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共产党人
一
去年2月,我在霏霏春雨中踏进广州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是1924年6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由孙中山创建的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黄埔岛上,故称“黄埔军校”。这所学校成为国共两党的将帅摇篮,在中国现代政治史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走进黄埔军校旧址,恰逢这里正在举办《初心如炬——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专题展览。我随着参观的人群,逐个展厅参观起来。一个个展室、一幅幅历史照片及文字介绍,逐渐形成了一组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
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和领导。1924年秋,周恩来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叶剑英担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等共产党人先后担任了军校的各种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军校建立了秘密党组织。黄埔军校吸取苏联建军经验,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这是它成为新型革命军校的重要标志。
黄埔军校从1924年成立到1927年,共招收6期学生。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军校于4月18日开始进行“反共清党”,熊雄、萧楚女等被逮捕杀害。从此,黄埔军校开始变质,国共合作创办的黄埔军校宣告结束。
通过早期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干部。大革命失败后,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和使命,砥砺奋进,成为井冈山等早期革命根据地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工农红军与人民政权建设的骨干力量。
二
在“矢志革命”展区,我看到了红军时期徐向前和苏家埠战役陡拔河战场遗址的历史照片。瞬间,去年学习党史时了解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历史涌进了我的脑海……
大革命失败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鄂、豫、皖三省党组织先后成功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黄埔六期生潘忠汝任起义总指挥,黄埔三期生吴光浩、二期生刘光烈任副总指挥。起义部队组成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1928年1月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7军,7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这是鄂豫皖地区诞生的第一支红军队伍。1929年6月,黄埔一期生徐向前受中央派遣,到该部任副师长。起义胜利后创建了鄂豫边苏区。
1929年5月6日(立夏),在金寨县南溪镇丁埠,黄埔六期生周维炯等领导了立夏节起义(也称“商南起义”),成立了红11军第32师,周维炯任师长,黄埔六期生漆德玮、漆海峰分别任副师长和参谋长,五期生漆禹原任政治部主任,四期生肖方任97团团长。起义胜利后创建了豫东南苏区。
1929年11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等领导了规模更大的六霍起义。1930年1月,三支游击队合编成立了红11军第33师,黄埔三期生徐百川、姜镜堂分别担任师长和政治部主任。黄埔六期生毛正初响应起义,先后担任河西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游击师师长、六安县赤卫军司令。起义胜利后,创建了以金家寨为中心的皖西苏区。
这三次起义胜利后成立的红军主力部队,各师、团和地方革命武装的领导,大多是黄埔共产党人。其中周维炯、漆德玮、漆海峰、漆禹原、毛正初等都是六安(金寨县、裕安区等)人。
1930年3月后,受中共中央军委派遣,先后又有黄埔一期生许继慎、蔡申熙、陈赓、吴展,三期生熊受暄,四期生曾中生,六期生程子华等陆续来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在这里开展武装斗争的吴焕先、戴克敏、王平章、徐海东、王树声、高敬亭、舒传贤等共产党人,以及已在这里的一批黄埔共产党人一道,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苏区连成一片,成立了鄂豫皖特委和特区苏维埃政府,形成和壮大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在这块革命根据地,先后诞生了红11军(后改编为红1军),红15军(后与红1军合编为红四军)、红25军。1931年11月,红4军与红2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1932年11月,新的红25军组建。1933年1月初,红28军正式成立(后并入红25军)。红25军长征后,1935年2月再次组建了红28军,1938年初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
1931年11月至1932年6月,红四方面军先后发起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歼敌6万余人,主力发展到4.5万人,各县独立团、赤卫队等地武装发展到20多万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面积扩大到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350万人,建立了26个县级革命政权,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
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红军黄埔人和以蒋介石为首的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白军黄埔人曾多次对决。1930年7月,徐向前率红1军第1师在楚北重镇花园镇,与曾任黄埔军校代总教官的钱大钧部国民党军教导第3师对决,全歼守敌一个团。1932年夏,徐向前、蔡申熙、陈赓等率部,与曾任黄埔教官的陈继承,黄埔一期生黄杰、李仙洲部国民党军展开激战,尽管敌强我弱,仍重创敌人。
在参加长征的四支红军队伍中,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源、出发的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先后创立了鄂豫皖、川陕、鄂豫陕三块革命根据地。其中红25军在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长征结束前夕牺牲)率领下,第一个到达陕北,被誉为“长征先锋”,且是长征中唯一结束时人数增加了的红军队伍。
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被称为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和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这其中,黄埔共产党人居功至伟。1989年11月,被中央军委确定的33位(后又增加3位)军事家中,曾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的徐向前、陈赓、许继慎、蔡申熙、曾中生等5位黄埔共产党人名列其中。
三
在这个规模并不算大的展览中,我还看到出自我家乡六安的1名黄埔教官和4位黄埔一期生:
在“积极协助创校”展区,一张全身戎装、英气逼人的黑白人像照片吸引了我。照片中的人物叫茅延桢,安徽寿县(原隶属六安市)人,保定军校毕业,1922年入党,1924年参加黄埔军校筹建工作,经廖仲恺推荐于6月15日任第一期学生队第二队队长。他和周恩来等9位首批教官被誉为“红色拓荒者”。1925年他在郑州遇害,年仅28岁。
在“发展党员队伍”展区,一份《各届中共黄埔支部干事会主要干事名单》第一期候补干事一栏中,许继慎、陈赓的名字并列其中。许继慎,安徽六安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叶挺独立团队长、营长和团参谋长;1930年3月,任鄂豫皖特委委员、红1军军长;1931年11月,因张国焘“肃反”被错杀,牺牲时年仅30岁。2009年9月,许继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在同一展区,我看到寿县人曹渊,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叶挺独立团1营营长;1926年9月5日攻打武昌时牺牲,年仅24岁。叶挺称他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
在“矢志革命”展区,我看到了舒城人吴展、六安人杨溥泉的照片和简介。吴展,黄埔一期生,起义军中任第4军教导团第3营营长。1931年1月,吴展被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先后任红4军第10师参谋长、红四方面军红4军第10师参谋长,参加了商潢、苏家埠等战役。1933年春,他被张国焘借口“肃反”,杀害于四川通江,时年32岁。杨溥泉,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期间先后任营长、副团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9月,在潮州协助农民军打击地主民团时牺牲,时年27岁。
展览出口处,一副十分醒目的“初心映使命,如炬照征程”标语映入我的眼帘。家乡的5位黄埔共产党人,把生命之花绽放在践行初心和使命的道路上。他们和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一道,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后人过上好日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永远缅怀和纪念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