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期●青少年绿洲●

坚持“爱的教育”

作者:韦德锐

  我读了《十四岁少年的暴力日记》一文后,不禁惶恐而愕然:这是教育吗?绝对不是。这是摧残肉体,重创心灵。孩子纵使有千错万错,甚至误入歧途,也不应该棍棒交加,而要坚持正面教育。工读学校的老师,少教所的管教,不都是这样做的吗?事实证明,正面教育,爱的教育, 是能够感化那些失足孩子,从而使他们改邪归正、走向新生的。而重压之下则必有反抗。浙江金华的一名高中生,就因为母亲为他的学习加压,精神上承受不了,而抡起斧子活活将母亲劈死。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人间惨剧啊!

  一切惩罚都与教育无缘,其结果必然与愿望适得其反。几年前,在我任教的学校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学校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参观“鲁迅纪念馆”,校园里一下子冷清了许多。突然,有两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哭哭啼啼地冲进了校长室,他们一边抽泣一边不服气地说:“就因为我们昨天没来补课,就取消了参观资格。我们钱也交了……”“我们要打电话到教育局去反映!”副校长听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又是解释又是安慰,好不容易才使他们安静下来。可是,这三个学生背着一书包的食品,父母又都上班去了,这一天叫他们怎么过呢?一次不来补课就被取消参观资格,这虽说有别于棍棒,然而却也是缺乏爱心的惩罚,无疑会给青少年的心灵上留下一道深深的伤口。鲁迅在《五倡会》中说过一个故事:少年鲁迅有一次高高兴兴地准备和小伙伴们登船去看迎神赛会时,他的父亲突然下了一道命令:“去拿你的书来。”接着不容分说地交代:“给我背出,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鲁迅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中写道:“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在那个时候叫我来背书。”鲁迅的这一困惑是历史性的,然而直到今天,这种封建家长式的惩罚“教育”仍在继续着,仍然被某些教师和家长当作“传家宝”在运用着。惑也! 邓伟志先生说得好:“打孩子是无能的表现,是不会教育孩子的表现。”打孩子首先是缺乏爱心的表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陶行知倡导的“爱的教育”应被教师和家长视为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