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四军走出的英雄部队——
“海空雄鹰团”的前身,是活跃在苏中抗日战场上的新四军第6师18旅54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转隶空军、海军,在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作战中再创辉煌战绩(详见本刊今年第4期《“海空雄鹰团”命名始末》)。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尽管该团先后经历多次改装,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敢打敢拼、敢于亮剑碧海长空的“海空雄鹰精神”始终坚如磐石。今天,让我们走进这支英雄部队,共同感受他们与时俱进弘扬“海空雄鹰精神”、永葆王牌雄风的铿锵旋律。
叱咤海天,剑气贯长虹
2012年11月23日上午,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X时XX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请示下降高度!”“可以下降高度至XX!航向XX、航速XX……”随着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时断时续的对话声,舰载机越来越近了。X时XX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这位飞行员就是来自于“海空雄鹰团”的戴明盟。
2013年5月,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时,官兵们惊讶地发现,近三分之一的飞行员来自“海空雄鹰团”。不论“海空雄鹰团”的飞行员走到哪里,叱咤长空、敢打必胜的“海空雄鹰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血脉里。
高速歼击机双机低气象起飞,是实现大机群快速起降、提高机动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风险极高的战斗课目。“海空雄鹰团”向这一高难课目发起了冲刺!积云低垂,细雾迷蒙。李洪生和徐景宝双双跨进座舱,接通电门,启动飞机,接通加力……战鹰如同两匹狂奔的野马,咆哮着直射苍穹。数十分钟后,两架歼击机似蜻蜓点水,轻巧平稳地双双降落在跑道上。他们将这个在海军航空兵部队沉寂了多年的高难课目又重新搬上了蓝天。
某新型歼击机万米高空近距离导弹攻击,是“海空雄鹰团”创造的又一杰作。当时,该机型刚刚首批装备该团。新一代“海空雄鹰团”官兵担负起训练和“试飞”的双重任务。短短3个月,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在上百次高难课目飞行中,创下了常规需1年的改装和试飞任务纪录,飞出了该型战机的最大作战性能,同时创造了该型战机万米高空近距离导弹格斗攻击的新纪录。
从基础课目训练到战术课题演练,从单一武器作战到全武器作战,从简单气象攻击到复杂气象突击,从视距攻击到超视距精确打击,“海空雄鹰”威震海天。新训法加快了战斗力的提升速度,全团飞行员在较短时间内100%达到了四种气象(又称“全天候”)机动作战水平,从万余米的极限高空到紧贴海面二三十米的超低空,飞行员们都能攻防有术,进退自如。近年来,他们千余次战斗起飞次次准确到位。
永不止步,一切为打赢
“海空雄鹰团”作为海军航空兵的王牌部队,历经7次换装,每次都勇闯新路、换羽重生。进入新世纪后,该团改装从国外引进、代表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某新型跨代战机。这一跨越使这支曾经功名显赫的英雄部队面临一场全新考验的同时,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新装备列装不久,该团发生了一起二等飞行事故,部队士气受到严重挫伤。那些日子,全团上下心情格外沉重。“出了事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人心出散了,把信心和士气出没了;一支英雄的部队既要经得起荣誉的考验,更要能经得起挫折的考验。”党委一班人很快达成共识:“在哪里折翅,就从哪里重新起飞!”
发生事故后一个月,时任团长向建军和副团长张少兵,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带头开飞。在全团官兵充满期待的目光中,他俩驾着令人自豪又令人敬畏的新型战机腾空而起。当他们驾驭着战鹰以漂亮的姿势,安全返回跑道时,掌声在机场的各个角落响起。笼罩在官兵心头的那股寒意,已悄然散去……
而一个月前因飞行事故跳伞的副团长魏文徽的重返蓝天,更是极大地鼓舞了团队的士气。对他这种负重起飞、愈挫愈勇的良好素质,海军首长给予了高度评价:“出现事故跳伞的飞行员,没有半年是调整不好心态的,你一个月就行,了不起!”
紧接着发生的一起特情的成功处置,成为“海空雄鹰团”全面建设中又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亮点。
10月的一天黄昏,部队进行跨昼夜飞行训练。副团长张少兵驾驶的战机出现了罕见的发动机故障:左右发动机出现转速差,减速非常明显。当张少兵突然听到耳机里传来清晰的语音告警声“减小右发转速”时,他的神经立即紧张起来。“一定要镇定!”张少兵暗暗告诫自己。他一边迅速向塔台指挥员报告,一边收右发油门到慢车。塔台指挥员迅速判明情况,果断下达了“关闭右发,保持好状态,准备单发着陆”的命令。张少兵凭着娴熟的技术,冷静地实施一连串空中特情处置动作,努力使动力不稳的飞机逐渐下降并保持平衡。经过11分钟的夜空搏击,战鹰终于安全地降落在跑道上,创造了该新型战机在特殊状态下夜间单发安全着陆的新纪录。
从此,自信与从容,像机场附近田野间清爽的风,在官兵心中吹拂。团队的全面建设,上了一个更新更快更科学的轨道。在接下来的10个月时间里,从团长到每个飞行员飞行时间比过去两年还要多,并在海军航空兵部队首次进行了特技双密穿云、夜间4机空战、对头拦截对抗等高难课目训练,他们一次次改写着海军航空兵飞行史上训练强度的纪录。
再试锋芒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次年9月下旬的一天凌晨,西北边陲某机场万籁俱寂。晨曦中,一架挂载某新型导弹的新型战机尾管喷射出耀眼的气流,犹如一把利剑,呼啸着刺向浩瀚长空。飞机进入预定航线后,很快发现并迅速截获、锁定目标。飞行员果断按下发射按钮,机身一抖,导弹从机翼下蹿出,拖着长长的尾焰,直扑目标。稍顷,戈壁滩上腾起一团团烟云,导弹全部精确命中!
至此,“海空雄鹰团”又创造了精确制导武器实弹射击10发10中的新纪录。
赤胆忠心,忠诚铸军魂
飞行是高风险的事业,流血并不仅仅是在战时。面对一个个高难课目,面对一次次生死考验,新一代“海空雄鹰”的回答掷地有声:“为了打赢的使命,哪怕在今天的训练场上承担再大的风险,也不能让‘海空雄鹰团’在明天的战场上愧对祖国和人民!”
早在2007年,副团长张建和飞行员陈惠忠领受了一架刚更换重要部件飞机的试飞任务。按计划,飞机需要上升至1.6万米。这个高度的温度常年在零下50摄氏度以上,没有云、雾、雨、雷。进入这个高度飞行,呈现在眼帘的不再是蔚蓝色的天空,而是深蓝色、紫色甚至近乎黑色。这个高度的空气非常稀薄,发动机推动力减小,飞机反应迟钝,机动性能变差,容易导致飞机失速,进入螺旋,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试飞的这一天,能见度不到4千米,当飞机到达1.5万米高空时,张建顿感飞机受到巨大的外压力,进入眼帘的天空一片灰黑,在陈惠忠的密切配合下,他迅速按照地面准备的处置措施进行调整,竭尽全力将飞机升到预定高度,凭着平时练就的技术,在完成了规定动作后,最终安全降落。
也是在这一年,飞行员王忠与刘宝在昼间复杂特技飞行返场着陆过程中,遭遇了空中漏液压油的重大险情。“决不能轻易选择跳伞!”面对生死考验,飞行员只要拉一下弹射手柄,就能远离危险,但国家花巨额资金装备的新战机、宝贵的飞行数据必将付之一炬、随之烟消云散。尽管单飞才只有6个架次,但他们不约而同地决定用生命作一次冒险。
新型战机虽然有良好的性能和较大的安全系数,但对液压、电源的依赖性很强。出现液压系统故障后压力失去,飞机将失去操纵,况且故障又发生在低高度的起落航线上,处置稍有不当,后果不堪设想。此时,在前舱的王忠脑海里迅速闪现液压系统故障的一系列症状,马上判定为“第一液压系统液压油泄漏”。在塔台指挥员的指挥下,他和刘宝密切协同,牢牢地控制住了飞机的飞行状态,12公里、10公里、6公里……机场越来越近,王忠屏住呼吸,双手紧紧扳住驾驶杆,两眼紧盯跑道。放襟翼,收油门,对准跑道……他们异常勇敢和冷静,只听“咚”的一声,飞机在与地面摩擦产生一股浓浓的青烟后,靠差动刹车安全着陆!
生死关头,国家为先。近些年来,面对越来越频繁的敌情,“海空雄鹰团”有时一天战斗起飞多达七八次,经常与外机进行面对面的较量。但不管隆冬盛夏还是节假日,他们从未误过一次战斗起飞。新一代飞行员为了保持和发扬老一辈飞行员“行如猛虎、攻如霹雳”的战斗作风,开展了首次到位、首次发动成功、首次进入、首次命中目标的超强度训练和快速反应训练,创造了全军战备等级转进的最快纪录。
一次,外国某型无人侦察机在我领海线附近开展侦察活动,气焰十分嚣张。该型无人侦察机(即“全球鹰”无人机)有“大气层侦察卫星”之称,具有低速、高空飞行特点,且该高度层有民航飞机通过,难以拍摄取证和跟踪监视。飞行员唐飞龙、曾建泽驾机冒雨起飞,迅速到达指定空域,提升飞机至临界极限高度,对其跟踪监视并多次调整飞机状态进行拍摄取证,在全军首次成功取得第一手视频图片资料,彰显了“海空雄鹰”的本色。
自担负我国钓鱼岛维权任务和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以来,该团每天都有数架飞机24小时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几乎每天都要战斗起飞,前出查证、侦察监视、驱离外逼、支援掩护。2013年1月,浙东沿海某机场,雾霭弥漫,大大超出战机的最低起飞条件。“丁零零……”突然,上级指挥所传来战斗起飞的命令。正在担负值班任务的大队长陈小勇、副大队长李超驾驶战机直奔当面海域,执行支援掩护任务。当他们到达指定区域,我正在执行任务的舰艇随即通过数据链发来“你们来了,我们就放心了”的电文。
雕弓如满月,枕戈射天狼。极目海天处,如今的“海空雄鹰团”已实现“全领空出击、全天候作战、全疆域到达”的目标。随着编制体制的调整改革,“海空雄鹰团”的荣誉已由所在旅继承,他们也由内陆移驻东南沿海机场,随时准备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听令出击,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