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当下,全党正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活动,党纪学习教育,虽有时间要求,但纪律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特别是重温老一辈革命家如何遵守纪律、遵守规矩,对有效推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走实走深,从而坚定“一辈子守纪律守规矩”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陈云是一位深受全党尊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44年,他担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主持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供给保障工作。因身体不好,出汗多,衣服烂得快,陈云穿的那套军装补了又补。管后勤的陈清泉打算让有关部门给他送一套新军装来。
陈云知道后,立即把陈清泉叫去,严肃地说:“现在还不到发军装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例外。”见陈清泉脸上露出愧悔之意,陈云才缓和了语气说:“我们是管钱管物的,如果搞特殊化,不按制度办事,怎么能管好全边区的财政?这制度还有谁会去认真执行?”他还耐心地解释,“打铁必须自身硬”不是用来说的,是用来示范的。管理者最容易“近水楼台先得月”违反制度,并且可能还会有一百种“理由”,就算能自圆其说,干部群众背后也会指指点点。你违背了规矩,犯了纪律,还怎么能有底气惩罚违反纪律的下级呢?就是处理了,干部群众也会不服。
制定制度的人在制度面前,就应该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那里。这样的制度才能服人,才有震慑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主持中财委工作。有一年,11月10日左右,北京气温骤降,周恩来总理去陈云那里,发现陈云正裹着棉被办公,于心不忍,表示这里可以提前几天烧暖气。陈云却坚决地推辞了:11月15日供暖的时间是我定的,我不能破这个例。制度制定出来之后,任何人,包括制定制度的人,也必须遵守,也没有权力破例;如果制定制度的人破坏了纪律,这个“口子”就会越开越大,直至制度、纪律形同虚设。
“文革”期间,陈云被下放到江西两年7个月。后来他的大女儿陈伟力曾到江西给他做饭,照顾他的生活10个月。陈云对陈伟力说:“你在我这儿10个月,没有给国家干事,是为了照顾我,你不能拿国家的工资。”结果,陈云硬是让女儿把这10个月的工资全部退给了单位。规矩就是“铁板一块”,领导严于律己,带头执行,规矩才能够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释放最大的能量。领导不违反,看谁有胆违背制度规矩?
领导违反规矩,就是干部群众不敢言语,也会让制度像破镜一样难圆。细看看,一些纪律、制度、规矩的面目全非,就是从领导“开口子”开始的,就是从领导的“下不为例”开始的,就是从领导的“第一次”开始的。“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鲁迅笔下的阿Q之语)正职领导“开口子”了,副职领导凭什么就不能“开口子”?副职领导“开口子”了,中层领导为什么就不能“开口子”?“口子”就这样越开越大,以致后来想堵都堵不上。“上为之,下效之”,“铁板”就这样变成废纸。
推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学习教育走实走深,贵在发挥“关键少数”领学促学作用。在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关键少数”是一面旗帜,你怎么学、怎么做,就是引领,就是导向,就是提倡;说也有用,但切实做到做实更有用,树立好榜样才有足够的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俗有“领导带好头,群众有劲头”一说,这也是推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收到成效的“关键一招”。
因此,在党纪学习教育中,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更要学习陈云是怎样遵守规矩、执行制度的。然后,照着学,照着做,扎扎实实地将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纪律教育推向深入,这样才能完善制度机制,才能提升纪律自觉,才能做到“戒尺”高悬、警钟长鸣,才能把党的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日常工作习惯和良好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