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言传身教”。就是说用语言和实际行动去影响别人、教育别人。譬如说孔子,也是这样做的。
语言的作用在阐明一种观点,一种道理,当然很重要。但是也有其缺陷,或者说不足之处,因为只能给人以逻辑思维的力量。而身教,即实际的行动,则是具体的形象,使人感受更深切,产生的效果也更为巨大、深远。
在一定情况之下,言传身教的教育能够相互补充,那是比较全面的,理想的。
有一种情况,古代也发生过,如《后汉书·第五伦传》:“故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的确,对施教者来说,自己不能以身作则,说的话人家就不听,起不了什么作用。
在学校里,老师对学生主要是授课,班主任或德育老师也许对伦理、道德、法纪的道理讲得多一点。学生的接受程度往往也受到老师的人格、风格的影响。学生对最尊敬的老师讲的课会听得更专心些,作业的完成也同样会抓得更紧些。
在家庭里,子女总免不了受父母的影响,父母如果很敬业,很遵纪守法,不酗酒赌博,子女基本上也都是好学生。反之,父母工作、生活都一团糟,用大道理教育子女,子女也听不进。
在单位里,被领导的群众也总是看领导的表现,然后决定自己该怎么办。贪污的领导做反腐倡廉的大报告,只会引起台下群众的讪笑和反感。
我并不是在片面地贬低言教的作用。实际上言教、身教是相辅相成的,不仅不矛盾,而且完全可以密切配合,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两者相较,毕竟身教更难,也更为重要。
人们崇敬的焦裕禄、任长霞、牛玉儒等英雄人物,他们的豪言壮语不多,都是在实际生活中任劳任怨,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感人至深。他们的言传身教是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是全国人民最生动的最理想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