抗日根据地。
1945年8月28日,苏中军区决定集中8个团7000余兵力,向拒绝投降据守兴化城的伪军22师刘湘图部发起围歼。兴化独立团在团长柴荣生、政委戴为然率领下,担负攻打兴化北门的战斗任务。29日晨,独立团从上官河登陆,与敌人展开激战,3排长邹玉林率领爆破敢死队在炮火支援下,炸毁敌堡及据点38座。先头突击营乘势向大王庙据点进击,这时左右两边波若庵和观音阁据点的敌人向先头部队猛烈开火,并出动一个连伪军进攻先头营。营长董胜命令1连掩护,2连、3连同敌人拼起刺刀,杀得敌人横尸遍野,死伤大半。
波若庵的敌人逃到大王庙,观音阁敌人窜逃城内。独立团集中火力向大王庙攻击,眼看外围阵地被炮火轰垮,二三百个固守的敌人只好缴械投降。城外战斗结束后,独立团迅即向北城门内进攻。突击队员们搭起几十架云梯奋勇攀城,但遭到敌人的顽强抵抗,接连受挫。团长柴荣生立即命令:“停止爬城,用炮轰!”一阵猛烈炮火,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重机枪等守城武器也被炸毁。随后,柴团长率领部队冲进城,与敌人展开逐巷争夺战。在北门水闸碉堡团部,活捉了伪团副杨作民等近百人。兴化城围歼战历时三天四夜,我军生擒伪22师师长刘湘图等4200余人,毙伤敌人2000余人,俘虏日本鬼子4人。不久,兴化独立团1连被新四军1师师部授予“钢铁一连”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