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期●青少年绿洲●

《大江南北》篇篇珠玑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

作者:曹揆美

  
  
  
  编者按:我们热诚地向广大读者,尤其学校德育教师和其他思想政治工作者推荐上海市青浦区颜安中学高三(1)班原班主任曹揆美的这篇文章。
  曹揆美同志在不长的时间内,把一个基础那么差的“乱班”治理得那么好,这是令人欣慰的。这充分说明,青年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只要正确引导,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他们是能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我们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充满信心。曹揆美在德育教育的实践中,运用《大江南北》来同那些庸俗读物争夺学生的闲暇时间的做法,是值得称道和借鉴的。
  
  2002年暑假,我所带的高三(1)班毕业了。有33位学生参加高考,除5位同学没有上线外,其他同学都被高校录取了,其中还有部分同学考入了本科院校,学校、老师、家长都很满意。我原先以为这个班基础差,没有人能考上大学,结果出乎我的预料,我感到很欣慰。这中间固然有老师们辛勤的汗水,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同时我还要感谢《大江南北》杂志,它给我们提供了精神食粮,对我们这个班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
  两年前,我接手了高二(1)班。这个班的同学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平均成绩为上海市最低分,其中一半人更差,属于分流入学的,根本就没有参加中考。整个高一阶段,班里乱得老师无法上课,几乎没有人爱学习,个别想要学习的也无法学,课也无法听。当该班升到高二时,班主任辞职了,其他老师也都不愿意带这个班。
  校领导找到了我,让我接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为此,我利用暑假挨个做了班干部的工作,刚开学情况比较正常,但过了不久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不少学生不仅纪律差,骂人犹如标点符号,打架、斗殴时有发生,班里男生大多抽烟,还有因严重违纪被处分的,其中有一人被处以留校察看处分。上课时睡觉、逗着玩、看课外书还算是较好的,有的学生甚至经常在课堂喧哗、捣乱。课外有些同学经常去游戏机房,常常是玩通宵,第二天就从第一节课开始睡到下午放……
  我这个当班主任的多么渴望有好书,能把它们介绍给同学们将学生们引上正道啊。就在此时经我县老领导沈蕴新同志介绍,我结识了《大江南北》。我立即推荐给全班同学,并把它作为我班进行理想教育的教材。我班有的同学一人订阅一册,有的是两人合订一册。《大江南北》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同学们,与那些庸俗读物争夺学生的闲暇时间。有人把它放在枕头下,抽空阅读。那些在抗日战场的杀敌英雄,那些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地下工作者,那些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战士,深深震撼了青年学生的心灵。同学们从中呼吸到了新鲜空气。他们开始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开始认识到过去自己是“以丑为美,以臭为香”。以前老师们不允许他们唱低级、庸俗的流行歌曲,他们很反感,所以屡禁不止。
  现在,同学们自己意识到那些东西太无聊,没意思。有一次组织他们外出旅游,导游提议大家轻松轻松唱唱流行歌曲,而同学们却唱起了《毕业歌》等健康向上的革命歌曲。革命历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学们的思想感情渐渐起了变化。学习有了榜样,劲头也越来越大了。我还记得在向同学们读《<大江南北>之友》刊登的《美意图搞垮中国的〈十条诫令〉》时,同学们脸上气愤的样子,当时教室里一片寂静。《美意图搞垮中国的<十条诫令>》从反面唤起了同学们维护祖国尊严的责任感,事后有人对爱吵闹的同学说:“别让美国高兴了。”这似乎是一句玩笑话,但反映了同学们逐渐懂得了个人的命运是与国家休戚相关的。爱国不再是一句口号,也不只是考试的答案。我们班在全校歌咏比赛中演唱了《我们走在大路上》、《毕业歌》,并获得冠军,评委对我班的评价是:“高三(1)班唱出了气势、唱出了精神。
  从高二下学期到高三,有关纪律、日常行为规范、黑板报、卫生三面流动红旗几乎常驻我们教室。我们班曾以阅读《大江南北》杂志为主题,召开过两次主题班会。一次是纪念“西安事变65周年”的主题班会。事前我们全班同学都阅读了2001年第12期《大江南北》刊登的熊月之同志的文章《民族大义高于一切——纪念张学良将军和西安事变65周年》,各自写出心得体会和感想。蒋文迪同学在发言时激动地说:“在那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蒋介石不顾民族、不顾人民,把枪口对内,不去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张学良将军以民族利益为重,逼迫蒋介石抗日,他置个人生死安危于不顾,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情怀,与蒋介石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它呢?”他含着眼泪讲完这段话。同学们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他的发言刚结束,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更重要的是他在行动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后来的学习中,他确实是发奋努力的,连着数次的数学测验都获得满分。
  另一次,是学习《大江南北》2001年第4期刊登的中国的“保尔”朱彦夫英雄事迹的主题班会。我先请同学朗读这篇文章,然后大家自由发言。当陆方永同学读到“朱彦夫同志在抗美授朝时,他在受伤昏迷中,饥渴难当,把打出眼眶挂在脸上的左眼球误吞进了肚里”时,他的声音嘶哑了,同学们的眼眶红了。这群吃穿不愁的中学生们,对先辈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有着这么坚强的意志是很难想象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尤其听到朱彦夫“用血肉和生命著书”一节时,同学们个个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也在不断地对照着自己学习的态度。“他写得很苦,很苦,用嘴衔着笔写,半天才能写出一个字来……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自责,他们深感自己身强力壮,学习条件这么好,对待学习却是如此马虎,而在生活上却追求享乐,这怎么对得起前辈、对得起祖国?有的同学谈到:“以前自己确实太渺小了。”
  一次次主题班会,一次次学习《大江南北》,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确实变了。
  在这次毕业考试时,语文试题为《论上网的利弊》。正好《大江南北》2002年第4期上刊登过十篇《网之“优”“忧”》的文章,对我班同学很有启发。因为我们班许多男同学都爱上网玩游戏,有些同学读了这篇文章后,在黑板报上写出了《别了,游戏机》的文章,所以,对这次毕业作文他们是得心应手。
  学生们走了,他们带着一年来《大江南北》的篇篇珠玑离开了母校。我相信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上,那些精神财富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激励学生们坚韧不拔地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作者为原颜安中学高三(1)班班主任)


上一篇:国庆“三照”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