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期●特稿●

重读夏征农同志两篇论民主的文章

作者:邓伟志

   
  在夏征农同志百岁华诞的时候,《夏征农文集》出版了。《文集》中有不少文章是我过去读过的。今天在重温的时候,许多往事涌上心头。最值得一说的是《严格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一文。
  《严格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是1962年中央“七千人大会”以后,夏老在山东出版的一本小册子。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作了关于党的民主集中制问题的讲话。夏老在他的《严格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中,一方面肯定了坚持民主集中制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某些不民主的地方。这样写,既做到了与党中央的基本精神保持一致,也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因此,出版发行以后,深受读者欢迎。不少人认为夏文切中了时弊。可是,在“文革”一开始,有位大人物诬告夏老的这本书,说什么“认为党不讲民主,就是否定党的组织路线,否定党的组织路线就是否定党的政治路线”。政治帽子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大,一下子上纲上到了“反党”。
  有大人物发话,有关部门不得不组织批判。由于夏老的这本书早已脱销,因此就印成大字本分发,让人们“奇文共欣赏”。大字本分两种:一为全文、二为摘编。批判先是在上层内部进行,后来又扩大到像我这样的小干部也拿到了全文和《摘编》。不用说从全文的“鸡蛋里挑不出骨头”,就是从已经被认为是错误言论的《摘编》里,也找不出“反党”的影子。当初不少人认为可能是“批判从严、处理从宽",也许不会对夏老怎么样。可是,事后证明:这只能是个善良的愿望。
  1966年6月13日“免去夏征农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部长职务、任命张春桥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部长(还从外单位调来了一位副部长)”的通知下发。传达时,会场上鸦雀无声,空气比铅块还重,彼此相对无言。
  夏老被免职时,我还没有结婚,住在宣传部集体宿舍里。大约在晚上八九点钟,我看书看累了,跑到走廊里伸伸腿时,忽见宣传部四楼的各个办公室的灯都开着。跑过去一看,大字报铺天盖地。有揭的,有批的,还有指出刚贴出的墨迹未干的大字报是“假揭发,真包庇”的。紧接着,一本又一本《大字报选》发了下来。
  于是,我隐隐约约看出在“五·一六”通知后,夏老之所以会成为上海第一个被罢官的人,背景是:反江青。
  夏老在30年代就认识蓝萍,即江青。1965年江青在北京施展不开,跑到上海后,很想借夏老的声望给她装点门面。
  1965年,江青想拉夏老抓京戏,夏老不热心。夏老说:“华东六省一市两亿多人民都要看戏,胃口各不相同。我个人是喜欢京剧的,可是,我作为宣传部长总不能只给群众看一个京戏。你们搞你们的京剧,我抓我的普及,我抓多样性。”看戏时,江青邀夏老到贵宾室坐坐,夏老不去。心地狭窄的江青便认为这是夏老不给她面子。
  1965年,姚文元趴在宛平路的一间大办公室里炮制《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江青想拉夏老参加讨论,帮姚文元修改《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江青以左一个“保密”、右一个“保密”,来显示对夏老的信任和尊重。可是,夏老对江、姚鬼鬼祟祟的样子,看不顺眼,说:“写文章还保密,不正派!”夏老的家距离姚文元批《海罢》的地方只隔一个竹篱笆,夏老不去“讨论”。
   “文革”结束后,夏老在70年代末又发表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一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掷地有声的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进一步把中国的民主理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与《严格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姊妹篇。《严格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夏老近六十岁时写的,为上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是夏老近八十岁时写的,为下篇。上篇历尽坎坷,下篇立即受到党中央主要领导人胡耀邦的称赞。
  今天,在夏老一百岁的时候,我们再打开这两篇文章,依然能看出这两篇的理论意义在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