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为官者中竟刮起了奢华之风。有的住必五星宾馆,吃必山珍海味,坐必豪华汽车。前不久,媒体披露:安徽北部一个规模不大的地级市的书记和市长最近实现了“豪华办公”,每人独占6间办公室,办公室内设高级办公用品,卫生间、会议室、会见室一应俱全,颇为“气派”;在办公室一侧墙壁上,虚掩着一道暗门,里面竟是一间装修精致的卧室。更有甚者,则将派头掼到了国外。据说有人摆宴席请客,咔嚓一声打开密码箱,花花绿绿一箱子美元,把人家“老外”都给吓呆了。
是因为中国人富得冒油了吗?是因为中国人真的阔了吗?都不是。改革开放 20多年来,经济确实有了大发展。日子好过了,改善一下生活,并不为过。然而,好日子也要精打细算。要知道综合国力增强了,个人腰包也鼓了,但与真正的富裕比,还差得远。小富即安,忧患潜在。即使有一天真富极了,也大可不必铺张。
在法国,除了白领阶层,许多人穿着都十分随意,衣料大都是棉布或化纤的,很少人有羊毛羊绒织品。在美国,现在依然有许多人还用着砖头般的“大哥大”。瑞士人在家居上,为省钱,有的迁居到房租较低的郊区或小城镇,有的则住在租金更便宜的老楼房。荷兰人没有大吃大喝的习惯,午饭一般就是三明治加咖啡、饮料,即使是朋友或商人之间请客也莫不如此。印度首富,总资产达59亿美元的阿兹姆·普雷姆吉出差时,经济舱和三星级宾馆是其首选。在这些人与事面前,我们那些追求奢华、豪华之人,能不汗颜吗?
而尤其让人担忧的是,上述引领“奢华”新潮流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的部分为官者。有道是,“上有好之,下必迎焉”,为官者中,一旦有人“奢华”起来,那么仿而效之者必众矣。突然想到了1997年9月宣布破产的八佰伴,这个拥有461家企业的国际知名公司,其倒闭尽管有种种原因,但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八佰伴老板的一张办公桌,因为要配一块100平方米的大玻璃,为此,他硬是让人打开房顶,并用直升机吊装。仅玻璃就花去近百万美元,吊装又花去近百万美元。老板“奢华”自给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以“启发”和“感染”,大手大脚之风便从此日兴,公司创始人阿信挑着扁担卖蔬菜留下的“扁担精种”则被抛个精光。如此,公司最后的“地震”,当不言而喻矣。一个公司若此,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又何以不是这样?
让人奇怪的是,我们个别为官者何以未富先豪起来了呢?说穿了,怕是炫耀心理作祟:他们把“奢华”看作是一种身份,一种特权,为炫耀自己的权势,不惜将种种待遇享足,把种种派头抖足。官场若让这种“奢华”之风蔓延开来,后果则不堪设想。
制止“奢华”,倡导节约,折射的是为官者的气度和责任。要知道,勇于和善于摒弃“奢华”,崇尚节约,不仅体现了为官者对艰苦朴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对净化社会风气的自觉和实践,也同时体现了为官者对纳税人的体恤和尊重,对社会资源和财富的珍惜与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