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期●读者*作者*编者●

反馈1则

作者:

去年,本刊接到不少全国各地读者来信、来电,他们就本刊每期发表的文章进行评述,现摘登如下:
  江苏省出版局原局长、抗战老战士高斯:这些年,我每期认真阅读邮来的《大江南北》,杂志办得很有特色,紧密联系读者、作者,重视开创性的发行工作,使得刊物能够深人人心,不仅老干部,连新一代也受到教育和深刻的感染。在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对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等方面,在我国的宣传史上是可以载人史册的一本刊物。这是你们全体同志辛勤劳动的成果,祝福你们在今后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无锡联络站顾问杨陆维:第8 期杂志内容充实、丰富,发表了一系列有分量的纪念抗战的文童,尤其薛先洛同志的文章《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很有针对性,很有说服力,希望今后多登这样的文章。
  杭州郭宏声:欣逢《大江南北》创刊 20 周年纪念,我作为刊物的忠实读者,由衷地为刊物始终坚守我党我军的革命理论阵地,高举发扬革命传统的伟大旗帜,坚决地和形形色色的异化倾向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感到十分骄傲和敬佩。衷心地祝愿刊物在总结 20 年艰苦历程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继续为发扬革命传统,教育好青少年,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永不变色作出新的贡献。谨向 20 年来的《大江南北》付出辛勤劳动,作出巨大成绩的革命前辈和同志表示我的敬意。我虽没有办过刊物,但深知要坚持刊物的正确方向谈何容易,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有一股一切向钱看的思潮,经济效益的诱惑力实在太大。当然不讲经济效益刊物也难以生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憎恨的是一些不学无术之辈,插足媒体,以赚钱为目的,使一些书刊格调低下,十分无聊。
  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李沟村老战士马书庭:去年9月,我到无锡市参加武警181 师建师 60 周年纪念之际,有幸在战友处拜读了贵刊,虽系初读,却倍感亲切。因我师1946 年中原突围后在两淮地区参加了诸多战斗,如两淮保卫战,涟水、盐城、伍佑等战斗。我回河南后就订了一份,经许多同志传阅,得到一致好评,认为这是目前难得的一份宣讲革命史,对下一代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好杂志。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 周年的庆祝活动中,我们报告内容中就有很多取材于《大江南北》,真可称得上是我们老同志的良师益友,像这样的好刊物应大力推广。但因我们相距太远,这里的群众对《大江南北》较陌生。目前,我镇关工委杨延欣同志把抗日战争14 年大事记全部复印在册,每校发一份。
  中共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离休干部季梅先:不久前我从美国探亲回沪,最近翻阅了 2005 年出版的《大江南北》杂志,第一期起,《大江南北》就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为重点,连续不断地进行一系列宣传,很有必要,很好。在第 10 期《大江南北》杂志上,有好几篇有分量的文章,值得看。首先,扉页上的薛先洛同志的文章很有水平,讲得有道理,“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一定要把学习历史,尤其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放在很突出的位置上。第二,《陈云与长征》一文,对陈云同志在长征途中,尤其在遵义会议上,以及在遵义会议以后传达贯彻遵义会议精神所作的重大贡献,概括得不错,读了有启发。第三,虞丹的杂文《质问主流经济学家》,问题提得尖锐,很深刻,我虽不懂经济学,但读来也深感这个问题很严重,不解决很危险。第四,《恽逸群: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我过去曾在《解放日报》工作过,对恽逸群有所了解,但只知道他是一位老报人,对党的新闻工作有贡献;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他在党的建设、统战工作、情报工作等方面都有非凡的建树,值得纪念。第五,《“抗日战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综述》,看后觉得你们杂志今年开展这个活动能吸引这么多人参加,读者参赛热情那么高,很有意义。
  常州市联络站周长根:看了第9期杂志,认为这期何继良同志的《以史为鉴,昭示后人》、周挺南同志的《回顾历史、承担未来》这两篇文章有分量,写得不错。第10期薛先洛同志的《读“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有感》对胡锦涛总书记这四句话的体会、心得,很深刻。周凌辉的《曾庆祥将军的井冈情结》,写得很有感情,特别文中记述 1962年曾山回家乡写的那副思念故人的对联“家慈五男二女留独子,先父三难一死为人民”,催人泪下。
  内蒙古职业中专教师梁志忠:我是内蒙古丰镇市职业中专的一名历史教师,现担任《校报》执行总编。我非常喜欢贵刊,它让我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特别是刊登的纪念抗战文章,对我启发很大。为此,我们安排了一系列纪念抗战的活动,如讲演,抗战知识竞赛,校报出一期纪念抗战专版,贵刊提供的资料对我们帮助很大。
  《大江南北》杂志是我们了解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史和新四军革命传统的知识宝库,她既增加了我们退休生活的乐趣,又使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还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比如,孙辈们爱听故事,有《大江南北》杂志在手,知识丰富,侃侃而谈,有时还给孩子们讲二哥徐开裕烈士英勇杀敌的故事,让他们了解祖国的历史记住历史,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得到很好的教育。每次讲故事,孩子们听得十分认真,时而热泪盈眶,时而拍手欢呼……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感动和教育,从此学习变得主动,成绩有了提高。因有了杂志上的革命传统教育宝典,常有邻居小朋友上门听我们讲故事,我们成了《大江南北》革命精神的传播者。
  现在,《大江南北》杂志成了我们晚年生活中的至爱。祝愿《大江南北》杂志越办越好,更尽人意,感谢杂志社领导、编辑和工作人员为我们读者付出的艰辛劳动。把《大江南北》杂志办成全国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杂志,这是编、读者的共同心愿。
  姜堰市梁徐镇坡岭村离休干部刘荣俊:姜堰市梁徐镇坡岭村老年活动中心阅览室书架上又增加了一本非常醒目的刊物《大江南北》。这份杂志是姜堰市委组织部赠送的。每当《大江南北》一到,活动中心的老人都争着阅读。共产党员退休教师郑齐言看后说,《大江南北》办得好,文章新鲜,内容丰富,特别是历史性强。他看了揭露侵华日军暴行的文章后,非常气愤,表示要不忘历史,有责任向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以增强爱国之心。70多岁的劳模教师郑同棋还将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抄写在黑板报上,让大家看。自从有了《大江南北》,看书的人多了,他们看过后爱不释手。老人林松鹤除在阅览室阅读,还将《大江南北》借回去,重要文章读给老伴听。
  无锡卜仲漠:我在五次举办《大江南北》流动展期间,陆续收到近 200 篇读后感。青少年只要和《大江南北》见面,读了《大江南北》都受到教育。今年年初,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王瑞妍同学给我的信中说:“感谢你的帮助,我才有机会与《大江南北》杂志建立了联系。在过去的日子里《大江南北》使我在思想上、行动上、精神上,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如今我荣幸地当选为生物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并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听到青少年的心声,我会感到《大江南北》对青少年教育作用正在日益扩大,希望各级关工委都能自觉地订阅《大江南北》,并运用《大江南北》教育青少年。
  上海黄俭:近几年来,《大江南北》是我必读的刊物之一。我觉得它是当前期刊市场上的一股清风,一方净土。创刊 20 年来,它讴歌的是党魂、军魂、民族魂;它赞美的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脊梁。而这种源远流长的“中国的灵魂”,就是20年来《大江南北》字里行间所表达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革命奋斗到底的民族精神!《司令·严师·兄长——陈毅老总十四年祭》,作者是以“我以我血写我心”的真挚情感写出来的。读了这篇文章,谁都会为陈毅同志那种为中国革命、为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事业、为内政外交、为党的建设和经济工作,呕心沥血毕生奉献所建立的功勋业绩倾倒;还有《中国的“保尔”朱彦夫》讲的是一个普通革命战士、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他四肢全无、左眼失明、特等残疾。说来又有谁会相信,就是这个连生活都无法自理的老人,在残疾之后却以惊人的毅力,用血肉和生命写出了《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两部自传体小说,已加印四次,每次都被抢购一空。
  2005 年,《大江南北》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除陆续刊载《抗日战争十四年大事记》以外,又连续刊载了特稿《抗日战争重新铸造了历史》《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决策》《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历史反思》以及专稿《鲁西细菌战大屠杀揭秘》《中国慰安妇血淋淋的史实》《追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和“扬我中华魂”栏目中的《抗日名将蔡廷错》、《愿拼热血卫吾华——记民族英雄左权将军》《抗日巾帼英雄赵一曼》……所有这些都是用大量的历史铁证和革命者的英雄行为揭穿日本右翼势力的无耻谰言。这对广大读者来说,特别是对正在成长着的年轻一代来说,更是一次不寻常的教育,并使他们从中进一步理解“落后就要挨打”、“毋忘国耻振兴中华”、“团结就是力量”等至理名言,从而激发出爱国爱党爱军爱民的情感,努力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决不能让受屈辱的历史重演。(摘自2005年11月15 日《上海老年报》)
  上海徐源祥:《大江南北》是一本很有吸引力的有益刊物。2005 年春节期间,我有幸认识并自费订阅了 2本《大江南北》。杂志一到,我们就从头至尾认真通读,对于准备重点阅读的文章,我们就在文章前标上红线。我们最爱读的栏目:“特稿”、“历史研究”、“扬我中华魂”、“日军侵华暴行录”、“专稿”、“抗战历史知识窗”、“随感录”、“文艺副刊”、“连载”等等。我们把每期杂志完整保存起来,装订成册,珍藏入书柜,有空就拿来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