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期●特稿●

牛刀初试 旗开得胜

——忆苏中七战七捷中的宣泰、如皋战役

作者:阮武昌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以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以为连着打了八年的仗,从此可以过上太平日子了。可是没有想到,抗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蒋介石又在全国各地点燃了内战的战火。经过我们的胜利反击和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蒋介石迫不得已.于1946年1月10日和我们签订了停战协定。然而他一面高唱和平,一面又暗地里调兵遣将,紧锣密鼓地进行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他除了向东北、华北、中原调去很多部队以外,还从长江以南抽调整编二十五师、四十九师、七十一师、八十三师等部队,赶赴长江以北的扬州、南通等地,企图从东西两端对我苏中解放区进行夹击。为了抢占有利地形,他还公然撕毁签字才几天的停战协定,先后侵占了如皋南面的重镇白蒲和泰兴北面的重镇宣家堡,以此作为向我发起进攻的前进阵地。与上述部署相策应,他又命令其驻徐州的部队南下,命令其驻津浦铁路上的部队东进,企图三箭齐发,一举解决苏中、苏北问题。一时间,苏中地区上空战云密布,蒋军向我发动的全面进攻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7月初.中央获悉,蒋介石已排好日程,定于7月15日对我发动全面进攻。为了打乱敌人的部署,为我军以后的作战创造条件,华中野战军首长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决定先机制敌,主动进攻敌人向我进犯的出发地。当时麋集到苏中解放区边缘的蒋军共有12万之众。而我华中野战军只有3万余人,我军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考虑到敌我力量悬殊,华野首长决定集中我军主力首先击其一路,求得在一定时间和局部地区对敌人形成相对的优势。并且根据敌军部署和地形情况,选择已经前出到泰兴和宣家堡地区的敌军八十三师,作为我们第一个歼灭的目标。

7月11日,我们接到了行动的命令,大家高兴极了,恨不得插上翅膀马上飞到战场。因为这半年多来,大家一直眼看着敌人不断地向我进犯,占城夺地,而我们为了顾全大局,一再向后退让。所以一个个都像是加足了油的战车一样,一天多的时间就把准备工作做好了。13日早晨,部队悄悄离开驻地,向西开进。

经过一天的急行军,13日夜,我一师部队突然出现在宣家堡四周,并于当晚发起进攻。与此同时,六师部队也对泰兴城发起攻击。我们团是师的预备队,集结在镇东南待命。这天晚上,三团的同志经过激烈战斗,首先全歼许家堡守敌1个营;而对宣家堡的攻击,由于敌情发生变化,当晚没有奏效。14日,师首长命令我们团,在当天夜间配合兄弟部队对据守该镇之敌再次发起进攻。

下午5点多钟,部队吃过晚饭之后,便趁着夜色向宣家堡进发。当我们连进到距该镇三四百米处的一片开阔地时,被敌人发现了,机枪、步枪劈劈啪啪地一起向我们扫了过来。这时总攻的信号尚未发出,我们便就地卧倒,迅速地匍匐前进。爬了不大会儿,部队已经逼近了南大街,很快可以发起冲锋了,可是一堆鹿砦挡住了前进的道路。那时我们还不会使用炸药爆破,正准备派几个战士上去强行拆除,想不到后面传来命令,要部队立即撤下去,说是另有任务安排。在组织好掩护撤退的火力之后,大家重又匍匐着返回原地。到了那里才知道,原来上级考虑到兄弟部队发起总攻之后,敌人很可能向西南方向突围,因此要我们在天明之前赶到待机位置,准备围歼突围的敌人。根据这个指示,我们马上整理好队伍,迅速向指定地域开进。走了一段路,天已经渐渐亮了,正要插进一个村庄,忽然从北面传来一阵急促昂扬的军号声。听到号音,司号员小郭马上报告说:“团首长命令我们停止前进,就地待命。”于是部队在路边坐了下来,刚准备休息,不料扣人心弦的号音又响了起来,而且这次比上一次更急促,更昂扬。号音一停,小郭激动地报告说:“兄弟部队已经攻进宣家堡了,团首长命令我们立即向西追击突围的敌人。”连长李新民一听,举起驳壳枪向西一指喊了声:“上刺刀,跑步前进!”就跨着大步向前跑去。随着一阵哗啦的声音,全连同志上好刺刀之后,也都飞也似的跟着连长跑了起来。大约跑了十多分钟,听到了一阵阵密集的枪声,接着又听到了人喊马叫的声音。“同志们!快追啊!不能让敌人逃掉!”指导员陈同边走边高声地喊着。听着前面的枪声和指导员的鼓动,大家的劲头更足,步子迈得更大,尽管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脸上的汗珠直往下流,但一个个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路喊叫着直往前冲。小郭年纪小,个子矮,跑起来比较吃力。只见他不是在跑而是一脚高一脚低地一路直跳,系在军号上的红绸布也忽上忽下地在他腰间飘来飘去。时而他还停下来仰起脖子吹两声冲锋号,然后又一跳一蹦地去追赶部队。又跑了大约十几分钟,突围的敌人终于被我们追上了,只见一群一群的敌人像是丧家之犬,跌跌撞撞地拼命往前奔跑。看到这情景,我们一面鸣枪警告,一面不停地喊话,要他们放下武器,向我军投降。在我军猛烈的火力和连续喊话之后,不少敌人放慢了脚步,有的干脆停了下来,等着向我们缴枪投降。为了不让跑在前面的敌人逃掉,战士们抓到俘虏之后,把缴到的枪朝肩上一背,随即命令俘虏往后走,主动去找我们的收容人员,然后便继续向前追击。战士们打趣说:“为了抱西瓜,只好让那些芝麻自己溜进箩筐里去了。”就这样,我们一路追击,一路抓俘虏,一路缴枪。又追了一段路,忽然一条大河横在面前,时值雨季,河水正大。面对大河,多数蒋军只好停了下来,随之乖乖地举起武器,向我们投降。

战斗结束以后,在集合点清查人员的时候,发现少了司号员小郭。他到哪里去了呢?会碰到什么情况呢?大家都很着急。我们几个连队干部更为担心,因为他终究还是个15岁的孩子呀,而且身上又没有带枪。正在大家焦急的时候,只见小郭端着一支和他的身高差不多的步枪,押着一个军官模样的俘虏从西面的大路上走了过来。到了集合场,他尖声地吆喝俘虏在一边站好,随后挺直腰杆向我们敬了个礼,并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手帕包着的东西交给指导员,那副严肃认真的样子逗得大家差点笑出声来。指导员接过手帕打开一看,里面是只金光灿灿的戒子。问他是怎么回事,他指着俘虏哼了一声说:“你问问他!”接着,绘声绘色地报告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刚才追击的时候,他由于个子矮,跑不快,加上又要不时地停下来吹号,所以掉在了大伙儿的后面。路上他拣到了一支敌人丢下的步枪,便提着它朝着枪响的方向追击。当穿过一片小树林时,他突然发现有个蒋军军官蜷缩在一个坟包后面,便立即把枪栓哗啦一拉,大声喊道:“举手投降,缴枪不杀!”这个军官开始一怔,随后战战兢兢地把枪扔到了小郭的面前。小郭拣起枪,命令他站起来跟自己走。

可能这个军官发现小郭是个孩子,便嘻笑着从手上摘下戒子并用手帕包好,恭恭敬敬地送给小郭说:“小长官,请你收下这个东西。”他想靠贿赂让小郭放他走。当然他打错了算盘,最后仍然不得不老老实实地被小郭押了回来。听了小郭讲完这段经过,大家都笑了起来,并且向小郭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小郭不简单。指导员把戒子交给小郭说,这东西既然是他给你的,还是由你交给他吧,也好让他知道我们新四军是个什么样子的军队。"

这次宣泰战役共计歼敌3000余人,缴获了大量的美式武器装备。首战告捷,从此揭开了苏中战役的序幕。

战后,我们在附近的村庄住下,稍微休息了一下。那两天,周围的群众打着锣鼓,抬着慰问品,一批接一批地来到部队慰问。我们也把缴来的武器拿出来让群众参观。大家兴高采烈,载歌载舞,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

17日,我们又接到命令,要部队立即回(南)通如(皋)线,迎接新的战斗。原来,驻在南通的敌军四十九师,发现我军主力正在西南的宣泰地区作战,便趁机北犯,企图占领如皋和海安。为此,华野首长决心部队迅速东移,求歼该敌于如皋东南地区。从宣家堡到预定的作战区域有140多华里,为了能在次日拂晓之前赶到,部队吃过晚饭以后就上路,跑得大家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不少同志的鞋子跑烂了,双脚上鼓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水泡,但是谁也不肯掉队。午夜以后,两条腿越来越重,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嘴里渴得更像着了火似的。那些平时并不怎么觉得重的武器和背包,现在像是千斤重担压在两个肩上。真是又饥又渴,又苦又累。因为到现在我们已经一刻不停地走了整整10个小时了,在这10个小时里不但粒米未进,而且每个人水壶里的水也都早已喝得光光的了。

大家正在坚持着一步一步前进的时候,忽然听到前面传来叽叽喳喳的声音,同时又看到星星点点的灯火在黑暗中闪烁跳跃。已经下半夜了,哪里来的这些人?他们在这里干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附近的人民群众,他们听说刚刚打了胜仗的新四军路过这里开往前线,便自动赶过来进行慰问。他们有的端着茶水,有的拎着煮熟的鸡蛋,一个劲地把茶水往我们嘴边送,把鸡蛋朝我们口袋里塞。面对这感人的情景,大家的心里热乎乎的,肚子也不再觉得饿了,口也不再觉得渴了,原先感到很重的双腿现在走起来也觉得轻快多了。

经过连续10多个小时的强行军,18日凌晨4点多钟,我们终于赶到了林梓镇。几天之前部队便是从这里出发的,现在打了胜仗之后重回故地,感到特别的高兴。本来我们团的任务是配合兄弟部队,歼灭侵占该镇之敌。待到我们抵达时,兄弟部队已经马到成功,全歼该镇守敌。于是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往北直插,并于中午时分到达林梓北边10多华里的丁埝镇,将进犯该镇敌军的1个营团团围住。这个营到丁埝镇才1天,便成了瓮中之鳖。

19日夜,对该镇守敌发起总攻,我连担负主攻任务。战斗打响之前,我们再一次展开政治攻势,隔着护城河向河东的敌人大声喊话,要他们认清形势,赶快放下武器。开始喊话时,对方还以开枪和叫骂作为回答,可是渐渐地他们既不开枪也不叫骂了,似乎在听我们的喊话,又过了1个多小时,对方突然提出,他们愿意投降,要我们派人进去谈判。得知这个情况,团首长决定一面继续作总攻的准备,一面派总支部书记陆骏等同志为代表,进去和他们谈判。在陆骏等同志经过我们连的阵地准备进入敌军阵地时.我们大声告诉对方,我方代表即将通过木桥 要他们绝对保证我方代表的安全。陆骏等同志进去以后,我们密切地注视着里面的动静。已经1个多小时了,谈判仍然没有一点消息。双方到底谈得怎么样了?陆骏等同志都安全吗?正在大家非常焦急的时候,忽然从镇里传来两声清脆的枪声,这下我们更着急了,连忙厉声责问对方:刚才是哪里开枪?为什么开枪?要他们立即查明情况告诉我们,同时再次警告对方要保证我方代表的安全。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对方回话了 说是谈判还在进行,刚才枪响是1个士兵步枪走火引起的。对此我们虽然将信将疑,但心里总算稍微放宽了一些。又过了1个小时左右,隐约看到河对面有几个人慢慢向我们走来。黑夜中看不清是什么人,大家立即作好战斗准备。等他们走近桥口,我们终于看出,是陆骏等同志回来了,几个干部高兴地迎了上去。陆骏同志看到我们也高兴地笑着说:“让你们担心了吧?”接着他告诉我们谈判已经成功,敌人已被迫接受我们的条件,停止抵抗,缴械投降。听他这么一说,大家自然很高兴。送走陆骏等同志,部队仍然警惕地坚守着各自的位置,在焦急的等待中迎来了20日的黎明。

天亮以后,团部派了几个干部率领少数部队进到街里,正式接受了敌人的投降。仅仅在1天之前,他们还是那么地耀武扬威,神气活现,可是现在一个个都像是被戳破的汽球,垂头丧气,耷拉着脑袋。1个营的敌军在我军强大的军政攻势面前,不费一枪一弹被顺利解除了武装。与此同时,兄弟部队也将驻守于鬼头街、田肚里的敌二十六旅全部歼灭。

刚打扫完战场,20日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又接到新的任务——配合兄弟部队攻击丁埝北面20多华里的宋家桥的敌人。由于时间紧迫,部队连晚饭也没有顾得上吃,便空着肚子奔赴战场。从17日傍晚离开宣家堡起,我们已经连续行军、战斗了3天3夜了,疲劳的程度可想而知。但是为了战斗的胜利,大家忍受着腹中的饥饿,硬撑着3天3夜没有合过的眼皮,大步流星地向宋家桥走去。一到宋家桥,立即投入战斗。部队一接近该镇,敌人就运用各种火器,顽强地进行抵抗。战斗打得非常激烈,火光映红了小镇的四周,枪炮声震耳欲聋。从午夜时分起,直到第二天上午,我们连续发起了多次攻击,给了敌人狠狠的打击,守敌七十九旅大部被歼。本来准备晚上发起总攻,全歼镇上的残敌,但是由于从靖江、泰兴和泰州增援的敌人已趁机向如皋、海安进犯,为保持主动,我们于21日下午撤离该镇。在这次战斗中,同志们打得非常英勇顽强,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

至此,如南战役胜利结束,共计歼敌1.5万余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7月21日,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专门发来电报说:“庆祝你们打了大胜仗。”军委的电报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

从13日起,在短短8天多的时间里,我们在相距140多华里的如皋,泰兴之间,靠着两条腿来回作了两次长途奔袭,胜利进行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这两次战役为以后整个苏中战役,为著名的七战七捷,开了个好头,打下了连续胜利的基础。它不仅大大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有力地顿挫了国民党军队的锐气,打乱了蒋介石原定的部署,为各解放区的自卫战争的战略展开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这两次胜利和以后接着的五次胜利,还为我军以后的作战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并使我军从此开始了在更大范围内实施更大规模的运动战,从而为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创造了条件。这两次战役的胜利,是我军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精神的胜利,是苏中解放区军民紧密团结、并肩战斗的胜利;也是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以弱制强、以少胜多的范例,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这个范例将永远记载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史册上,光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