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迫从南方向陕甘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伟大的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成为中国革命取得更大胜利的新起点。就是这支经过千锤百炼的部队,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红军长征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伟大的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进。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军旅作家胡兆才同志,特写了《万水千山》一书(尚未出版),概要写了红军三大主力进行长征的光辉历程,全书10万多字,由 50个故事组成。它忠于历史事实,文风朴实生动,极富可读性和教育意义。本刊从本期开始,陆续选登该书中的若干个故事。
甘孜会师
1936年4月28日黄昏,红二、红六军团 1.7 万余人从石鼓镇渡口全部过了金沙江。追赶红军的滇军刘正富旅追到江边,看见远去的红军队伍,仰天长叹。滇军官兵看到了红军过江留下的一条长长的标语上写着:来时接到宣威城,走时送到石鼓镇,费心,费心,请回,请回!
无巧不成书。这刘正富是滇军追赶红军的急先锋,他从宣威城开始追,最后追到金沙江边没有追到红军,其部下捡到红军一只破草鞋。刘正富喜欢读《三国演义》,对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非常熟悉。周瑜在“假途伐虢”欲取荆州的计谋败露后,又接到孔明的一封讽刺信,想到自己处于进退维谷之中,不禁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最后气绝身亡。刘正富望着红军的破草鞋,长叹一声,发出了“既生红军,何生我刘正富”的叹息。据说,刘正富因“追剿”无功,被蒋介石骂得狗血淋头,也活活气死了。
红二、红六军团过了金沙江,进入川西高原。初夏已临,川西高原最高气温仅达到 17 摄氏度,天气格外晴朗,万里无云,凉风习习。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率部向甘孜方向赶路,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走了半个小时的路,碰到了海拔 5.7 千米的哈巴大雪山。作战处刘处长报告贺龙说:“前面是大雪山,没路可绕过去,你看怎么办?”
贺龙说:“马上翻越大雪山,现在就行动。谁是英雄谁好汉,爬爬雪山比比看。”
部队迅速向大雪山攀登,艰难地翻过大雪山到达中甸地区。贺龙本准备在这里好好休整一番,让战士们吃个饱后再继续赶路,但是,中甸只有几百户人家而且都是藏民,语言不通,老百姓十分贫穷,尽了最大努力,也无法保证红军所需。他们仅在此休息了半天就重新上路了。他们又翻越3座大雪山,来到一个叫绒坝岔的地方,与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会合。三十军的同志们告诉贺龙,朱总司令已从甘孜出发来迎接他们了。贺龙、任弼时等听后,都坐不住了,大喊道:“同志们,走啊!朱总司令来了,我们去迎接朱总司令去!”
快要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了,贺龙、任弼时心里充满着喜悦。这时,任弼时突然问贺龙:“老贺啊,你认识红军的总政委张国焘吗?”
“认识,认识,”贺龙说,“我在南昌起义时就认识他了。”回想起那个日子,贺龙笑了起来,告诉任弼时,他还曾对张国焘发过脾气呢。
任弼时问:“为了什么?“
贺龙说:“那时,张国焘以中央代表身份来南昌阻止起义,我看不惯,当时我也不是党员,不买张国焘的账,便和他吵了起来。”
任弼时笑说:“看来你对我们这个总政委还有所了解嘛。”
贺龙说:“当然,我在瑞金入党以后,同他编在一个党小组,整天混在一起,到了潮汕失败才分手。不知什么时候,他跑到四方面军去了?”
任弼时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我对他可不太了解。”
还没到甘海子,远远就看见朱德、刘伯承骑马迎了上来。
“总司令来了,下马,快下马!”贺龙眼尖,一下子就发现了,赶快下马迎了上去。
朱德、刘伯承握着他俩的手说:“你们终于来了,欢迎,欢迎!”
贺龙突然有一种感觉,朱德的话里似乎藏着潜台词,但不便多问,就一起来到了甘海子。
一进村,贺龙便看见村边墙上贴着醒目的标语:“欢迎横扫湘、鄂、川、黔、滇、康的二、六军团!”“欢迎善打运动战的二、六军团!”他们的住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好了干柴,烧好了开水。后来,他们得知,不光是对他们这些领导人,二、六军团驻扎的地方,红四方面军的同志都做了周到的准备,给二、六军团广大指战员提供了很好的宿营和生活条件,并且还赠送了不少毛衣、毛袜。这一切,使贺龙深受感动,他对关向应说;“四方面军的同志多好啊!”
夜里,朱德、刘伯承来了,同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进行了彻夜长谈。
这次谈话,使贺龙大吃一惊。从朱德的口中,他们得知在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依仗他是老资格,他的红四方面军人多,与中共中央及一方面军闹分裂,带着部队南下,并另立了中央。
贺龙等人听后,十分气愤。贺龙则拍案而起,愤愤地说:“这种搞法还是共产党员吗?怎么让他混上红军总政委的位置的?”
刘伯承叹了口气说:“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他嫌职务低,天天闹。张闻天和周恩来只好让步让他当总政委。张闻天还想把总书记让出来给他呢,只是毛泽东不同意。”
贺龙问:“总司令和参谋长怎么同他们四方面军走在一起的呢?”
“事情是这样的,”刘伯承说,“两军会师后,进行统一整编,两支部队的部分人员相互调动。过草地前,兵分两路,一路是左路军,一路是右路军,我和总司令被编在左路军。红军总部就自然地设在了左路军中。张国焘是总政委,当然也就在红军总部的左路军中。现在左路军不左,右路军不右,张国焘另立中央,我和总司令被软禁起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后,他们才肯北上。”
朱德也说:“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电台作了调整,与你们联系的不是党中央,而是张国焘。”任弼时明白了,苦笑着说:“原来是这样的,我们一直蒙在鼓里呢。”
朱德说:“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是好的,他们是真心拥护党中央的。张国焘虽然经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的劝说后,放弃了非法的中央,但是,他的骨子里还是反对毛、周、张、博的。你们来后,希望不要激化矛盾,一道做张国焘的工作,说服他北上,同党中央会合。”
7月2日,红二、红六军团来到了甘孜。两大主力会师大会上,朱德说:“同志们,我们祝贺你们战胜了雪山,也欢迎你们来与四方面军会合。但是,这里不是目的地,我们要继续北上,要北上就必须团结一致,不搞好团结是不行的。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茫茫无人烟的草地。我们要有充分准备,克服一切困难。”然后,他简单地介绍了甘孜地区的情况,最后说:“中央去年带一方面军胜利通过草地,到达了抗日前哨阵地陕甘地区。现在,陕甘边根据地扩大了,红军也壮大了。”
张国焘是红军总政委,自然要讲话。在主席台上,贺龙坐在他身旁,他刚站起来要讲话,贺龙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给了他一句悄悄话:“我说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的话,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
张国焘一愣,真的给吓住了,发言时果真字斟句酌,没讲不利于团结的话。其实,贺龙哪里会打他的黑枪呢,只是吓吓他而已。
张国焘的本性没改,刚会师,他就以红军总政治部的名义,派出了一些“工作组”来到二、六军团,到处找人谈话。张国焘也亲自出马,找二军团的师以上干部谈话。这些“工作组”的人说,张国焘与中央分裂了,责任在中央,不在张国焘。他们还散发了一本叫《干部必读》的小册子,攻击毛、周、张、博,宣传中央路线是错误的。贺龙、任弼时发现了他们的活动,立即批评制止。
贺龙生气地说:“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为此他给二、六军团各师首长打电话,下令说,“把你们收到的小册子统统给我交上来,这是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不能上当!”
1936年7月5日,中央军委颁布命令,成立红二方面军,由二、六军团和第三十二军组成。贺龙为总指挥兼二军军长,任弼时为政委兼二军政委,萧克为副总指挥,关向应为副政委,陈伯钧为六军军长,王震为政委。
朱德建议任弼时随总部行动。这样,他可以以中央政治局委员和红二方面军政委的双重身份,亲自做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傅钟、李卓然等人的工作,也便于同红四方面军其他干部交流思想,了解情况,做团结工作。
在朱总司令的统一指挥下,红二、红四方面军终于共同北上。昔日南下时还趾高气扬、踌躇满志的张国焘,此时不得不调转马头北上,但他心里是不服输的,一有机会便会搞分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