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期●故事会●

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作者:周铁钧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20余年,党旗总体图案虽一直沿用五星、斧头、镰刀,但各地制作的样式不尽相同。1943年4月,在杨家岭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党旗图案作出规定:“长阔为三与二之比,左上角为黄色锤头镰刀,无五角星,旗底色为红色。”

规范制式的党旗很快在全党普及。到新中国成立后,非标制作的党旗,珍存下来的实物极为稀少。

1989年11月,山东省沂水县党史研究室主任窦宪诺得知,马头崖村革命军人刘洪秀珍藏着一面早年的党旗。几经周折,他终于见到这面1939年手工缝制的党旗:左上方有硕大的五星,中有镰刀斧头,右下角绣着C.C.P(中国共产党英文缩写字母),后经党史专家鉴定,该旗是现存最早的党旗。

早在1938年,当时日寇大举进攻山东,军阀韩复榘弃民众于不顾,逃离济南。危急时刻,共产党领导八路军高举抗日大旗,奋力抵抗日本侵略者。共产党干部深入乡村,白天与农户谈心,晚上办夜校,向群众宣传抗日政府的主张,唤起民众的抗战热情。鲁中地区妇救会宣传委员赵煜琴,被派到沂水县马头崖村任武委会主任,白日走家串户发动群众,晚上召集村民开会宣讲抗日道理。工作中,她发现一个叫刘洪秀的小伙子诚实厚道,进取心强,就注重对他的培养。

1939年3月,刘洪秀被赵煜琴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赵煜琴把和几个女干部亲手缝制的一面党旗交给了刘洪秀,说:“今后发展党员,新党员都要在党旗下宣誓。现在这面旗交给你们党支部保管,要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刘洪秀把党旗用油布包好装进竹筒封严,埋在屋地的石板下。1939年8月的一个夜晚,刘洪秀把收藏的党旗拿出来挂在堂屋墙上,带领张学友、刘化文等7名新党员庄重进行入党宣誓。此后,村里召开党员会、举行入党仪式等都挂出党旗,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到了1940年上半年,不足200户的马头崖村已有党员54名,有26人参军、参政,加入了抗日队伍。

1942年10月,上级派刘洪秀到沂水县城负责一个地下联络站工作。他就把党旗藏在村头旧庙的墙壁里。后听说村子遭敌机轰炸,他急忙赶回找党旗。直到天黑,几乎扒遍整个废墟,才在乱石中发现藏党旗的竹筒。他扑上去把竹筒紧紧搂在怀中。

由于到处战乱不断,他觉得把党旗藏在哪儿都不稳妥,于是拆开棉袍大襟,把党旗缝在里面。从此,党旗与他朝夕相伴,冬天穿在身上,夏日压在枕下。

1945年2月的一天,沂水城警备队一伪军要骑驴遛弯,强迫刘洪秀脱下棉袍垫在驴背上。刘洪秀急中生智,拿来自己的狗皮褥子给伪军当坐垫,棉袍才躲过劫难。

刘洪秀感到把党旗带在身上也不保险,冥思苦想,终于想起村后山有个隐蔽山洞,于是找来榆木匣,把党旗用油布层层包裹置入匣中,封上松香悄悄密藏洞中。

1989年12月,中共沂水县委专门为刘洪秀举办了隆重的捐献党旗仪式。当时,古稀老人眼噙泪花,颤抖的手一遍遍抚摸着党旗,喃喃地说:“你是我的命根子,但你该回到组织了。”县委派人把党旗拍成高清照片,镶进镜框,端端正正挂在老人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