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期●青少年绿洲●
到北京上大学是我的首选
作者:王强
我叫王强,今年刚参加完高考,与别人不同的是,在对别的同学父母送考、伴护的羡慕中,我却独自走向考场,因为我的父亲正在重疫区北京某建筑工地施工,母亲在农村辛勤劳作。我的家在苏北盐城市的农村,父亲因为生计,常年随镇上的建筑队外出施工。今年元宵节一过,父亲便背着行囊,走出仍沉浸在节日气氛里的村庄,踏上了北去的列车,奔赴北京某外商投资12亿美元的中心电子工程工地。
临走时,父亲眼里噙着泪水,他放心不下年老多病的爷爷、未老先衰的奶奶,也放心不下我这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父亲说,不管怎样,今年到三夏大忙时,一定会回来一趟,一是帮助家里夏收夏插,更重要的是照应我考前这段时间,并把我送进考场。我们全家人期待着。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让这一愿望化为泡影。由于父亲所在的工地在北京,县里、乡里、村上的干部都几次三番跑上门劝说我母亲,不要让我父亲回来,家里的事情由他们统一安排。不久,我收到了父亲寄自北京的一封信以及他们公司寄来的400元汇款。父亲在信中说,很抱歉,由于“非典”疫情,他已不能回家参加农忙,也不能送我进考场了。建筑公司领导给每个在外施工人员家庭寄发了400元夏收夏插劳务费。他还特别提到,他们工地的防非工作抓得很严,工地上聘请了8名北京当地医生和10多名保安人员驻地服务,提高了伙食标准,调整了施工作业计划,保证了防非期间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视察了他们工地,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最后,父亲再三叮嘱要注意家里家外的卫生。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我抽空回家把信读给了爷爷和母亲听,他们非常高兴。
快要高考了,母亲从箱子里拿出200元钱,说让我上过晚自习后,上街买点吃的,别饿着。是的,每当我看到同学们自修结束后回到父母身边,吃上香喷喷的夜宵时,心里总不是滋味,可我怎么能跟别人比呢?别人的父母在家乡有好的工作,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自然少不了家庭的温馨。而我家却没有这一切。我没有接过母亲手中的钱,只是多拿了家里一些鸡蛋,又回到了学校。
高考前夕,我收拾起所有的复习资料,深藏父母多年的希望,美美地睡了一觉。6月7日一早,迎着朝阳,我信步走进考场。考后,我给父亲去了一封信,“考得不错,想把志愿填到北京的大学,读大学时也好去看看你”。父亲接信后,按捺不住兴奋,拿着他们公司经理的手机给家里打来电话,“不错,不错,孩子,就把志愿选定在北京的大学。看来我们要在北京安营扎寨几年了,等“非典"过去,大忙过后,你母亲也来北京玩玩。领导说了,家属的来回车票报销,等分数出来时就打这个电话,告诉我一声,让大家欢喜欢喜。再见!”啪,手机很干脆地关了。可大家的高兴劲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