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著名军旅作曲家胡士平
日前,我们慕名前往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江坝社区,来到被誉为“党外布尔什维克”、“鲁迅式战士”的革命烈士胡竺冰的故居,以及依托故居和六洲暴动旧址建成的“白茆红色传承馆”参观、学习。一走进红色传承馆的展示厅,就看到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一件件珍藏的历史实物,就听到一曲曲悦耳动听的经典歌曲和志愿讲解员一句句声情并茂的生动讲述……
游客们感慨尤深地表示:想不到白茆的红色资源有这么多,想不到经典影片《渡江侦察记》里有这么多实景镜头竟然是在白茆境内的黑沙洲、天然洲拍摄的,更想不到耳熟能详、婉转悠扬的经典歌曲《珊瑚颂》的作曲家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这位作曲家,就是革命烈士胡竺冰的侄儿胡士平。他是从抗日战争硝烟和解放战争炮火中走来的著名军旅作曲家,建国后曾任海军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兼海政文工团团长。
胡士平1924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原属无为县)白茆镇的胡家瓦屋,一个革命大家庭。胡士平的大姐夫倪合台、二姐夫夏子旭,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已是中共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腥风血雨的危难之际,他们勇于担当,前后担任中共无为县委书记。1929~1931年,两位姐夫相继惨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这在胡士平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燃起了革命的星火。他从小就暗暗地立下壮志,一定要高举先烈们的旗帜,踏着先烈走过的足迹,义无反顾,前仆后继,继续前行。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他的家乡成立了游击队。时年 13 岁的胡士平,受其伯父胡竺冰组建抗日游击队的影响,踊跃报名参加,但因年龄太小,未被吸收。1938 年7月,胡士平三番五次找游击队领导硬缠软磨,赖着不走。最后,游击队领导收下了这个年仅14岁的小游击队员。一天,游击队在转战途中遇上了东进抗日的新四军四支队的战地服务团。游击队领导将他和几个小游击队员送进了该团。当年的战地服务团,是以抗战歌曲和戏剧演出宣传抗日救国的文艺团体。在战地服务团里,副团长汪道涵作为音乐创作的启蒙老师,手把手教他识乐谱,一个字一个字教他学发音。他后又得到了新四军作曲家孟波、洛辛等悉心指导。1940年,16岁的他正式步入了为新四军战歌写词作曲的创作之路。
抗日战争后期,胡士平调任5旅前锋剧团团长。作为新四军军旅作曲家,他指导创作了《王贵与李香香》 (清唱剧),改编并导演了歌剧《血泪仇》 《买卖公平》 《四姐妹夸夫》,编导了《欢庆胜利腰鼓》,创作出《枉费心机》 (独幕剧)。在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胡士平深入部队,深入战地,深入乡村,边收集军民抗战打日伪的真实素材,边挑灯夜战进行歌曲戏剧的创作。部队需要什么,他就创作什么;抗战需要什么,他就创作什么。他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浇开了一朵朵“战地黄花”,如《人民子弟兵》 《模范战士》 《保卫路东向铁的党军前进》 《消灭还乡团》等歌曲和剧目,受到了部队和战地军民热情的欢迎,激起了强烈反响,鼓舞了斗志、增强了士气、树立了信心。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胡士平被调到人民解放军第30军,在淮海军分区文工团担任音乐教员。他围绕着当时战争的态势和部队指战员的思想情绪,及时创作了《打破敌人的新花样》 《咱们的连队》 《我们打得好》等歌曲和民歌小调,戳穿了蒋介石假和谈真反共、打内战的图谋,为敲响根据地军民思想警钟,激励军民夺取全国胜利的信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949年4月,胡士平调任30军文工团团长。渡江战役开始后,他用日记详细地记载了4月21日我百万雄师过大江,以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记下了一本完整的《渡江日记》 (共40页),对研究渡江战役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至今还展示在“渡江胜利纪念馆”中。
新中国成立之初,胡士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国军民欢庆解放的锣鼓声中,创作了《建国腰鼓》 《欢呼歌唱新中国》 《花棍进行曲》 《我们永远是战斗队》 等歌曲。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很快就唱遍了部队,唱遍了城乡……
1950年2月,第30军军部直属队奉调参与组建人民海军,胡士平也随调到刚刚成立的华东海军文工团任副团长。从长期的陆军转入新成立的海军,从陆地平原转入浩瀚海洋,胡士平决心更快、更好、更多地创作适应海军建设需要的歌曲和剧目。
1951年初夏,胡士平带领文工团一支由37 人组成的朝气蓬勃的歌舞小分队,乘船艇、登码头、上海岛、进渔村,作海上巡回演出。在40 多天的巡演中,他亲身体验了水兵们的战斗生活,体会了海岛在反侵略战斗中的地位和作用,体验了岛上渔民解放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收集了大量鲜活的素材,创作了一批适应海军建设发展的歌曲和剧目,如《人民海军之歌》 《军舰就是我们的家》 《宣誓》 《第一面红旗》 《水兵之歌》 《苦学苦练》等。这些歌曲和剧目,既通俗易懂、易学易唱,又大众化、口语化。如《苦学苦练》这首歌,第一段歌词是:“天天练、日夜练,练好了本领上前线,世界上没有困难的事,只要我们苦学苦练。”第二段歌词是:“天天练、日夜练,航海动作要熟练,不管它黑夜大雾起风暴,战斗航行也灵便。”这首《苦学苦练》歌,当年在海军初建大练兵时,对鼓舞军心、士气对提高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0年代初,胡士平处于创作硕果累累的时期。他创作的歌曲和舞蹈音乐作品主要有《解放区风光好无边》 《人民子弟兵》 等。胡士平不仅是位激昂雄浑的军歌创作高手,而且是位咏叹柔情歌剧大家。蜚声神州大地的歌剧(及电影)《红珊瑚》中的经典唱段《珊瑚颂》及《海风阵阵愁煞人》等,即是海政文工团老团长赵忠和钟艺兵、林荫梧、单文作词,胡士平、王锡仁作曲的扛鼎杰作,成为中国歌坛的经典之一。
1989年,《珊瑚颂》荣获建国40周年“唤起我美好记忆的那些歌”优秀作品奖和“五洲杯”广播金曲奖。2019年6月,《珊瑚颂》又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之列。1991 年春天,胡士平将其一生作曲的 500多首歌曲汇集在一起,出版了以《红珊瑚》为书名的《胡士平歌曲选》。
离休后,胡士平笔耕不止。他又先后发表了《庐剧唱腔初析》等文章,出版了《步履无声》 《半拍斋散文》 《中国歌剧史(中篇)》 《音乐札记》等几部大作及逾百万字的其他作品。90 高龄时,他还创作出《百年好合》 《诗词之友歌》 《中学生之歌》 《铜草花儿为你开》 《随时听从祖国召唤》 《实现我们的梦想》 《梦之歌》等歌曲和剧目。
胡士平作为著名军旅作曲家,为部队的建设、为中国歌剧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正如作曲大家孟波评价的那样:“虽然他多次谦逊地说:常感劳作终生而成就甚微。但是,事实上他没有辜负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他不仅是一位在战斗中成长的作曲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歌词作家和文艺活动家。”1988年,胡士平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2010年,他荣获中国歌剧研究院颁发的“歌剧作曲终身成就奖”。
2013年9月13日,胡士平走完了人生辉煌的路,享年 90岁。他,一路走来一路歌;他,一路走去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