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期●学习与思考●

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作者:沈铭贤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对我们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它促使我们深思: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等带根本性的问题。
  长期以来,盛行这样的理念 :发展就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被简单地等同于产值增长。于是,发展=GDP成为被普遍认同的公式。毫无疑问,经济是发展的基础,GDP 也是衡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发展并非只是经济,更不能不顾条件、片面地盲目追求 GDP 的增长。一些边远山区,滥伐树木,土法上马,开采铜矿、铝矿等;江海沿岸一些乡镇,争相建造纸厂、化工厂等,又不采取任何环保措施。这样,GDP 是暂时上去了,但环境却污染了,居民的健康也受到严重伤害。这究竟是发展还是破坏?这样的“发展”,对国家有利吗?对群众有利吗?对子孙后代有利吗?
  因此,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转变发展观念,指明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经济当然要继续发展。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没有经济较大较快的发展,就谈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谈不上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严酷的国际竞争中就没有多少“话语权”。同时,政治、文化、社会也要相应发展。这样,视野开阔,评价的标准也多样化。你教育普及了,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了,也是发展。你环境保护好了,生态平衡了,也是发展。你社会稳定,人们和谐相处,安居乐业,也是发展。
  现在,“以人为本”已传遍神州大地。这四个大字从 2003 年提出至今只有短短两年,可见多么深得人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它解决了发展的目的和动力问题。为什么发展?这似乎是一个可笑的问题。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几十年的发展历史都告诉我们,这实际上是一个极为深刻的本质问题。发展实际上是利益分配的过程。不可避免地总会牵涉到不同人群的利益:有些人早得益,有些人晚得益,有些人多得益,有些人少得益甚至不得益。如果悬殊过大,难免引发社会冲突。另外,由于依靠科技,机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有被工具化、边缘化的可能。因此,发展并不必然以人为本。实际上,以物为本、以钱为本、以官为本之类都曾发生过,或者说对现实生活仍有影响。以人为本,就是要纠正这些有偏颇的价值取向,把发展的目的聚焦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以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最高目标。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表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把人民群众看作历史的创造者,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的宗旨和目标。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一再要求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明确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各种矛盾,引领 13 亿人民最终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关于怎样发展的问题错综复杂,关系到方方面面,我想着重谈两点:
  (1)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短缺。土地、淡水、森林、石油等,总量虽然不少,但按人口平均下来,却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 1/2-1/4。可是,消耗却很大。同样生产一万元产值的产品,我们消耗的能源竟高出发达国家的3-4倍。2003 年我国消耗了占全球 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和40%的水泥。同时,环境污染严重。据统计,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2003 年已高达GDP的15%。在144 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的环境可持续指数排在倒数第 14 位。显然,不能再走这条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不可持续之路了,而应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之路。
  (2)自主创新。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国际上科技竞争十分激烈,说到底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世界上 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占世界第六位,但实际上仍处于低端水平,技术依赖度过高。85%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80%的石油化工制造装备、70%的数控机床、95%的医疗装备都依靠进口。可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是靠金钱买不到的,人家要紧紧攥在自己的手心里。怎么办?只有自主创新!“神州六号”成功邀游太空再一次有力地说明,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走自主创新之路。我们一定要像胡锦涛总书记所反复强调的,把自主创新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发展科技的中心环节,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这并非只是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的事,而是全民族的事。科学发展观概括起来只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短短十三个字,但其内涵非常丰富,真要贯彻实施决非易事。它要求我们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评价体系等方面都作深刻的变革。应该清醒地看到,它和某些人、某些群体、某些地区暂时的局部的利益是会发生矛盾的。出现这种状况,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决不允许那些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东西通行无阻。更为重要的是,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转变观念,以国家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努力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