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期●扬我中华魂●

永远活着的革命英雄瞿秋白

作者:张永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诞生于常州城内青果巷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取名瞿双,人一百收或雷,后又敬名秋白。他少年的聪慧好学,能书会画,1910年到常州府中学堂读书,阅读名T报刊,十分关心国。1922一二月,瞿秋白在莫斯科由张太出绍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6月,在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当选为中央委员。秋白生前长期担任党的各种重要令领导工1,具中担任党的政治令领导包十大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有时主持中央工作)就有八一久(1923 -1931年)。他毕生致力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绩合,研究并解快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兼备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素质,一生胸怀坦荡,忠于祖国和人民。1935年6月18日,当他在福建省长汀县罗汉岭下英勇就义时,年仅36岁。
  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为四卷本《瞿秋白文集》所写的题词中说:“瞿秋白同志死去十五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刻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异国觅圣火
  1916年农历正月初五深夜, 秋白的母亲金璇(字衡玉)),由于生活困窘,债台高筑,被迫用虎骨酒吞服红磷火柴头自杀,从此一家星散。1917年9月,秋白在北京考进了俄文专修馆。经过三年苦读,他不但能说流利的俄语,还能翻译俄国文学作品。对于英文、法文,也在这时打下坚实的基础。1919年,秋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洗礼,成了李大钊发起的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中坚骨干,在《新社会》刊物上发表了多篇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消亡等文章。秋白认为要创造新社会,必须实行“激烈的改革运动—一革命——根本的改造”。
  玉1920年10月,瞿秋白不顾结核病的困扰和亲友的劝阻,以《晨报》记者的身份,奔赴世界革命的赤都—一苏俄,寻觅救国救民的圣火。从1921年1月25日到达莫斯科,到1922年12月21日回国,他在苏俄生活、工作了近2个年头。在此期间,他曾三见革命导师列宁,走访许多地方,写下了《俄乡纪程》与《赤都心史》十多万字文章,如实地记录了他在新生的社会主义苏俄的所见所闻与自己的心路历程。他除忙于考察、学习和笔耕外,还积极投身一些重大的政治活动,不断从实际生活中了解和认识俄国在十月革命以后的根本变化。
  1921年秋起,秋白还在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中国班里担任助教和理论课翻译。当时中国班的同学有刘少奇、罗亦农、彭述之、任弼时、柯庆施、王一飞、肖劲光等40多人。1922年1月22日,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简称“远东劳动大会”")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开幕。列宁接见中国代表团时,由秋白翻译。1922年11月5日到12月5日,秋白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之后,鉴于国内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与中国代表团团长陈独秀一起离苏回国。
  革命斗争前锋1923年6月15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向导》先后创刊,秋白任前两刊的主编并参与《向导》的编辑,他同时还为《民国日报》、《东方杂志》等报刊撰写文章。
  1923年6月中旬,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秋白为党的“三大”主持起草了党章、党纲草案,并向大会作报告;又参与了“三大宣言”的起草。“三大”主要讨论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问题,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好思想上、理论上、策略上的准备。秋白被选为中共“三大”的中央委员。1924年1月24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秋白参与修改了著名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大会宣言。在会上秋白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委,后又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秋白经常奔波于沪穗之间,负责处理国共两党合作问题,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很大贡献。
  1923年夏,由李大钊向于右任推荐,秋白到创建不久的上海大学工作。他在上海大学工作了一年五个月,和邓中夏等同志—起,辛勤耕耘,为党造就了一大批共产主义的优秀干部。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举行,秋白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并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会上,秋白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并与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彭述之共5人组成中共中央局,领导全党工作。
  “八七会议”挽狂澜
  1927年相继爆发了“四·—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中国共产党面临被敌人瓦解和消灭的危险。为了进行武装抵抗,瞿秋白参加了7月 25日中共中央常委扩大会,带去了他热烈赞同的李立三、邓中夏、恽代英等同志要求中央同意在南昌举行起义的建议。南昌起义后6天,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八七紧急会议”。瞿秋白主持会议并代表中央常委作工作报告。“八七会议”通过了《告全党党员书》和其它决议案,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右时没有防止“左”的错误,反而容许和助长丁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的频向,使党的力量又遭到了许多损失。瞿秋白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对此有所觉悟,1928年1月在《中央通告第28号》中,便提出了反对“盲动主义”问题,到1928年4月,“左”倾盲动主义就在全国范围基本结束了,历时半年左右。出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会上,瞿秋白代表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会致开幕词,并作了题为《中国革命与共产党-关于1925年至1927年中国革命的报告》,同时他也作了自我批评。大会继续选举他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六大”结束后,秋白留在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第一任团长。
  1930年8月,瞿秋白和周恩来回到中国,于9月24日至28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着重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可是两个月后,共产国际来信蛮横地指责三中全会犯有“调和主义”的错误。在共产国际新任驻中国代表米夫的直接干预下,对瞿秋白进行了“无情打击”,撤销了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将他赶出了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王明等人担任了新的中央领导。于是,以王明为代表的比李立三更“左”的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
  左翼文化领航人
  1931年4-5月间,瞿秋白遭受王明“左”倾错误领导者的诬陷打击之后,重新回到了自己所热爱的文学园地。他和鲁迅等人带头冲破文化战线上“左”的桎梏,团结和领导党内外的有识之士,实现了策略上的转变,建立并逐步扩大了文艺界抗日爱国统一战线,使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进人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当时“左联”把文艺仅仅看成是政治的传声筒,形象化了的标语口号,不顾文艺组织本身的特点,参与“飞行集会”等一类冒险活动,每次总是以自己同志的流血、被捕而遭受重大损失;加上组织上的宗派主义、关门主义,所以在1931年春,“左联”的阵营已日见零落,党掌握的公开刊物完全没有了。
  为尽快消除“左”倾给革命造成的危害,瞿秋白具体地分析了1928年以来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成败得失,大力倡导利用合法斗争形式,扩大左翼队伍和左翼文化阵地。他派自己的同志陆续打进《申报》《晨报》、《大晚报》去当副刊编辑,发动“左联”作家向《东方杂志》、《申报月刊》等投寄各种体裁的作品,并鼓励洪深、郑正秋、夏衍、石凌鹤、田汉、聂耳、司徒慧敏、阳翰笙等好多同志,先后进入了电影界,制作了大量进步的电影故事片。通过田汉争取和团结了法国百代唱片公司的负责人任光,得以把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及《大路歌》、《毕业歌》等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录制成唱片广泛发行,从而使抗战的歌声风靡全中国,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起抗日救亡的号角。
  瞿秋白和比他年长20岁的文坛主将——鲁迅,在十分艰苦的斗争中,结下生死不渝的战友深情。在1932年9月以后的一年多时间内,秋白夫妇为躲避敌人的搜捕,曾3次到鲁迅家避难。这段时间内,秋白写出了许多精美犀利的杂文,鲁迅“每每无限惊叹于秋自文情并茂的新作是那么精美无伦”,并用自己的各种笔名, 由许广平抄过投寄出去发表,后来又将其分别编入自己的杂文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和《准风月谈》等书中,以便于流传。
  1933年9月,秋白又一次遭到王明一伙“最无情的斗争”之后,12月中央来电,通知他只身去中央苏区。他料到今后与鲁迅、茅盾天各一方,难有再见面的机会,冒险去向他们话别,并将编就的《乱弹》文集稿本交与鲁迅保存。
  诸夏怀霜垂千秋瞿秋白在1934年2月5日到达江西瑞金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教育委员(即教育部长),还兼任苏维埃大学校长,担任《红色中华》报的社长兼主编。他以带病之身,对苏区的文化建设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夕,瞿秋白曾向中央要求随军同走,未获同意。中央主力红军撤走后,蒋介石派兵10万,划区“清剿”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秋白在严重的敌情和极端艰苦的流动环境中,始终坚守岗位。但不到3个月时间,兴国、瑞金、长汀相继失陷,形势更加险恶。这时,秋白的肺病更严重了。陈毅和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商量后,决定送他经香港去上海就医。
  1935年2月11日,秋白和邓子恢、何叔衡等从瑞金九堡附近出发,昼伏夜行,于24日拂晓渡过汀江,到达长汀县水口镇小运村附近。他们不幸被敌人包围,经过激战,护送队员伤亡大半,何叔衡负伤牺牲,邓子恢等少数同志冲出包围。瞿秋白与项英的妻子张亮及周月林被俘。
  主匪兵把秋白3人押回水口镇后,把秋白吊在屋梁上用鞭子抽打,秋白说自己叫林祺祥,编造了一套假口供,坚不吐实。张亮、周月林当时也谎报了姓名、身份。他们后来被送到上杭县城监狱关押,敌团长严刑逼供,秋白始终不改口。4月6日,被俘的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的妻子,供出了瞿秋白、张亮等在长汀潘田地区被俘之事,瞿秋白的真实身份再也无法掩盖。5月9日,秋白被押到长汀,关在敌三十六师师部。第二天,敌人派叛徒郑大鹏当面指认。从此,下定牺牲决心的秋白,在狱中和敌人展开了一场特殊战斗。5月13日,秋白在长汀狱中写了一篇很长的“供词”,全面、热情地宣扬苏区在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批驳了敌人反共反苏宣传,击中丁国民党的痛处。敌人无耻地劝他效法叛徒顾顺章。秋白愤然回答说;“人爱自己的历史,甚于鸟爱它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我不是顾顺章,我是瞿秋白!你认为他这样做是识时务,我情愿作一个不识时务笨拙的人,不愿作个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秋白慷慨陈词,视死如归,敌人的劝降阴谋彻底破产。
  6月初,蒋介石发出密令:“瞿匪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6月18日早晨,三十六师派一个连长到囚室正式向秋白出示了枪决命令。据记者当日报道:瞿秋白来到中山公园,“信步至亭前,已见菲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
  用餐完毕,秋白在数行荷枪实弹的敌兵押送下,出了中山公园,缓步向西门外罗汉岭下的刑场走去。他手夹香烟,顾盼自如,沿途唱《红军歌》,又用纯熟的俄语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到达刑场后,瞿秋白盘膝坐在草地上,对刽子手微笑着点头说:“此地很好!”枪声响了,瞿秋白烈士的鲜血迸洒在草地上。当天下午,他的遗骸葬于罗汉岭盘龙岗。
  1935年6月后,鲁迅支撑着病体,在9月间就把秋白遗著中有关文艺、文艺理论方面的译文,编成两厚册《海上述林》集资付印,书署“诸夏怀霜社校印”,表示全国人民都在沉痛地怀念瞿秋白。鲁迅说:“我把他的作品出版,是一个纪念,也是一个抗议,一个示威……人给杀掉了,作品是不能够杀掉的!”
  瞿秋白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永昭史册,万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