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期●青少年绿洲●

“娃娃兵”黄知机的不凡人生

作者:蔡长雁


1939525日,时任中共中央东南局组织部部长曾山派警卫员到泾县中村教导总队青年队,叫一个娃娃兵去云岭白果树的中共中央东南局驻地。沿途,那个娃娃兵几次问警卫员什么事,但警卫员就是不告诉他。

到了白果树,曾山沉痛地对该娃娃兵说:“你父亲来军部途中,在河口时身体有点不适,到医院看病,被国民党特务暗害,牺牲了。”真是晴天霹雳!顿时,那个娃娃兵泪如雨下。曾山、李坚贞、温仰春等东南局干部像亲父母似的安慰他:“要像你父亲那样,忠心耿耿为党的事业、为劳苦大众、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目前你要抓紧学习,将来能更好地继承遗志。”曾山还说:“我已经叫你哥哥赶快回来,与陈丕显同志一同研究后事处理,这些你就不用操心了,相信组织会处理好的。”他还派警卫员送娃娃兵回队,并给队领导写了信。

娃娃兵回到队部,见到队长又忍不住大哭起来。队长说:“你痛痛快快地哭吧,哭了心里反而好受些……你爸爸的牺牲不仅是你失去了父亲,也使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你一定要记住这一笔阶级仇、民族恨,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老师、同学、班排长也一个个与他谈心。战友们的安慰、关怀,让这个娃娃兵觉得有一股热流涌入心头,感到真正的阶级兄弟之情。

这个娃娃兵就是黄知机,1923720日出生在江西省横峰县姚家垅,在父亲黄道的引导下,19337月参加革命时只有10岁,少年时期在江西横峰和闽北崇安、丹北等地儿童团工作。19394月,他在崇安由福建省委介绍到新四军,路经浙江金华时,正遇上黄道以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身份,在金华组织闽、浙、湘、赣各省负责同志听周恩来传达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及对新四军的指示,他算是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在金华告别周恩来和父亲后,他随撤退皖南的中共中央东南局领导曾山、温仰春乘车到岩寺兵站,转车到太平,然后坐竹排顺青弋江而下,到章家渡上岸,步行到白果树,来到教导总队青年队学习。

得知父亲牺牲后两天,他的哥哥黄知真接到通知,急匆匆地赶回来。路过青年队驻地时,见黄知机双眼血红,他就问曾山:“为什么紧急命令我回来?遇到什么事了?”曾山把不幸的消息告诉他,黄知真立刻低下头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不日,组织上派黄知真和陈丕显去江西办理后事。哥哥走后,黄知机问曾山:“为什么不让我回去?”曾山说:“你太小,现在任务是学习。”当时曾山正与一位女孩子在谈话,告诉她:“612日,你父亲涂正坤同志在平江惨案中牺牲了。” 

193971日晚上,教导队员们走向云岭陈家祠堂。一进大门,他们发现主席台上五张烈士遗像,其中最中间一张是黄道,左边一张是湘鄂赣特委书记兼新四军驻平江留守处主任涂正坤,右边是延陵大捷时牺牲的吴副团长。黄知机脑子轰的一声,曾山与他的谈话、与涂正坤女儿的谈话,一幕幕像电影一样涌现……直到宣布开追悼会、大家起立默哀时,才清醒过来。会上宣读了陈毅的文章——《纪念黄道同志》,作为祭文。陈毅在文中高度评价黄道是“江西人民革命的领袖,中共优秀领导干部,马列主义活动家,抗日的新四军的创造者之一”。追悼会又宣读了东南局关于悼念黄道同志的通知,号召“学习黄道同志一贯忠实的布尔什维克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黄道同志为民族利益的精神,加紧努力争取抗战的彻底胜利”。黄知机知道,作为黄道的儿子,自己更应绝对服从、忠实执行。

解放前夕,黄知机转业,1978年被调到杭州制氧机厂,离休后享受地专级待遇。他没有闲下来,参加各种公益事业,先后资助了14个希望工程的孩子。2006年,他被查出患上了癌症,200873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6岁。逝世前半年,他留下遗嘱:“我这一辈子是幸福的:一,我幸福生长在这样一个革命的家庭里,长辈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为了人民解放而献身一切的人;二,我幸福地生活在这火热革命斗争环境之中,有像前辈们那样献身革命的条件;三,我幸福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党教育我成长,因此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我幸福有一个和睦的好家庭,妻子贤惠,子女有出息。我非常满意这一切,所以我没有什么遗憾的事。”

“一个人做几件好事,成功的事容易,难就难在一辈子坚持住。‘赤条条地来到人间,忠心耿耿一辈子为人民,两袖清风当干部,清清白白地离开人世。’前两三点我可以写上句号,但是第四点,希望你们帮我完成。晚年党给我优厚的待遇,平常有几十万积蓄存款,有点私有财产。这是党对我的关心,我死后应该留给仲京(指邓仲京,黄知机爱人)生活需要,如果她死后,所有财产包括房子在内,我希望子女不要争。是否可以全部还给党和国家。作为我们两个共产党员交最后一次党费。以表示我们对党的‘赤胆忠心’,表示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一辈子做‘两袖清风’的共产党员。”

他的夫人邓仲京遵照他的遗嘱召开了家庭会议,全家对老人的遗愿一致支持。随后全家去做了公证:子孙不要任何遗产,包括房子和存款都暂时转到邓仲京名下,等她百年之后,悉数交还给党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