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华西村,当之无愧的“全国首富村”。“先富起来”怎么办?在这一问题面前,华西人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不当“暴发户”。在华西标志性建筑“金塔”的南大门前,竖着一块老书记吴仁宝的语录牌:“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能占一个床位。”这幅标语,意在警示华西干部群众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富裕观。华西村虽然富裕了,但在村民之间并没有出现贫富两极分化。要说有差别,那就是资产最少的人家有100 多万元,最多的人家将近千万元;住房面积最小的住户为 400 平方米,面积最大的住户为 600 平方米。这些差别,只是富裕程度不同而已。还是华西人说得好:“华西既没有贫困户,也没有暴发户,家家都是富裕户。”
争做“双富户”。先富起来的华西人,并不满足于物质上的富庶。争做“双富户”,这是他们不懈的追求。用老书记吴仁宝的话来说:“物质精神双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只有“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户,才算“健康双富户”。为此,他们创建了“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进行“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这里,学知识、学文化、学科技蔚然成风。这里,既没有赌博行为,也没有封建迷信活动,更没有为富不仁、富而变腐等不良现象。
帮扶“贫穷户”。吴仁宝有句名言:“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率先走上富裕之路的华西人,为了让更多的人富起来,他们一让“周边富”。将周边 16个经济薄弱的村庄并入华西村,使1500 多人的小华西,扩大为经济实力强大的3万多人口的“大华西”。二为“省外富”。慷慨出巨资在宁夏、黑龙江援建了2个“省外华西村”。如今“宁夏华西村”,已成为“亿元村”。三谋“全国富”。先后耗资近千万元,帮助中西部20多个省市区举办100多期基层干部培训班,培训干部1万多名,从而带动了数十万人脱贫致富。
近些年来,党中央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响亮提出“要走共同富裕之路”。如果说华西村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先进典型,那么他们更是帮贫扶困、谋求“共富”的楷模。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无疑是对“吃大锅饭”的根本否定。“吃大锅饭”,理当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了,让多数人穷,这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贫中有先富,先富带后富,大家共同富”。这就是“先富起来”的华西人的“共富观”,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