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锯琴战士王彭年
一曲悠扬华丽的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如行云流水般地飘然而出。不是眼见耳闻,没有人相信王彭年用一把钢锯、一支琴弓就能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
这种独特的乐器叫锯琴,它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被称为世界奇艺中的高难绝技。锯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我国,它在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也记录着一位老人一生的不懈追求,他就是我国锯琴发展史上的奠基人之一王彭年。
锯琴演奏如泣如诉激励战士奋勇杀敌
王彭年,1928年出生,山东曲阜人,曾就读于山东齐鲁大学。他从小就喜欢音乐,上中学时,在一个音乐老师的影响下,他喜欢上了锯琴。锯琴的乐声极富感染力,特别是拉起《渔光曲》、《小夜曲》等,令人陶醉。
王彭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到了部队文工团,正好文工团里有锯琴,领导上就分配王彭年拉。王彭年没想到他的爱好竟成了革命武器,为革命服务了。
1948年10月,王彭年跟随鲁中南军区文工团,满腔热情地参加淮海战役。在军营里,他以一首《白毛女》选曲《北风吹》的锯琴演奏,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战士奋勇杀敌。那时,白毛女作为受剥削、受压迫人民的代表人物,她唱的曲调是悲剧音乐,而锯琴的音调哀婉,有较强的悲剧表现力,很好地烘托了《白毛女》的悲剧气氛。加之王彭年用锯琴拉《白毛女》十分投入,听着他的演奏,演员们哭了,观众也哭了!战士们高喊着“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的口号,奔赴前线。
1949年4月,刘邓大军已解放南京,准备继续挥师南下,曾在国民党的总统府召开了地下党区以上干部会议。会前,全场起立,王彭年用锯琴拉起了雄壮的乐曲《国际歌》,让所有在场的干部激动不已。
优美奇绝琴韵倾倒无数水兵
1975年,海政文工团到北海舰队演出。已改行当演员多年的王彭年,发现水兵舱室里挂着一把普通钢锯,他慧眼识锯,一眼就看出,这把锯可用于演奏!他就问在场的战士:“这锯是干什么用的?”有个水兵告诉他:“这是堵损管用的。”这是军事术语,就是锯木头堵漏用的。王彭年说:“这把锯不但对你们有用,我还可以用它来拉出很好的曲子呢。”他声音不高,但语气凝重,并连说了两遍。“哈哈哈……”,水兵不相信,笑了起来:“这不可能吧,这锯木头的大锯,怎么能够演奏曲子呢?”王彭年肯定地说:“能!”他向水兵介绍说:最早发现钢锯能演奏出音乐的,是17世纪意大利的一个伐木工人。早期的锯琴是以敲击为主,后来才用马尾弓拉锯背的方式演奏,但是它并不像其他乐器,有着明确固定的音符,每个演奏者只能根据自己的乐感来把握它的音准。
王彭年对战士们说:“你们给我找一把二胡的弓子,我来给你们演奏歌曲。”
血气方刚、争强好胜的水兵小伙子们要与王彭年较真了。他们把钢锯带到岸上的俱乐部,又找来一把二胡弓子,一块儿递到王彭年手里。
那一瞬间,王彭年感慨万千。二十多年了,想不到今天在这种场合以这种方式与他心爱的锯琴相逢。王彭年手有些颤抖,呼吸也有些急促。他稳了稳神,右手缓缓提起二胡弓子,悠扬的曲调开始奏响。
正当围观的人们喊喊喳喳、议论纷纷、嘻嘻哈哈时,一曲那个年代人们最熟悉的曲子——《北风吹》,以一种最陌生的声音传了出来。瞬时,没了说话声,没了议论声,没了嘻笑声,王彭年手中这把普通钢锯奏出了如泣如诉的乐声,向人们倾诉旧社会劳动人民受压迫的悲痛……
一曲完毕,掌声四起。潜水艇部队的领导和水兵们高兴得不得了。支队长拉着王彭年的手说:“真没想到,老王同志,你还有这么一手!今天的晚会,你一定要给我们演奏这个。”王彭年答应说:“好吧,今天晚上我就演奏这个。”
当天的晚会,来了几千观众,黑压压的一大片,除了部队官兵外,还有地方干部、当地渔民。
那是一次难忘的演出。当王彭年手中的钢锯片奏出悠扬的乐曲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观众的热烈要求下,王彭年拉了一曲又一曲。观众席里仍是喊声不断:再来一个!欢迎啊!
演出完毕,渔民纷纷赞叹:你们海军真有能人啊,用锯木头的大锯居然能奏出音乐、拉出歌曲来!剧团团长也非常高兴,对王彭年说:彭年,这把钢锯你拿走,以后不论到什么地方演出,都非演这个锯琴节目不可!
王彭年带上锯琴,离开了青岛,前往烟台、天津的部队演奏锯琴,演出效果同样轰动。但他认为那把锯子应归还公家,因为那是人民海军潜水艇上作战用的装备。
身背一把锯琴走遍大江南北
当时,北京前门外有一家非常大的五金店,里边各式各样的锯条都有。一天,王彭年就带了一把弓子直奔前门五金店,他要购一把属于自己的锯琴。
五金店里,挂着各种型号的钢锯。钢锯要是作为锯琴来用,里面的要求和学问就多了:长短、软硬度、厚薄度等等,都有严格要求。王彭年一把一把地挑,一把一把地试,终于挑出了一把。他向售货员借了把椅子,坐在柜台外拉了起来。他这一拉不要紧,因为锯琴声音的穿透力很强,即使拉个简单的曲子,声音也会传出很远,加上王彭年高超的演奏技艺,那奇特的旋律,招来了不少听众。大家围着如痴如醉拉着锯琴的王彭年,边听边议论:这锯子,怎么还能拉出音乐来?……
不大一会儿,围观者已是里三层外三层近百人,他们听完了一曲还想听一曲。王彭年拉毕一曲,他们就喊:再拉一个!观众越来越多,直把那柜台围得水泄不通。后来,店领导说:老同志,看来你是个音乐家,你在这里搞得我们没法做生意了。这样吧,你到我们仓库里去挑吧,我们欢迎!那些观众还不走,七嘴八舌地说:你什么时候演出?演出的时候,告诉我们时间、地点,我们一定去。
王彭年不虚此行,从此有了自己的锯琴。他身背锯琴,演遍祖国的大江南北。20世纪80年代后,他更把这种乐器演到了厂矿企业、大专院校,演到了音乐厅、中南海、人民大会堂……
那年正好是建国35周年,云南省电视台邀请王彭年参加他们的一个大型的文艺晚会。北京的很多名演员、大腕儿都去了。王彭年背着锯琴也去了。没想到上飞机时,却闹出了一场误会。在机场安检时,安检人员指着王彭年背的锯琴袋子问:“哎,这位同志,你背的是什么东西?”王彭年说:“是乐器。”安检人员问:“这是乐器吗?怎么像支冲锋枪?”王彭年解释说:“这不是武器,这是一把锯。是带它到云南省电视台去参加文艺晚会的。”安检人员更加疑惑了:“你带把锯参加文艺晚会?这锯能有什么用呢?”王彭年说:“我去演节目。”安检人员仍不相信,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坚持不让王彭年登机。王彭年说:“你们要真不信的话,我就拉给你们听听。”于是王彭年从琴袋中取出锯子,给他们拉了《桑塔露琪亚》、《我的祖国》等好几首歌曲。
谁知这一拉,欲罢不能,候机的乘客们请求他拉了一曲又一曲。眼看飞机起飞的时间到了,安检人员说:“王同志,您别拉了,我们非常高兴地欣赏了您的演奏,请您上飞机吧!”
暮里斜阳红如许 无管无弦更成乐
战士总有解甲日,1985年王彭年从海政歌舞团离休了。他望着默默无语的锯琴,心潮翻滚,人虽然离休了,但锯琴艺术仍可以服务于人民大众,不能把它锁在屋子里。他毅然背起锯琴,参加了老战士合唱团。1987年7月,为参加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演出,王彭年从“心肌梗塞”特别护理的病床上挣扎起来,赶去拉了几曲他钟爱的革命歌曲。王彭年一有机会就到全国各地演出,对锯琴艺术进行推广普及。
1988年,他在山西锯条厂成功地完成了锯琴改制。改制后的锯琴,大大拓宽了演奏音域,出现了中高低音锯琴和表演锯琴,为初学锯琴的爱好者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为了寻求锯琴艺术理论研究的空间,1989年10月22日,王彭年和广大锯琴爱好者成立了中国音协锯琴学会,他被推选为会长。这是王彭年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前来祝贺的有三百多人。海军的领导来了,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领导来了,山西太行锯条厂厂长还派了7名代表,千里迢迢送来了他们专门为锯琴学会研制的100把演奏锯琴。
著名音乐家时乐漠称赞王彭年的锯琴演奏艺术是“锯声琴韵发绝响”;海军原政委李耀文上将称赞王彭年是“音乐家庭”,1999年锯琴学会成立十周年时,他又欣然为王彭年题词“不假管弦丝竹,胜似铁板铜箭”。
如今,全国部分省市成立了锯琴学会,会员已发展到近千人。令王彭年欣慰的是,目前老中青少四代演奏群体已经形成,更有些王彭年的特殊学生:大以八十岁的老翁,小到13岁的学童,活跃在锯琴乐坛上。2000年8月,从捷克传来喜讯:来自我国深圳罗湖区文化馆的选手李元庆,在世界锯琴演奏大赛中荣获金奖。王彭年现在忙于出版一本关于锯琴艺术理论的书籍《锯琴艺术》,不日将与广大锯琴爱好者见面。热爱锯琴艺术的王彭年苦在其中,累在其中,也乐在其中。他的晚年如灿烂的夕阳,绚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