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军委一局工作期间,对古兵法进行了学习研究,并写了一些宣传古兵法的文章。这件事要从毛主席同我的一次谈话说起。大约是1938年秋,有一天我给毛主席送去有关前方战况的电报,主席边看电报边说:“国民党中的顽固派,花岗岩脑袋,不承认游击战的战略地位,不搞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处处招架,处处挨打,能不打败仗吗?”主席看完电报,我正要离开时,他又说:“化若同志,你能不能写点关于古兵法的文章,宣传点运动战思想。对国民党的军官,搬古兵法,他们懂,听得进,讲马列,讲唯物辩证法,他们听不进。”主席的这一席话,既讲明了宣传古兵法对团结国民党军官兵抗日的重大意义,又嘱咐我要认真学习古兵法,把宣传古兵法的任务担当起来。
国民党当局在武汉失守,特别是汪精卫公开投敌后,逐渐转而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于1939年春颁布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称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奸党”、“匪军”,并制造磨擦,危害抗日。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分裂、破坏抗日的伎俩,怎么办?写文章揭露,当然需要,但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要耐心去做国民党军官兵的工作,尤其要做好中下层军官的工作,向他们申明大义和据实说理。我翻阅了许多古代战例,对“赤壁之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个战例证明了一个道理:孙权、刘备战胜强敌曹操的根本原因是联合,联合则胜,分裂必亡。于是,我写了《赤壁之战及其对民族抗战的启示》一文,着重指出:当年曹操率领号称80万大军南下攻吴,若孙、刘不实行联合,则必然被曹军各个击破。由于孙权联合刘备,又采取正确的火攻战术,方在赤壁大败曹军。抵抗日寇侵略,与孙、刘联合抗曹的战争性质虽然不同,但应从中得到启发:中华民族团结则存,分裂则亡。接着,我又写了《齐燕即墨之战的初步研究》一文,分析了2200多年前齐国在抗击强敌入侵时转败为胜的战例,认为一个被侵略的国家,为了自己的生存,首先要有内部的团结,齐心抵抗外敌。我认为齐国能转败为胜,除了采取火牛阵和突然袭击的战法外,最根本的是军民团结一致,坚持抗战到底。在我国现时的抗日战争中,日寇只能逞凶于一时。人民中有无限的力量潜存着,动员起来,组织起来,配合军队作战,就能最终打败敌人,取得抗战胜利。
上面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1939年2月和4月出版的《八路军军政杂志》上。这份杂志是发行到国统区的,许多国民党军的将领看了不无感慨,有的还给杂志编辑部来信,说“赤壁之战”、“即墨之战”等文读后“令吾深省”,文章可谓“切中时弊矣!”
1939年八九月间,我开始读孙子的书,并打算写点文章。毛主席知道后,很高兴。他对我说,要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去读孙子的书,要精滤《孙于兵法》中卓越的战略思想,批判地接受其对战争指导的法则与原理,并以新的内容去充实它。研究孙子,就要批判反对那些曲解孙子的思想和贻误中国抗战戎机的思想。主席还说,首先要深刻地研究孙子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哲学思想以及包括孙子以前的兵学思想,然后对《孙子兵法》本身作研究,才能深刻地理解《孙子兵法》。
按照主席的指点,我便收集有关孙子的著作,认真进行阅读。对历史上评注孙子的十家——曹操、李筌、杜牧、陈皞、贾林、孟氏、梅尧臣、王皙、何延锡、张预的观点,进行了比较学习。还拜师访友,与人切磋。徐特立同志当时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工作,曾给了我不少帮助。那时军委一局工作很忙,我只能利用一些晚上时间读书,边读边作笔记,常常熬通宵。几乎花去3个月的业余时间,才于11月9日写出了《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这篇文章,力图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指导下,着重探讨孙子的战略思想,当时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速快的进攻的运动战,二是主动的灵活的指导法,三是开明的严厉的纪律,四是全能的高超的将帅。
我对《孙子兵法》学习的一点粗浅体会,得到毛主席的肯定。他看过我写的《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一文后,就让我在延安抗日战
争研究会上做讲演。之后,我又把它整理刊登在1939年11月25日
出版的《八路军军政杂志》第1卷第11期上。这篇文章在国民党将领中还是很有读者的。有次周恩来同志从重庆回延安,他在毛主席住的窑河见到我还说:“你写的孙子的文章蛮好嘛,有些国民党军官还向我打听郭化若是何许人,和郭沫若是不是兄弟,我说郭化若是我们共产党的秀才,是专家学者。”
在军委一局工作期间,除了对《孙子兵法》进行学习研究以外,我还对孔明兵法作了一些研究。
我觉得孔明兵法中有一些重要的思想,对于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有借鉴意义的。一是建立与巩固根据地的思想。孔明在《隆中对》中,即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以与孙、曹鼎足而立的主张。他深知根据地的重要,认为没有根据地就不能“和诸戎”“抚夷越”、“结孙权”,“待机以窥中原”。为了建设和巩固根据地,他施行“开明”政治,坚持南征四郡,解除后顾之忧。二是统一战线思想,即争取“与国”的政策。在西蜀,伐吴还是联吴,是外交政策上的一个大问题。孔明一贯主张在讨伐北魏中,要同东吴结成统一战线。三是运动战思想。孔明根据战场的地形特点,看重山脉在运动战中的作用。所以“六出祁山”,都是依山脉进退,依山脉行军布阵的。
根据这些体会,我于1940年春写了《孔明兵法之一斑》,发表在《八路军军政杂志》第2卷第3、4期上。这篇文章,无论在国统区还是解放区,都是有一定影响的。记得国民党军中有些中下层军官还来信索要过这两期杂志。这本杂志,在解放区是由八路军总部管理处通过延安邮局免费发行的,我们留的机动数很少。载有这篇文章的3、4期杂志一本也未剩下,我自己保存的一本也不知什么时候被谁摸走了。
(摘自《郭化若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