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世界继续发生着不以人们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变化:1月中旬“世界经济论坛”自新冠疫情爆发后首次于冬季以线下方式举行;会议期间,中美两国重要官员在苏黎世举行会谈;“飞艇事件”推迟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中美关系又掀波澜……
达沃斯论坛:几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1月16日至20日在瑞士东部小镇达沃斯拉开帷幕。本次年会主题为“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强合作”。来自世界各国的约2700名政界、商界、学界和媒体代表参会,就如何应对粮食和能源危机,如何应对高通胀、低增长和高负债,如何应对工业不景气,如何应对社会脆弱性问题,如何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等五大议题展开讨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地缘政治与全球秩序是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而与会政要的发言则成为外界捕捉世界未来动向的重要信号。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发表致辞。刘鹤表示,中共二十大成功召开,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宏伟蓝图。按照中共二十大精神,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强调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过努力,今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整体性好转,增速达到正常水平是大概率事件。刘鹤指出,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我们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动全面加强国际合作。
在达沃斯论坛期间发生了几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一是基辛格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在达沃斯论坛上,99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发言,改变了其“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一贯立场,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将是一个合适的结果”。基辛格立场的改变或许有其合理性:之前的反对,是因为可以预见乌克兰加入北约势必引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弹;如今的改变,是因为战端已开,双方恩怨已结,“乌克兰中立化”的设想不再具有现实意义。但细品基辛格的发言,“合适”未必等同于“支持”,他仍然反对将俄罗斯彻底打败的主张,“我相信在战争继续的同时,要与俄罗斯进行对话,在达到战前(预设)的底线的时候就结束战斗”。但是,对于鏖战中的俄乌双方来说,开启和谈条件相距甚远——得到美国和北约武器支持并展开反攻尝到甜头的乌克兰试图完全收复失地,而俄罗斯则把乌克兰承认俄方“新领土”作为谈判的前提。
二是沙特对“去美元化”持开放态度。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沙特等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出口以美元定价和结算。这是“美元霸权”的重要基础。现在这一“美元霸权”的重要根基似乎正在松动。在达沃斯论坛上,沙特财政大臣穆罕默德·贾丹在谈及石油贸易结算等议题时表示:“无论是用美元、欧元还是沙特里亚尔,都没有问题。”这一表态意味着沙特对用美元以外的货币进行贸易结算持开放态度,“美元霸权”受到进一步挑战。近年来,中国和沙特等海湾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发展迅速。去年9月,中沙两国相继举行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和元首会晤,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对接实施方案。在沙特看来,“去美元化”是俄乌冲突后应对世界能源格局变化的应有举措,也是沙特与中国经济合作不断加深,世界力量格局发生变化的必然选择。
三是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就中美、南海问题作最新表态。马科斯是在与世界经济论坛总裁、挪威前外交大臣布伦德的一场对话中发表了相关言论。马科斯称,当年他的父亲(老马科斯)面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选择时,菲律宾的外交政策要“简单得多”。而如今中美关系紧张背景下,菲律宾不能简单在两国之间“选边站”,“我不为北京工作,不为华盛顿工作,我为菲律宾工作”。在提到南海问题时,马科斯说,“这是我们(菲中)关系的一部分”,是重要且不可回避的问题。马科斯强调:“该地区(南海)的未来必须由该地区决定,而不是由外部势力(决定)。”2023年元旦刚过,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他是新年第一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此访期间,两国元首就如何妥善处理海上分歧、探索海上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这表明,尽管中菲在南海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和立场,但只要两国明智地选择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就一定能够找到妥处分歧、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亚洲国家,中菲拥有相似的文化传统和哲学理念,拥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妥善处理南海问题,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友好和合作之海,不会轻易受到外界杂音的干扰。
四是法国财长勒梅尔表示中国不能被排除在外。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在达沃斯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想反对中国,我们想与中国接触”。勒梅尔还称:“我坚信在世界博弈上,中国必须参与其中,不能被排除在外。”勒梅尔表示,欧洲不应卷入中美之间的对峙,而是应该走自己的道路,加强经济关系。欧洲和美国在处理有关中国的事务时存在“些许差别”。他还补充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推进促进贸易等方面与中国合作符合欧盟自身的利益。另据西班牙 《国家报》 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表示,欧洲发现自己陷入了由乌克兰危机引发的“前所未有的危机”的阵痛中,必须选择是要经济独立,还是依赖美国或中国。他认为,答案显然是:“一个在经济、技术和军事上主权独立的欧洲。换句话说,一个真正强大的欧洲。”
刘鹤与耶伦会谈:落实“习拜会”共识
在2022年中美围绕台海、南海、高科技,以及美国动员盟国遏制中国等一系列冲突背景下,中美贸易仍然出现了惊人的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贸易总值达5.05万亿元(约为7600亿美元),增长3.7%。这一“惊人的”数据表明,在中美关系紧张之际,两国间的经济仍紧密相连并具有弹性,中美斗争不能阻止中美经济联系的密切交往。同时说明,美国对华遏制的目标,主要集中为保持美国的全球领袖地位。这是一切的核心。
在达沃斯会议期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瑞士苏黎世会晤,中美关系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焦点。去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巴厘岛峰会达成了重要共识,并指示本国政府各部门落到实处。这次刘鹤与耶伦的会晤,就是落实“习拜会”共识的重要会谈,而耶伦则是在访问非洲前特地“绕道”赶到苏黎世来会晤刘鹤,并非专程参加达沃斯论坛,显示出美方的积极态度。
刘鹤与耶伦的会面,是去年11月“习拜会”以来中美两国举行的最高级别接触,也是2023年中美第一次会谈。在约3小时的会晤中,双方围绕落实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就全球和两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等问题交换意见。中方还欢迎耶伦今年访华。分析人士认为,从多个细节可以看出,这是一次气氛积极、聚焦共识、管控分歧的会议,有助于缓解外界对中美关系紧张加剧的担忧,也有助于中美针对各自面临的经济金融挑战加强协调。而双方的沟通也确实达到预期效果,缓解了外界对中美关系紧张加剧的担忧。要不是耶伦赶飞机,双方的会谈还会延续更长时间。
从效果上看,中方形容此次交流“专业、深入、坦诚、务实,富有建设性”。美国财政部也认为会谈“坦诚、务实并具建设性”。中方的官方新闻稿中写道:双方同意在双边及多边框架下加强合作,同意继续支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和经济转型。与此同时,中方也表达了对美国对华经贸和技术政策的关切。而美国媒体则聚焦耶伦和刘鹤所取得的一些共识。耶伦在会谈之初就对刘鹤说:“虽然我们之间存在分歧,但我们会直接表达,我们不应该允许误解存在,特别是那些由于缺乏沟通而产生的误解,这会造成双边经济和金融关系出现不必要的恶化。”刘鹤则表示,必须着眼大局,努力妥善管控分歧,寻求共同努力维护中美关系总体稳定。
总而言之,两位官员的交流既包括开展合作的共识,也包括管控分歧的意愿。中方还欢迎耶伦今年适当时候访华,外媒预计访华时间可能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之后。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晤虽然积极,但不足以解决困扰两国的关键性问题,新的一年,中美博弈将仍是全球的主要关注点之一,美国企业正试图说服拜登政府“我们需要来自中国的投资”,但政治因素确实是一大阻碍,“特别在美国,两党都把中国问题作为议程的主要部分,而且是他们能达成共识的一件事……”
紧接着在耶伦访问非洲期间,批评了中国抛售美国债券问题。中国抛售美债,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考虑,还有政治和安全层面。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罗斯大量抛售美债,把近1000亿美元的美债全部清零。这是俄美两国政治上对立日渐严重之后,俄罗斯为了避免以后被美国拿着冻结外汇威胁作出的选择。如今中美两国在政治上的对立、国际上的博弈,不比当年美国和俄罗斯的对立弱。这种背景下,中国抛售美债,减少自己可能遇到的金融风险,其中的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因此,美国说要跟我们对话交流,我们同意,该谈的继续谈,但是,美国觉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打压遏制中国都是正当的,那么中国保护自己的金融安全抛售美债,也是正当的。美国再怎么不讲理,也不能说我们把存在美国银行的钱拿回来是错的。总而言之,不管耶伦说什么,该抛售的美债还得继续抛,美国想要让中国增持美债不是不可以,但他们也得拿出利益来交换,不能一面压制中国,鼓吹与中国经济脱钩,售台武器,支持台独势力,一面却要中国继续持有美债,帮助美国稳定金融。美国如果真想与中国开展交流,就必须拿出诚意和行动,切实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不能总是说一套、做一套!
“飞艇事件”:中美关系又起波澜
近日,一架中国民用飞艇因不可抗力意外进入美国领空,这一偶发事件在太平洋彼岸激起政坛和舆论的“大波澜”,美国政客和媒体迅速给这个民用飞艇贴上了“中国间谍气球”的标签,这使中美关系走向备受关注。中方在就此事件表示遗憾的同时,坚决反对美国一些政客、媒体借题发挥,对中国攻击抹黑。对于美方动用F22战机携带导弹击落中国民用飞艇,“执意动用武力、明显反应过度、严重违反国际惯例”的做法,中国政府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同时“保留作出进一步必要反应的权利”。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原定于2月5日访华,这是为了落实去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巴厘岛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然而,事情起了变化。
2月3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双方就如何以冷静、专业态度处理偶发事件进行了沟通。王毅与布林肯通话是应美方要求进行的,是突发事件背景下的一次互动。美国国务院网站称,布林肯在与王毅通话时表示,鉴于“飞艇事件”,在这个时候访问北京不合适。但布林肯强调,美国致力于外交接触和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并准备在条件允许时访问北京。
王毅则在与布林肯的通话中强调,中国是负责任国家,一贯严格遵守国际法,我们不接受任何无端的臆测和炒作。面对意外情况,双方要做的,就是保持定力,及时沟通,避免误判,管控分歧。
据美方近日宣布又打下了3个“不明飞行物”,但美方承认无法确定这3个“不明飞行物”究竟是什么,来源、用途为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很多媒体指出,美方是在用高射炮打蚊子,是荒诞又昂贵的大型政治行为艺术秀。提醒美方,小心用力过猛闪了腰。”汪文斌还指出,自去年5月以来,美方放飞的高空气球未径中国批准,至少十多次非法飞越中国及相关国家领空。美方应当对此进行彻查,向中方作出解释。
最近一段时间,中美关系陷入了比较分裂的状态。一方面,去年11月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以来,两国外交安全团队和财金、经贸团队多次沟通,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布林肯原定的访华行程也是落实元首共识的一部分,旨在加强中美高层对话沟通。另一方面,美国近段时间以来并未放松对华遏制和打压,在包括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以及高科技领域产业链等问题上,遏制、打压中国丝毫没有停手的迹象。美国去年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明,美国对华竞争的基本战略已经定型。布林肯在访华前甚至向中国划下了“红线”,警告中国“不要向俄罗斯提供实质及安全援助”。去年12月,王毅与布林肯通话时强调,美方不能一边要对话,一边搞遏制,一边谈合作,一边捅刀子。美国的对华政策依然表现出很强的两面性,中美关系真的走到了拜登政府一直宣传的,在“该竞争的地方竞争,该合作的地方合作”的状态。由于美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跟他们嘴上说的完全不相同,导致中美两国政治互信越来越低。
就行动上来看,美国最近加紧在中国周边实施“围堵战略”,美国防部长奥斯汀访问亚太,欲在美日印澳“四方对话机制”基础上拉拢韩国和菲律宾,试图打造“亚太小北约”;对菲律宾已有的5座美军基地拨款6650万美元进行改扩建,并且商定另开放4座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其中2座位于南海边上,意图十分明显。在科技上利用芯片出口加强对华封锁,在构建“芯片联盟”的基础上拉拢荷兰、日本对华设限。而“飞艇事件”将美国国内极端的反华势力鼓动起来,极大损害了中美关系的气氛,因此布林肯可能也是顺势推迟了访华行程。
展望下一阶段的中美关系,缓和与冲突并存。布林肯虽然“推迟中国之行”,但仍可能在不久将来访华,因为这是去年中美元首会晤时美方主动提出的,两国团队也做了很多准备。如果布林肯成行,那么中美之间危机管控、应对意外事件肯定会成为一大关键议题。因此,中美关系今年存在改善的机会,但前景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对中国的基本定位、基本认知、基本战略不可能改变,美国国内在中国问题上的气氛非常消极、负面、非理性,因此美方可能不断制造问题,攻击中国道路和制度,遏制中国崛起和发展。如果新任美国众议长麦卡锡确定窜访台湾,可能激起中国比去年佩洛西窜台更强烈的反应,给中美关系带来更大冲击。美国还可能利用即将于3月举行的“民主峰会”,掀起对华新一轮舆论战……美国这一系列意在加剧地区紧张态势的行动,必然加剧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也不利于地区稳定,不符合国际社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