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期●卷首语●

外国人教育子女的一些方法可资借鉴

——读《一碗馄饨三千元》有感

作者:程德和

我从今年第一期《大江南北》“青少年绿洲”中读到了一篇短文:福州的李女士在电话中听到在青岛读大学的儿子想吃妈妈包的馄饨,她就头一天晚上包好馄饨,第二天清晨煮好,赶当天头班飞机从福州飞往青岛,然后搭出租车赶往学校,把馄饨送到儿子手上。这一趟花了3000元。这种溺爱有助于子女成长吗?否!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小皇帝”,家长对他们百依百顺。“馄饨”事件便是典型例子。我认为,将来社会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一些发达国家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对我们也是一种启示。

加拿大:为了培养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本领,他们很早就开始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有个记者的家里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他们每天很早就起床给村内各家各户送报纸。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送。

美国:青少年从小便在家长的帮助下学做家务,不管家庭多富有,男孩子12岁就学会给邻居或自家花园的草坪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或到餐厅打工赚钱。

德国:孩子到了14岁就要在家中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家中人擦皮鞋等。

上述不同国家不同家庭的做法,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天下为父母者,皆爱自己的子女。但爱子女应有度,决不能把孩子娇生惯养得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上述外国人教育子女的方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