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期●游记●

重游厦门

作者:胡家华

  
  
  厦门是我旧游之地。40多年前,在那“万炮震金门”的难忘岁月里,我曾以海军东海舰队参谋的身份参加“东海前指”,与那座英雄城市共同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我忘不了在虎山天界寺坑道指挥所内度过的无数个炮声隆隆、火光闪闪的不眠之夜,更忘不了初登云顶岩炮兵哨所。当年,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高倍望远镜,居高临下地“视察”金门蒋军阵地。因我穿的海军白色军服暴露了目标,立即引来敌方的一顿炮击。幸亏哨长机智,将我诟进了坑道,否则我早就随着那棵松树的残枝败叶一起飞上天去了。
  “各位旅客,厦门车站快到了。”列车播音员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抬头一看,集美海堤已在跟前。这时,红日初升,金光万道,蓝天如洗,碧海似镜,点点海檀的白影,出没在蓝天碧海之间,令人心旷神怡。远望厦门,跨海大桥如长虹卧波,雄伟壮观,清新的海风吹来,仿佛带着甜味,让人精神为之一爽。行装甫卸,我就迫不及待地寻访旧迹。天界寺已修缮一新,碧瓦红墙气势非凡。“灵机妙化”牌坊张开双臂热烈地欢迎我这远方故人。那昔日灯火通明、紧张热烈的坑道指挥所已埋没在“万石植物园”的莽莽林海之中,“白云封洞”已难觅当年的战斗气氛了。
  云顶岩,当年的观察哨所如今已成为佑望大、小金门的绝佳旅游点,成群旅客兴致勃勃地用望远镜饱览金门风光,摄像留念,无须顾忌对岸会打过炮来。只有当年被炮弹炸剩下来的树桩依旧,似乎在咧着嘴埋怨我当年的冒失:“要不然,如今我正可以发挥作用,在正午的骄阳下为大家遮遮荫该有多好啊!”
  鼓浪屿,已是名闻中外的旅游胜地,游人如织。旧时的简易码头,已焕然一新,成为一座现代化轮渡码头了。记得这码头边,当年曾是全国各地慰问团的一处临时演出场地。我曾在此看过中国京剧院李少春、袁世海合演的《将相和》,常香玉演出的《花木兰》,听过上影演员剧团的诗朗诵……往事如烟,一切都已成为历史、成为绝唱。只有日光岩依旧,“鹭江第一,鼓浪洞天”石刻仍鲜明如新。
  登上日光岩,爬上郑成功水操台远佑,眼不见滚滚浓烟,耳不闻隆隆炮声,随风吹来悠扬的钢琴声和天簧般的海潮声,令人心驰神往,如醉似痴。巨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塑像,顶盔贯甲,手持长剑屹立在海边,两眼凝视着远海,嘴角微张,似乎在呼唤远方的子孙们:“宝岛台湾该回归祖国大家庭啦!”
  最令人难忘的是重游“英雄三岛”。一踏上大噔,“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几个大字赫然入目,想不到当年主炮阵地前沿的“英雄三岛”,如今也开发成为旅游景点。瞧!那熟悉的“世界最大的军事广播喇叭”依旧静静地卧在海边,面向金门。
  进入坑道,灯光渐暗,猛然间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炮声,这炮声越来越密集,轰隆轰隆连地都颤动了,坑道壁也似乎摇晃了。我悚然一惊,“怎么又打起来了?”随着导游的解说,才知道这是用现代化声、光、电合成的模拟表演,再现当年的炮战场景。走出坑道,阳光灿烂,一群碧眼金发的老外正围着大喇锭听导游小姐讲解。他们之中有人张着双臂丈量喇叭的长度,有人站在喇叭口与喇叭试比高。当得知这喇叭的长度5米、喇叭口直径为2.86米,有一吨重时,便响起一片惊叹之声,纷纷拿起照相机、摄像机与它合影留念。
  最令人激动的是登轮出海作金门环岛游。这里已无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可以从最近距离直观金门岛。岛上那一幅幅大红横幅标语“欢迎两岸通商通航”、“欢迎大陆同胞光临金门观光游览”让人激动,那一张张同胞们喜悦的笑脸和热情的招手令人欣喜。这份激情、这种气氛,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觉到。我心跳不已,恨不得一步跨上金门岛,与当地同胞热情拥抱,握手言欢。只可惜咫尺天涯之间横亘着一道无形的屏障,只盼两岸早统一,人民大团圆!

上一篇:谒胡里山炮台下一篇:毛泽东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