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期●专稿●

战车之魂记独腿教管张战平

作者:田晓蔚 徐新 项志明

   
  张战平,总参炮兵学院南京分院自行火炮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大校军衔。1969年入伍,1993年8月调任原南京炮兵学院任自行火炮专业教员。4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员”、“全军院校教书育人优秀教员”、“总参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银奖。
  现年49岁的张战平出身军人世家,1969 年人伍后,从坦克驾驶员一步步升到了某集团军器材处处长。他在下基层检查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火炮自行化是炮兵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当时全军却没有一所专门培养自行火炮专业指挥人才的院校,少数部队虽然装备了自行火炮,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自行火炮不能真正发挥其效能,无法迅速生成战斗力。这种装备等人才的现象与现代化战争的要求相距甚远。他强烈地感到:军队要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没有掌握现代军事高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武器装备再先进也没有用。从那一刻起,他的心中便萌生了到军校当一名教员的念头,立志将为我军炮兵现代化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当作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
  1993年8月,当得知南京炮兵学院(现炮兵学院南京分院)新开设自行火炮专业急需教员时,他毅然要求调人学院自行火炮教研室,当了一名普通的“教书匠”。
  就在张战平的梦想之旅刚刚起步之时,一场意外险些把他生命的翅膀折断。
  1995年6月4日中午,张战平正在自行火炮专业教室加班制作教学模具,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爆炸使他倒在了血泊之中。几分钟过后,当他被身上的多处伤口疼醒时,第一感觉便是左眼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他勉强睁开右眼,这才发现右腿膝盖以下已经全炸断了,只有几丝皮与断腿勉强连着,伤口正向外喷着鲜血。听到响声最先赶到教室的十中队学员,面对满地的鲜血和血肉模糊的张战平,怔得不知如何是好。“快,快给我止血”,躺在地上的他镇静地对学员们说。“怎么止?”年轻的学员不知所措地问。
  “撕衣服,扎大腿。”张战平大声地指挥着学员。接着,他又强忍疼痛,让学员向院总值班室报告、打电话叫救护车……此时的他,仿佛不是生命垂危的伤员,而是战场上千军万马中的将军,在指挥一场突然打响的战斗。也正是这超人的镇定,使他在生死线上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10分钟后,当学员们将张战平送至距学院3公里远的解放军83医院时,这些年轻人又目睹了一幕令他们终身难忘的壮举。
  当时,因失血过多,张战平早已昏迷了过去,脸上惨白如纸,豆大的汗珠从他那因极度痛苦而痉挛变形的脸上一滴滴地滑落。医生已无法量到他的血压,心脏的搏动也已极其微弱。在场的人都担心他能否熬过这段生死徘徊的关键时刻。突然,张战平睁开眼轻轻说了句:“给我唱首歌!”
  微弱而清晰的声音令大家心里一惊:“唱什么歌?”小曲前“《我是一个兵》。”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字字句句满含深情的生命之歌响起来了,歌声飘扬着,传出了83医院的门诊大厅,回荡在群山叠峰间。医生们来了,护士们来了,住院病人们来了,大家围拢在这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军人身旁,目睹着这可歌可泣的一幕,一股强烈的热流在大家的心中激荡。
  唱着唱着,学员们的眼中噙满了泪花,歌声已不能连成调,在场的人们也泣不成声……事隔多年,当时83医院骨科的徐栋华主任回忆起这段往事,至今仍深有感触地说:“张战平在无法忍受剧烈疼痛之时,能够用歌声来鼓舞自己,确实让人敬佩。像他这么坚强的军人,我还是第一次碰到。”
  先后7次大手术,100多天的住院治疗,张战平永远地失去了右腿、左眼、右手食指和两耳鼓膜,嗅觉完全丧失,被评为一等伤残。
  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张战平,对三尺讲台的眷恋和执着依然如故。在病床上,他悄悄地在日记里写道:“我现在是残了,但我不想一辈子当废人。虽然只有一条腿,也要临风而立,笑对人生。只要精神不垮,定能谱写生命的华彩乐章!”
  生命的华彩乐章,张战平是用一个个具体的音符奏响的。残端伤口刚愈合,他就采用拍打、挤压,甚至用绷带缠的方法,让残端处的肌肉萎缩下来,安上了简易假肢,开始练习用假肢站立。冰冷坚硬的假肢挤压着右腿残端创面,就像锋利的钢针不断扎在伤口上。张战平一步一步地挪动,一遍一遍地练习,从双拐到单拐,从单拐到脱拐,冬去春来,家门口的那块草地上竟硬生生地被他踏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他也终于可以脱拐走上一二公里,站立两小时。
  身体其他部分的伤残,张战平想着法儿,一样一样地克服。少了左眼,影响左边视界,常撞上左边的东西,他就有意识地将头向左偏,比较平均地分配视界;右手食指少了一个关节,影响握笔写字和操作电脑,他就改用左手握笔和操作电脑;听力受损,他就多询问、仔细听……
  就这样,张战平凭着对生活对事业执着的爱,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逐渐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
  1996年3月6日,张战平在受伤10个月后,终于在那间发生意外爆炸而使他致残的教室里重新登上了讲台。上第一堂课时,学员们考虑到他只有一条腿,特意在讲台上为他准备了一张凳子,请他坐着讲。但张战平坚决不同意,他严肃地说:“我既然登上了讲台,就绝不能坐着讲课。这不仅是对你们的尊重,也是一名军校教员的本色。”50分钟的一堂课,还没有完全康复的张战平始终用一条腿站立着,汗珠布满了额头,血水浸透了衬裤,而台下的学员却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他所描绘的自行火炮世界里。
  2000年暑期,张战平牵头组织自行火炮单炮战术训练。为编写作业指导法,组织好实车课目示范,他和教研室教员一起去训练场地勘察、选点、测量。训练场坑坑洼洼、茅草丛生,张战平拖着伤腿深一脚、浅一脚,一个点一个点地勘察,不知摔了多少跟头。当时正值盛夏,气温高达摄氏38度,为防止残端磨破感染,他干脆不穿假肢,拄着拐杖实地勘察。一连30多天,终于编写出了自行火炮单炮战术教程,摸索出自行火炮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重返讲台6年来,张战平磨坏了4只假肢,带了6届800余名学员,去年又开始带硕士研究生。面对一茬茬的学员,他欣慰地说:“重上讲台对我来说虽然苦点、累点,但看到我军自行火炮事业人才辈出,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战车,是张战平生命中的挚爱。与战车相伴30年,在别人眼里看来冰冷无息的钢铁之躯,早已深深地融人了张战平的生命。
  虽然为战车而伤、为战车而残,但张战平依然无法割舍对战车的那份独有情愫。
  重驾战车的梦想紫绕在张战平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作为坦克特级驾驶员,张战平有着3000多摩托小时的驾驶经验,令他引以自豪的同时也让他深感不安。他算过一笔账:培养一个战车驾驶员平均每小时的费用是4000元,3000小时可谓“身价千万”,轻言放弃,愧疚远大于遗憾。
  然而,重驾战车对于只有一条腿、一只眼的一等伤残军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张战平决心将之变成现实。一条腿,再也无法做出“三步登车、两步下车”的标准动作了,他就先把臀部坐到车上,再把腿一点点挪上去。右腿假肢踩油门不像正常脚有感觉,他就凭着自己的驾驶经验,靠辨别发动机的不同声音来控制油门。假肢没有正常脚灵活,不能迅速实现油门与制动间的转换,他就摸索着练习用左脚踩制动。少了一只眼,对距离的判定缺少了对比度,他就练习对照地面的一些参照物来掌握车距。
  1997年10月29日,张战平终于迎来了重驾战车的这一天。发动、起车、加速、换档、转向,一切都很顺手,看似庞然大物的铁家伙在张战平的熟练操纵下,发出阵阵轰鸣,欢快地向前冲去。到直线桩限制路了,这是检验驾驶员技术的重要一关。 高速接近,对正方向,减档减速,三次转向,加大油门,加档加速,高速离开。战车稳稳地离开了限制路,动作如行云流水,丝毫看不出他是在用独腿驾战车。
  “成功了!”当张战平微笑着走下自行火炮时,全场人员都情不自禁地欢呼了起来。同一教学组的韩晓东副教授更是高兴地把他一下抱了起来,连转了三个圈:“战平,你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个日子:1997年10月29日。在受伤两年零四个月后,你又重新驾驶了战车。”
  张战平通过练习,他又陆续恢复了指挥车、侦察车等多种战车的驾驶技能。张战平开始全面受领自行火炮理论和驾驶教学任务,并担任了某国留学生实车驾驶的教官。在教学中,留学生们只是感觉张教员的腿脚可能有些小毛病,但都没察觉出他少了一条腿。直到归国前夕,大家才从其他教员的口中知道,驾驶技术这么棒的教员居然只有一条腿!离开学院时,他们一起用本国的最高礼节向这位独腿教官表达了敬意。
  让陆战火炮变为水中蛟龙,一直是炮兵科研人 员为之奋斗的目标。受水陆两用坦克的启发,张战平设想将某型自行火炮改造成能在水上浮渡自航。开始,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 20多吨的铁家伙能在水上漂着前进?但张战平坚定地说:“搞革新就要敢想!”
  张战平为解决自行火炮水中浮力和推动力问题,他拖着残腿,跑遍了南京所有的图书馆、研究所和军工企业。他发现,自行火炮因底盘较重,密封后在水中浮力仍然不够,便巧妙地给自行火炮加装浮箱,有效地解决了浮力问题。为解决水中推进力问题,张战平北上哈尔滨,南下衡阳,找军工专家请教,到部队实地调研,利用将这一“异想天开”的想法变成现实时,人们无不称奇。有关专家称,这一成果开创了我军现役自行火炮适应性技术改造的先河,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1年暑期,张战平到新疆,调研西北边陲炮兵作战训练情况,解决自行火炮在新疆边远地区的作战使用课题。到了新疆,连续不停地奔波,他的右腿残端很快就被磨破了,加之高温,伤口感染化脓。部队领导见状,提出请各单位将有关情况整理后书面报上来给他。但张战平坚决不同意,他发动机的动力通过特殊的传动装置带动螺旋桨。两年后,当张战平说:“我既然来了,不到基层炮兵连队走一走 ,心里不踏实。”第二天,张战平又怀揣随身携带的“三件宝”——纱布、红药水、创可贴,一瘸一拐地匆匆上路了。
  在南疆拜城,当年曾参与救护张战平的原十队学员陆绪国见到他时,几乎不敢相认,紧紧握着张战平的手,眼里噙着泪动情地一连说了三个没想到:“教员,我没想到您还能重返讲台,没想到您还能重驾战车,更没想到您只有一-条腿,竟然还能不远万里跑到新疆来看望我们!”
  回院后,他利用这些资料,很快又投入了新一轮的教学科研。
  不久前,他和同事们合作完成的《自行反坦克炮兵作战运用研究和编配方案论证》等3个科研项目已正式通过了上级鉴定。
  重返讲台以来,他先后获5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出版专著1本,编写教程、教材8部,在军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在部队教学训练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