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者,某一学科中最有研究、最有发言权的学者也。当然,也不一定是一位,也很可能是三、四位,甚至是一个群体或多个群体。
现在,人类的知识在不断地更断,学科的划分也有呈细密化的倾向。这无论对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来说,也都是一样的。甚至对运动,对娱乐来说,也有这种趋向,不过不那么明显罢了。
人类的知识更新得快,学科划分细密化的进程也快。我们所说的权威,或者专家,自然也随着学科的细密化而细密化了。这一学科的权威、专家,对另一学科的重要学说,或较一般的内容所知甚少,应该说是正常的现象。作为一个个人,也许知识面比较广,但要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每一部门都精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媒体往往请权威、专家撰稿,或亲莅现场,与节目主持人一起和广大观众听众见面,回答他们的提问。应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情。可是,有时效果不一定好。问题往往出在被邀请的贵宾身上。譬如说,由于隔行如隔山的原因,这位被邀的贵宾实际上对主持人所提的问题不太了解,或者一无所知,却漫不经心加以回答。这自然要闹笑话。
看来权威、专家,也要谦虚些,慎重些。不要强不知以为知。对于别的学科中的专题不知其奥秘并不塌台,如果应邀仍要出席,不妨事前多查阅些资料、数据,临时应付一下,也未始不可。或者向邀请者婉言谢绝,请他们另请高明,这样更好。
问题更主要的关键在邀请人,属于什么性质什么学科的问题应找对口的贵宾。有的编辑、节目主持人往往首先考虑贵宾的知名度,而不注重对方对学科的真知灼见,有时就会产生图虚名而失实效的后果,引起受众的非议。希望有关媒体能注意改进这个问题。